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叩儒学厚重的大门

轻叩儒学厚重的大门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直想写写怀玉书院,因为它是信州儒学之瑰宝,甚至,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由此怀玉书院名扬天下,成为江西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由于王奕以怀玉书院为家,加上他的名气,使怀玉书院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在以后数次的重建中,为纪念郑伯飞在元代重建怀玉书院的功绩,正殿(即中殿)一直沿用“芳润堂”之名。朱世荣、毕璋力排异议,告诸官而捐资于故址复之。书院作为文化遗产,仍有其传承中华文化与学术交流旅游参观之用。

王立斌

一直想写写怀玉书院,因为它是信州儒学之瑰宝,甚至,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今天有幸前来拜谒这座经历过千年理学洗礼,凝聚着东南三大学派、四大理学泰斗的怀玉书院,我感动了一阵,惊喜了一阵。

玉山地处信江上游——冰溪河畔,是古代“豫章第一门户”,“连闽、越,控吴、楚”的要冲,还是“两江锁钥,八省通衢”的关隘。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汪应辰、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先后讲学于此,朱熹讲学时著有《玉山讲义》传世。由此怀玉书院名扬天下,成为江西南宋四大书院之一。

宋末元初兵毁,院址及田皆为僧占。景炎元年(1276),谢叠山“兵败安仁”信州失守,应乡贤王奕之约,前往怀玉山暂避,与他重建草堂书院,更名“梅岩精舍”,世称斗山书院。王奕在书院研修学问与讲学,谢叠山以讲朱、陆和会为主,他说儒者常谈“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在我辈人承当,不可使天下后世谓程朱之事皆大言无当也。”“意之诚,家、国、天下与吾心为一;诚之至,天地人物与吾悟为一。”谢枋得身体力行朱、陆理心之性命道德言论,为后世崇敬,为学生敬仰,达到了志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随之,而成为和会朱陆第一人。王奕讲学,坚持读书笃实的功夫,并著有《王斗山文集》万卷,《玉窗如庵记》《东鲁义约》《奠至圣师及四配文》《和徐中丞容斋泰山一百四韵》等近百卷著名文章传世。由于王奕以怀玉书院为家,加上他的名气,使怀玉书院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元朝,书院尽废。进士郑伯飞于至顺年间(1331—1333)在玉邪峰集资重建怀玉书院,正殿命名“芳润堂”。在以后数次的重建中,为纪念郑伯飞在元代重建怀玉书院的功绩,正殿(即中殿)一直沿用“芳润堂”之名。

明成化间,佥事方中,知府姚堂、知县汪滢兴修,复原田,置田养士供祀,勒石记之。正德元年(1506),提学副使李梦阳复建重修,并增至学田200亩,以供膏火。六年(1511)复遭毁,被当地和尚占据。嘉靖三十三年(1554),江西提学史王宗沐等再次夺回,废法海禅院,更名“怀玉书院”。仿白鹿洞书院规制,中建崇圣殿祀礼,左右有崇贤,报德二祠及居仁、由义二斋。后有堂与忠、信二号舍,置田3300余亩,岁入租谷330余石,以奉祀养士。三十七年(1558)钱德洪受聘,翌年主持会讲,东南数省王门弟子皆来赴会,一度成为南方王学讲学基地,《阳明全书》和《阳明年谱》均在此辑成。汤巾记:“昔朱子宦游四方,每遇名贤胜地,辄为流连憇止。闲治而经理之凡,所以嘉惠来学者靡不至迄,今散布于江西者。鹿洞,鹅湖而外,怀玉书院亦其一也。”后学舍倾圮,知县姚体信主持修葺。天启四年(1624)废于魏忠贤,又被众僧占领,恢复僧寺。

清初仅恢复奉祀,康熙三年(1664)推官黎士宏榜院额于城内端明书院故址,以志纪念。然在山者既已颓落,而在城者亦名存实亡。乾隆七年(1742)邑诸生慨然兴作。朱世荣、毕璋力排异议,告诸官而捐资于故址复之。十二年(1747)、十五年(1750)朱世荣两次共捐银1520两,毕璋捐银200两,合力兴修,恢复明代规制,并助膏火于县城书院,拨租税入山中。二十三年(1758)恢复县城中“端明书院”旧名,“怀玉”则专属山中。同治三年(1864)经管首士王永梓再修葺,六年(1867)周以廉再捐田助学。

当时怀玉书院建在翠峰环绕、修竹万竿、阳开气抱的金刚峰东麓。院前泮池,碧泉自涌,经泮池自照墙(今围墙)入门,门上刻有“怀玉书院”大型石碑门匾,系三重双层左右开间展伸的大型明清石木结构古建筑(按清末规模介绍),三重都有明柱。明柱并有一联:“修身诚意正心致知格物,先齐其家,孝事君,弟事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果能此道,愚必明,柔必强。”由通道直上,正殿门额上为玉山县令郑伯飞“芳润堂”题额。过正殿,上台阶为中殿,门额为“朱子殿”,中殿前有桂花树、柏树、“一勺泉”水井。左右为东、西楼,转角处,前有2直,后有6直。明柱安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左右均配楼台,东西各10直,东为崇贤祠5直,居仁斋3直,包房一栋,理事所5直,上有库房、厨房、舂米、牛畜等舍宅。西有(西院)德祠,义斋及忠字号舍21直,宅外另辟菜园,水塘、水井。大院内古树参天,确是宜人宜学。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私办的多,官办兼之。至封建社会晚期,渐被私塾、家庭学馆所替代。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推行新政,将全国书院改办为学堂,怀玉书院因远离县城,生员不足而停学。

怀玉书院屡遭劫难,这与历代时政至关,但也与地方恶霸势力密不可分。封建社会政治黑暗,战乱不息,官场腐败,都是造成怀玉书院屡屡遭劫的原因。

怀玉书院经历了千余个春秋风雨,几个朝代,毁毁建建达二十多个回合。政通人和,风调雨顺时建,战乱、灾荒时毁,随世道升降而屡建屡废,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只剩一片废墟,寒鸦朽木,书院寿终。

站在怀玉书院环视四周,山峦起伏,良田百顷,气候宜人,是讲学、读书、问学、修性的好去处。书院作为文化遗产,仍有其传承中华文化与学术交流旅游参观之用。现怀玉乡正在筹建怀玉书院,不久,一座宏伟的仿古怀玉书院将与广大学者、旅游者见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