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帝和蚩尤〔〕

黄帝和蚩尤〔〕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昔天之初〔2〕,□作二后,乃设建典〔3〕,命赤帝分正二卿〔4〕,命蚩尤宇于少昊〔5〕,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6〕。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7〕。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8〕,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9〕,纪于大帝〔10〕。用名之曰“绝辔之野”〔11〕。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12〕,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昔天之初〔2〕,□作二后,乃设建典〔3〕,命赤帝分正二卿〔4〕,命蚩尤宇于(二字旧倒,据改)少昊〔5〕,以临四方,司□□上天末成之庆〔6〕。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原作“河”,据钟本校改),九隅无遗〔7〕。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8〕,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9〕,纪于大帝〔10〕。用名之曰“绝辔之野”〔11〕。乃命少昊清(原作“请”,据诸本校改)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12〕,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逸周

〔13〕·尝麦》)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得大封而辨于西方,得后土而辨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为使当时〔14〕。大常察于地利,故使为廪者〔15〕。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16〕。祝融辨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辨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辨乎北方,故使为李〔17〕。(《管子〔18〕·五行》)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19〕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20〕。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21〕伏地,凤凰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22〕·十过》)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23〕。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24〕。蚩尤作兵〔25〕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26〕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27〕。魃时亡之〔28〕。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山海经·大荒北经》)

【注释】

〔1〕黄帝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十分活跃的人物,而其中最核心的故事则是黄帝蚩尤之战。此处所选包含了三种不同的叙事。第一节是古史系统中的叙事,《逸周书》本是官方文献,和《尚书》相表里,这段叙事可以看出黄帝蚩尤故事的最古老面目。该叙事系成王给宗掩(掩,尹引近,宗掩犹宗正)、大正所讲的神话,以蚩尤作乱隐射商纣王。这个叙事和诸子中所记的黄帝伐蚩尤都有所不同,在这个版本中,黄帝和赤帝之间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不是一般载籍中的敌对关系,如《国语·晋语四》:“昔少典娶於有蟜(jiāo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二帝用师以相济(韦昭注:济当为挤。挤,灭也。)也。”《新书·制不定》及《益壤》《大戴礼记·五帝德》《吕览·荡兵》等也有黄帝炎帝战争的神话。总之,黄炎之战是古典叙事中的主流说法,《逸周书》此处的记载不同于诸家之说。

第二节是《管子》《韩非子》中的子书叙事,子书叙事往往服务于叙事者特定的说理目的,因此带有某种程度上的个人色彩。这两段内容反映了黄帝和蚩尤的另外一种关系,即蚩尤曾经作为黄帝的臣子。这两则叙事黄帝俨然已经是中央之帝,《管子》中的叙事模式是五方帝的一种变体,五方帝观念由来久远,这一观念主要记载在《月令》一类典籍中,比如《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以及《淮南子·天文》等,五方帝通常看作四方观念的自然发展。不过,也可以这样认为,四方观念产生之初就已经有五方观念了。甲骨中有四方风的记录,这和《尧典》“历象日月星辰”的四方之官一脉相承,显然在《尧典》的叙事中,羲和等四人是四方之神的一种隐喻,而尧居中无疑相当于中央之帝的位置。《淮南子·天文》等五方帝五方神模式,只是帝尧命羲和模式的一种自然转化。而《管子·五行》在四方中央的基础上,又加上上下两方,从而黄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的帝王。《孙子·行军》有黄帝胜四帝的说法,这可能暗示,其中央帝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的。《韩非子》的这则记载其实是《管子》叙事的另一个版本,黄帝仍然居于中间位置,前后左右上下是各路神灵——此处的神灵更多地采取了物格化的形态。

第三节《山海经》的叙事更近于风物传说。中国古典中有一类典籍,以地理为经纬,而因地制宜地记载一些相关的风物传说,比如《山海经》《水经注》《大唐西域记》等都是这一类著述。它虽然并不是严格的神话文本,却也可以从中看到神话在民间传统中如何变异流传。这里所记载的黄帝蚩尤之战,增加了风伯雨师和天女斗法的情节,富于民间意趣。关于蚩尤,《太平御览》卷九七引《龙鱼河图》曰:“黄帝摄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不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仁义,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这段记述虽不甚古,却将黄帝不敌蚩尤归因于其“仁义”,这种思考显然和古神话的主题有承继关系。不过《御览》卷一五引《黄帝玄女战法》一书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黄帝曰:‘小子欲万战胜’。遂得战法焉。”这显然带有神仙特征,已不再是有着共同体价值诉求和大宪章作用的神话叙事了。

