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派

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派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的七月诗派,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一个诗歌流派,也是现代思想最激进命运最坎坷的诗派。该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艺术上,七月诗派在汲取中外各诗歌流派的艺术养分的同时,受艾青的影响极大,该派是自由体诗的坚定而成功的实践者。

中国抗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诗派,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形成的七月诗派,横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是我国新文学史上存在最久的一个诗歌流派,也是现代思想最激进命运最坎坷的诗派。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工作,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紧密的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七月”的命名,正是为了不忘七七抗战)、《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七月文丛》《七月新丛》等,写下诸多文艺理论、评论文章,推出和评介了大批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艾青、田间、邹荻帆、艾漠(贺敬之)、鲁藜、冀汸、阿垅、曾卓、杜谷、绿原、芦甸、孙钿、彭燕郊、方然、牛汉、鲁煤、化铁、罗洛、天蓝、庄涌、徐放、胡征、方然等人,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崛起于文坛,形成了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该派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胡风倡导革命现实主义诗歌,强调“现实主义者底第一义的任务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底行动全部”(《论战争期的一个战斗的形式》),给七月诗派以理论上的重要影响。该派诗歌创作追求与时代的结合,追求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革命功利主义的创作目的性,追求诗歌的史诗品格。同时,他们强调发挥主观战斗精神去能动地影响和改造现实。在艺术上主张凭借正确地把握的历史力量,“突入生活”(胡风《青春的诗》),从生活中开掘、提炼出具有内在的深广的历史社会内容的艺术形式,在创造艺术形象中将诗人的人格、情感血肉、审美趣味强烈地渗透到客观描写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互相拥抱、融合。

在艺术上,七月诗派在汲取中外各诗歌流派的艺术养分的同时,受艾青的影响极大,该派是自由体诗的坚定而成功的实践者。他们钟情于诗的无拘无束;在语言运用上,偏爱口语的鲜活、质朴、明朗、丰富,追求诗歌语言的散文美;在美学风格上,他们崇尚“力之美”,一展阳刚之气,成为20世纪40年代诗坛最富英雄气概、理想精神、浪漫色彩和力量之美的现实主义流派。

作为抗战诗坛上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不仅以其系统的理论主张,具有鲜明特色的诗歌创作为诗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以其作者地域的广布,内容题材的广泛,完善了战时重庆诗歌的面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七月诗派诗人们追求光明,追求进步,活跃在各根据地、各个游击区和国统区。艾青流徙过半个苦难的中国,田间奔向晋察冀边区,阿垅亲临淞沪战役前线,彭燕郊挺进在新四军行列,邹荻帆活跃于大别山文化工作团,孙钿辗转在敌后游击区,贺敬之、鲁藜、胡征、天蓝等投身于延安,冀汸、牛汉、杜谷等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

然而,七月诗派又是命运最为坎坷的诗歌流派。胡风的文艺思想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就开始受到有组织的批判,造成了对这一诗派的巨大压力。进入50年代之后,这些诗人的创作大为减少,有的作品发表时就受到严厉批评。随着清算“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的开展,该派诗人几乎全部被揪出,有的被隔离审查,有的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有的被迫害致死,更多的则被逮捕下狱和发配劳改。70年代末,他们的恶劣处境才有所改变,一直到80年代这一冤案才得以平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