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川家常菜

四川家常菜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面,川菜却又有辣味菜,辣菜一般都是家常菜,即居家通常所食,除非至熟的亲友随分遇上,一般不以家常菜招待客人。可见,四川人概念中,家常菜正是包含了有辣与无辣两味。川剧团此餐,倒全是做的家常菜,没有任何名贵菜品,这和我常说的四川正式请客无辣菜和家常菜相违。泡菜为四川每家所必备。四川人讲究喝汤,我家亦然,每饭必有汤。家常菜辣与不辣,端在各人之味。

写《川菜皆辣辩》,讲了川菜非即辣,上乘川菜多不辣,这是一面。另一面,川菜却又有辣味菜,辣菜一般都是家常菜,即居家通常所食,除非至熟的亲友随分遇上,一般不以家常菜招待客人。无辣的家常菜亦多有,更有以家常命名而无辣者,如家常豆腐、家常蛋汤即是,而家常猪肝则需加辣,恐怕那是积习所成,后成定规。可见,四川人概念中,家常菜正是包含了有辣与无辣两味。

至于就各个家庭言,在辣与不辣之间,区别甚大,非可一概而论。四川人能吃辣,但不是都嗜辣。尽管嗜辣者大有人在,其程度的差别也不同,非辣不食的人,毕竟是少数。即使在一个家庭,口味也有不同,然其主流或倾向所在,还是容易判别的。一家之主不嗜辣,必影响这个家庭的膳食以不辣的菜为主,反之亦然。我家向由母亲安排膳食,她不嗜辣,更不愿意她的子女吃辣,我至今想不出我家有几个辣菜。我们弟兄姐妹能吃辣都在学校养成。回到家里想吃辣食,都背着母亲,偷偷买来吃。

按我家通常所食,有的是明显不能有辣,如滑肉片、冬菜肉丝、酱肉丝、炒腰子,以及红烧、清炖的菜,有的则明显可以加辣而不加辣者,如炒黄豆芽、豆豉炒肉。四川一般家庭都喜欢吃炒黄豆芽,价廉又可以炒出美味,或靠厨师烹饪之术,或靠调料的独到,非如上海人以为吃炒豆芽菜即是下品或家寒。一位亲戚每饭必有炒黄豆芽,炒得极嫩,不加酱油而加盐,只在炒成后浇上少许红油辣椒。一位亲戚则是浓油重炒,豆芽已炒成干瘪状(四川人所谓“蔫”了),佐料品种极多,以红油辣椒为主,还须加芝麻酱,炒成后,汤汁竟及碗之半。两种炒法,两种吃法,各极其妙。我家炒豆芽则在两者之间,不浓不淡,略加醋,绝不加辣,佐饭极佳。我的小弟极喜食此味,我们在他的小名后加“豆芽”以呼之。这三种炒豆芽,豆芽皆有嚼头,非如上海炒出来的豆芽成了软绵绵的。豆豉炒肉无论早上食粥或中、晚饭,皆我家常备的菜,豆豉必精品,肉切成丁,只加葱、蒜,不加辣(一般家庭多加辣)。有的菜则是必须辣而在我家竟不加辣者,如居家最常见的回锅肉和盐煎肉,我还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食此二味而不加辣者,分别只在于辣之轻重而已。回锅肉和盐煎肉的分别,只是熟肉和生肉的不同,做法相近,所以盐煎肉又叫生爆盐煎。只是我家奇怪,这两味菜都不放辣。当时也觉可口,因已习以为常,吃他处或小饭店的辣味回锅肉和盐煎肉,也不觉得与家中此二味有好坏之别。至五十年代在上海,一次四川川剧团请客,菜是由剧团厨师所做,多年不食正宗川味,以为川剧团此餐极佳,其辣味的回锅肉尤为平生所食之最佳者。厨师言,关键在于肉下锅后须久烧(熬)方能入味,所以回锅肉又称熬锅肉。川剧团此餐,倒全是做的家常菜,没有任何名贵菜品,这和我常说的四川正式请客无辣菜和家常菜相违。因为请的几位都是同乡老友,地点也不在饭馆,是在他们演出和居住的大众剧场前台,所以是家常而又家常,乃以家常菜食之,表示是家人而不见外也。

泡菜为四川每家所必备。我家泡菜在亲戚中颇有名声,家中泡菜缸竟有十余个,由母亲自管,不准他人涉手,每缸一味,不能混杂,搛泡菜的筷子亦不能混用。泡菜中有泡辣椒一种,是大辣椒,并不辣;辣的那种小辣椒,是放在缸里吊味的,不食。及至在亲戚家吃泡菜,都在泡菜上浇上红油辣椒,味美胜过了我家泡菜。我家吃泡豇豆炒肉末,也不放干辣椒,迂矣!

四川人讲究喝汤,我家亦然,每饭必有汤。日常汤食,简单如冬菜肉丝汤、丸子汤、贯汤之类都极普通,炖汤亦与他家略同,但堪自豪者,有两味汤则未见之他家。一是黄豆芽炖肉汤,肉切成连皮带肥与瘦的小块,放入酱油、花椒、酒等,浸片刻取出滤干,置锅中加水煮沸后温火煨之,再倒入浸过肉的酱油,后加豆芽,其味美极。另一更简单,所谓烩赤豆汤也。赤豆汤皆用作甜食,我家此汤,却是咸味。把赤豆烧得极烂,搅成泥甚至成沙状,加盐和猪油炒,倾入汤内烧一滚,撒上大量葱花。汤有味,豆泥也能食。这两个汤,都是贵州做法,由祖母传来,堪称我家独具。平生不会烧菜,只此两汤于我为擅场,至今烧而食之不辍。

家常菜辣与不辣,端在各人之味。幼时读嵇康《养生论》,他句皆忘,只记得“厚味害性”一句,我可以吃辣,也喜食本帮重油浓味的菜,并不怕“害性”,但厚味可以害性,道理恐怕还是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