首页 理论教育 潘云祥的创业故事

潘云祥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潘云祥1980年就来到了九曲湾农场的农科所做电工,高中文化的他没过多久就被调到机关,主要工作却是收发报纸。很快,不习惯机关生活的潘云祥待了一年就主动要求调到农场的罐头厂承担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工作。经过了短暂的两年卧薪尝胆,潘云祥他们自组的施工队在罐头厂彻底地外包后,也开始正式宣告对外接活。时至今日潘云祥已经有了自己的施工队,固定班底有三十多人,他本人自建了住房,用上了私家车,不需要农场再负担一分钱。

潘云祥的创业故事

徐志祥

潘云祥1980年就来到了九曲湾农场的农科所做电工,高中文化的他没过多久就被调到机关,主要工作却是收发报纸。很快,不习惯机关生活的潘云祥待了一年就主动要求调到农场的罐头厂承担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工作。罐头厂的效益在八九十年代还不错,产品供不应求,每天能生产上百吨罐头。90年代初厂里工人的工资达到了平均每人300来块钱。

随着改革的大潮席卷全国,众多罐头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原先罐头厂的销售网点基本上都转制给私人,导致很多货款难以收回,罐头厂也渐渐资金链断裂,效益也越来越差,发不出工资了。

“工资发不出来以后,大家就很紧张了,我们这种年龄,有一种观念,如果你能够学到一门手艺,基本上找碗饭吃不成问题。那时候我学了无线电,修理一些电视机,晚上还得加点班帮别人搞,还有点小收入,生活上还基本过得去。”潘云祥说。

潘云祥尽管自己的生活还勉强过得下去,但是很多工友的生活已经苦不堪言。大多数工人都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处于赚钱养家社会责任压力最大的时候。当时已经是罐头厂设备科科长的潘云祥开始酝酿着怎么样把大家都带出这种苦日子(出录音):

“我在工厂后面一两年都有这个想法了,农场这么困难,去找农场也解决不了,全国都这个样子嘛,很多工厂改制以后,很多工人连工资也没有了,自己找出路了。他们都同意我的意见,我们还是学点东西吧,罐头厂如果一散了,我们起码能找碗饭吃吧,我手下那帮人大家都蛮说得来,后面一两年在厂里我都培训了好几个电工,修电动机之类的,基本上都打了点基础,还有谁想要电工证、上岗证之类,我都建议他们去考,考到以后出去外面打工好办多了。”

经过了短暂的两年卧薪尝胆,潘云祥他们自组的施工队在罐头厂彻底地外包后,也开始正式宣告对外接活。第一单生意是承接一栋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他们第一次接大工程,而且民用和商用的施工有着很大区别,潘云祥等人不得不从头学起,就这样,他们从新华书店买了几本《装修知识》,就边学边干了起来了(出录音):

“当时说起来也是好笑,第一栋楼我们说我们不想赚钱,最重要是能把这个技术学下来,有经验了以后就好办。我们五六个人去,搞了几个月,到春节刚好做完,做完得5400元,他们几个一个人分得4800元,我们还分得这么多,我想想还可以,尝到了一点甜头(笑)。”

刚尝到一点甜头的潘云祥本来想在装修这个行当大干一场,没想到开年后项目业主反映卫生间的水泥全都开裂了,这令他们着了慌,正急得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转,一位在工地结识的工友韦师傅帮他们解开了这个难题。原来只需要铺水泥的时候分两次,等第一次干透后再封第二次,就可以避免这个水泥开裂的问题。潘云祥每当回忆起这段温暖经历,都感叹创业的道路有苦也有乐,以诚相待最重要(出录音):

“大家出来打工基本上都是互相关心,有很多事情我们也会帮他们,如果他们问不知道的事情我们懂的也会告诉他们,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大家互相关心嘛。”

第一单生意总算是完成了。尽管接下来的好几个月都没有接到任何工程,潘云祥还是没有放弃。他回到九曲湾农场,开了个电器修理铺,每天帮别人修冰箱彩电之类,或是给当时农场仅存的小煤窑修理发电机,全方位发展自己的副业以支撑下去。渐渐地,他多方打听,毛遂自荐给建筑公司的经理,接到了一个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大工程。凭借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好手艺,潘云祥工程越接越多,甚至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时至今日潘云祥已经有了自己的施工队,固定班底有三十多人,他本人自建了住房,用上了私家车,不需要农场再负担一分钱。回首创业路,潘云祥是这样说的(出录音):

“大家都在工厂做工,这么二三十年都做过来了,到后面说散就散了,工资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那时候很多人意见很大,一直到现在很多人到农场吵吵闹闹。但是我的观点可能跟他们有些不太一样,我想有那么多工夫,还不如多学点东西,自己去弄份工来做,也是一样的,到哪里还不是做工。”

(本文于2009年8月31日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播出)

作者简介

详见本书第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