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寂寞中的别样风景

寂寞中的别样风景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钢京唐公司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北京和唐山,特别是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北京的首钢人,从繁华的首都来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精神落差很大。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石景山区就是以首钢人为主的行政区,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居住的是首钢人。要让海上钢城真正在心灵的大海上崛起,要比在自然的大海上崛起沉重得多、漫长得多。

让我们再一次聚焦首钢北京石景山老厂区的东大门。

在其一侧,有一座不显眼的候车大厅。墙上挂着钟表,提醒着时间;里边有百十个座椅,供旅客休息;一个小卖部,销售简易食品。这里简单得像一座小县城里的长途汽车站,而乘车方式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因为这里没有售票口,乘客仅凭工作证和乘车卡就可以上车。每天下午,这里都有开往北京以外新厂的班车。周末,对开的车有二十多辆。

开车时间还未到,大厅里已经是黑压压一片了。

那天,一位记者来这里采访,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个夫妻送别的温馨情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职工坐在角落里,手里端着一个搪瓷缸子,吸溜着还没泡透的方便面,身边几个大包里装的都是衣服。一个牵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坐在他身边,不断地叮嘱他天凉了多加衣服。他一边默默地点头,一边打开身旁的小塑料袋,拿出两个橘子,一个剥给年幼的儿子,另一个想要剥给身旁的妻子。妻子却默默地摆摆手。开车时间终于到了。中年职工站起身,匆忙地与妻儿告别,在值班员的引领下汇入潮水般的人流上了通勤车。

汽车缓缓开动,顺着笔直的长安街向东驶去。首都的繁华喧嚣逐渐退去,宽阔的旷野扑面而来。通勤车驶上京哈高速公路,一路经过白鹿、香河、玉田等服务区,两个小时左右到达唐山西外环,沿着沿海高速公路行驶,赶往首钢京唐公司——这就是首钢人搬迁后的新家。

首钢京唐公司的职工大部分来自北京和唐山,特别是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北京的首钢人,从繁华的首都来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精神落差很大。尽管海上钢城建起来了,生活设施逐步完善起来了,然而这里毕竟远离繁华的城市,艰苦的环境仍旧在继续考验着这里的人们。

最大的痛苦是寂寞。

难耐的寂寞!

孤独的寂寞!

可怕的寂寞!

在北京苹果园、金顶街和古城等地,多一半是首钢人的生活小区。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石景山区就是以首钢人为主的行政区,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居住的是首钢人。每天早上,太阳冉冉升起,首钢人便纷纷从各个生活小区出发了,涌入首钢老厂区,开始一天崭新的工作;每天傍晚,又潮水般地涌出厂门,沿着原路返回自己温暖的家,与亲人团聚。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钟摆一样重复了数十年。谁也不曾想到有一天还会有如此大规模的搬迁,还会有钢铁主流程的全面停产,还会远离父母和亲人,还会到陌生的外地开始创新创优创业的工作和生活。在首钢京唐公司,上班时间完全被紧张的工作占满了,顾不上想家,可是只要一下班,一走进沉寂的夜晚,孤独就像狂风大浪一样袭击着这些疲惫的人们。

在北京首钢和唐山唐钢老厂区的时候,大家与家人都住在同一座城市里,始终与父母、爱人和儿女厮守在一起,日子像平静的流水,荡漾不起思念的波澜。父母闹病,可以就地照顾;儿女上学,可以就地接送。现在到外地上班去了,这一切都无形中留给了爱人,靠她独自一人承担起所有的家庭重担。过去在一起的时候,免不了为家庭琐事发生口角。现在,这一切都远去了,想吵架都没有机会。远在渤海湾,电话成了唯一可以传递感情的工具。在厂前公寓里,有些职工的床头还摆放着妻儿的照片,随时看上一眼,就算找到了人在身边的感觉。

搬迁,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首钢京唐公司的职工食堂,我亲耳听到一位中年人对从北京来的工友说:“到这里上班以后,生活比原来单纯多了。在北京老厂区工作的时候,天天与家人厮守在一起,柴米油盐,事无巨细。到新厂区以后只剩下四件事:早晨起来上班,中午到食堂吃饭,晚上回到公寓睡觉,按月回家把工资全部交给家里,仅此而已。非常单纯,就像出了几天差一样!”

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对这里人们新生活状态的最好描绘。

夜幕降临了。

这里没有上演大片的影剧院,没有摩天轮旋转的游乐场,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没有灯红酒绿的舞厅和歌厅,有的只是习习的海风和空旷的沙海

年轻人可以到篮球场和兵乓球室生龙活虎一番。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们除了待在厂前公寓里看看电视,还能干些什么呢?

克服寂寞,需要长期抵抗心灵和情感的折磨。这种折磨,远比建设一座海上钢城这样的物质崛起要艰巨得多。

海上钢城的建设,工作再累,条件再艰苦,都是外在的、体力的,而心灵和情感的折磨却是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灵与肉的煎熬。要让海上钢城真正在心灵的大海上崛起,要比在自然的大海上崛起沉重得多、漫长得多。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受得住这种长期的灵与肉的折磨。

长期,到底是多长?

一年、两年、三年,还是八年、十年?