〔2〕昔天之初:意犹“遂古之初”,就是天地刚刚开辟的时候。

〔3〕□作二后,乃设建典:字缺,或补“诞”,或补“爰”,都是虚词。二后,据上下文义,当是天地开辟后最早的人间君王。或者就是下文的“黄帝”“赤帝”。乃设建典,唐大沛曰:“设,陈也;建,立也;典,常也。谓建立常法。”

〔4〕分正二卿:陈逢衡曰:“如周、召分陕之类。”

〔5〕宇于少昊:居住在西方少昊之地。宇,居住。少昊,因人而名地。据后文,黄帝杀蚩尤之后以少昊代之,故有此说。

〔6〕末成之庆:庆,美。末成之庆,指莫曾确定下来的美命。这是针对赤帝而言,尽管他建立二卿,也派蚩尤去辅佐少昊,但上天却似乎不赞成他。

〔7〕九隅无遗:九方都大受荼毒。陈逢衡曰:“九隅,九方也。无遗,言受其荼毒,靡有孑遗也。”

〔8〕乃说于黄帝:于是把帝位让给黄帝。说,通“脱”,禅让。刘师培曰:“犹言以天下委与黄帝也。”

〔9〕用大正顺天思序:大正,即“大政”,犹如《尧典》所谓“以齐七政”。思序,即司序,执掌天时秩序;思,通“司”,《列子·天瑞》张湛注引《山海经》“思幽之国”,《大荒东经》作“司幽”。

〔10〕纪于大帝:大帝,天帝。

〔11〕用名之曰“绝辔之野”:用,因此。绝喾之野,潘振曰:“犹归马放牛之谓。”

〔12〕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清,少昊名。五帝之官,五行之官。郑环曰:“少昊司马本其初而言,鸟师要其后而言,正五行之官举其职而言。”

〔13〕《逸周书》:先秦重要的史部著述,其名起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原本只称《周书》。《汉书·艺文志》著录“《周书》,七十一篇”,如“六艺《尚书》类”,自注曰:“周史记”,颜师古注:“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此书历来以为亡佚,系之于汲冢,成为一桩聚讼纷纭的历史公案。由于其为先秦典籍,文字古远,其中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格外重视。

〔14〕当时:司掌天时;当,通“尚”,主张的意思。刘师培曰:“当’与‘尚’同,即主天时之官也。”黎翔凤引《荀子·君子》:“先祖当贤”句“当”假“尚”证成刘说。

〔15〕廪者:掌管仓廪的官员。房玄龄注:“廪,给也。谓开廪以给人也。”

〔16〕土师:掌管土木工程的官员。房玄龄注:“土师,即司空也。”

〔17〕李:掌管狱讼的官员。房玄龄注:“李,狱官也。”李,通“理”。

〔18〕《管子》:旧以为管仲所作,然其书多杂有后世之说,故可能是管子后学所辑录。《汉书·艺文志》归入“道家”,著录有“八十六篇”,今实存七十六篇。《管子》书博涉战国时期注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传世有房玄龄的注本,现代则有郭沫若、马非百、宋翔凤等人的整理本。

〔19〕西泰山:王先慎曰:“有小泰山称东泰山,故泰山为西泰山。”

〔20〕并鎋:通“辖”,车轴两端的铁箍叫做“鎋”,就是说毕方鸟在车轴两端。

〔21〕腾蛇:即螣蛇,一种能兴云吐雾的神蛇。

〔22〕《韩非子》:战国时代法家的代表著述。《史记》本传称韩非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其本于黄老”,史志载其书五十五篇,和今本相合。据说秦始皇见其《孤愤》《五蠹》,因欲见其人而急忙攻打韩国。《韩非子》一书记录了诸家对“夔一足”“黄帝合鬼神”等神话的阐释,可资参考。

〔23〕北乡:乡,通“向”。不敢北向,郭璞曰:“言畏之也。”

〔24〕女魃:魃(bá拔),据说其形象秃头无发,所到之处皆大旱。

〔25〕作兵:发明兵器。

〔26〕乃下天女:从上天请下一位天女。

〔27〕田祖:就是农业之神。由于农业需要雨水,叔均有拯救农业之功,故为农神。

〔28〕魃时亡之:女魃时时逃亡。其本该在赤水之北,但却常常四处逃亡。故逐魃则令曰“神北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