这种长期,就是永久的期限,永远没有尽头。

首钢人既然已经搬迁到了渤海湾边,既然已经建起了海上钢城,就必须接受长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严酷现实。尽管首钢人的户口还在北京,尽管唐钢人的户口还在唐山,退休后就可以回到生养他们的城市。对于年长的职工来说,可以几年后就回去。然而对于年轻的首钢人来说,这个回去的时间可就漫长得多。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这样漫长的寂寞生活,无疑会冲淡初到这里时的新鲜感,产生身心上的疲惫。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得住这无限期的灵与肉的折磨。对于热爱这里的人来说,这里是实现建设海上钢城的梦想、体现人生价值的宏大舞台;然而对于厌倦这里的人来说,这里远离灯红酒绿的时尚生活,环境异常艰苦,可谓畏途。

上岛初期,有人从北京来到这里仅仅一个月,就受不了了,坚决要求回去,理由是:“连起码的生活设施都没有,只有个临时大食堂,连澡都洗不了!不是人待的地方!”

有的人因为害怕艰苦,走了……

有的人因为挣钱少,走了……

有的人因为家庭有实际困难,走了……

有的人因为忍不住寂寞,走了……

有的人因为解决不了夫妻两地分居问题,走了……

有的人因为不好找对象,走了……

有的人因为找到了更合适的工作单位,走了……

还有的是因为考上了硕士生和博士生而走的……

…………

在以往纯理想主义的年代里,凡是“望苦而逃”的角色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视为“逃兵”,成为“不光彩”的角色。然而今天我要说,请理解这些离开的人们吧!首钢搬迁不容易,每个人都面临着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理想虽然宏伟,但他们毕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人啊!

许多员工,一提到远在北京的家,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

“来到这里后,家里的拖累少了,但是牵挂多了,除了上班工作,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二十四小时不准关机,随叫随到。对家里的事也顾不上想了,想也没用,只要好好工作给家里多挣钱就行了。所有家庭重担都撂给媳妇了,所以一回到家,媳妇就倒苦水……”

在首钢京唐公司采访期间,许多员工向我讲起他们回家后的故事。其实他们回家后要干的事远比在单位上班还忙:短短的两天时间,有的要帮助爱人洗衣烧饭,有的要辅导孩子做作业,有的还要去陪伴病榻上的父母。

对于这一点,时任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李杨感触颇深。

李杨1965年5月出生,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就在清华园里长大,从西安某大学风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首钢动力厂机动科担任实习专业员工作,后来担任设备科长,设备厂厂长。2007年作为首钢京唐公司公辅筹备组组长,来到了河北曹妃甸。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吹填起来的“沙漠”,既无水又无电,没有任何生活设施的依托。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电力供应,以便为后续施工单位提供足够的电源。于是,就在这荒芜人烟的处女地上,他率先带队伍攻坚克难、艰苦奋战,成功建设了一号110伏变电站工程,成为一期工程第一个投入运行的“功能单元”,这里的夜晚不再是伸手不见五指,而是点亮了第一批闪烁的灯光,工地亮了。

在曹妃甸的日子里,他经历了大喜大悲两件终生难以忘怀的大事。

这里所说的“大喜”,就是可爱女儿的降生。

就在他初次上岛的那一年,他怀孕的爱人因年龄偏大,被诊断为先兆性流产,而那段时间正是工地上最叫劲儿的时候。接到爱人住院的电话,他忙完手里的活儿,即使深更半夜也要开车往北京赶。感谢老天的眷顾,已过不惑之年的李杨,最终如愿以偿地迎来了自己心爱女儿的降生。孩子满月的那一天,筹备组的同事们不仅自发地给他送来了祝福,还给他女儿发了个“京唐下一代”证书,编号001,每个人都在上面签了名。自从有了宝贝女儿之后,他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习惯:每当从北京的家回到曹妃甸厂前公寓的宿舍里,第一个习惯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机,锁定在少儿频道,看到屏幕上孩子们天真活泼的表演,就想起远在北京的女儿,想起牵挂不已的家。

这里所说的“大悲”,就是母亲病逝。

他的母亲是因为突发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的。消息传来,如同晴天霹雳,五雷轰顶。他匆匆地赶回北京,日夜守候在老人身边。然而,他的孝心并没有能够挽留住母亲的生命,二十多天后母亲最终还是永远地走了。同事们得知噩耗以后赶到他家,这个在工地上可以三天三夜不下火线刚强汉子,竟和同事们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就在那个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夜晚,他在母亲灵前一直守到东方泛白。办完丧事,他就返回曹妃甸,以忘我的工作融入了开发建设的璀璨星群

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了,他们下班后一般都要同家里通电话,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手机几乎成了“感情热线”。他们的手机里差不多都存着家人的照片和录像,入睡前经常拿出来看一看,重览温馨的画面。他们特别牵挂的是老人和孩子,原本由自己承担的责任,现在却都落在了爱人一个人的肩上,所以一回到家就想加倍补偿……

有一位员工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年春节,儿子手拿着一串火红的鞭炮在冰冷的楼道口等了一个多小时,一定要等到他从首钢京唐公司回来爷俩一起燃放,因为按照往日这个时候父亲应该到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