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铸鼎象物〔〕

铸鼎象物〔〕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子问鼎〔4〕之大小、轻重焉。〔1〕“铸鼎象物”是三代权力神话的一个典型样本,定鼎一词成为新王朝建立的专门用语。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铸鼎象物”反映了神话与早期政治生活中联系,其表现形式是富于神话内容的图像;其心理动机是通过图像的形式达到通神和辟邪的目的;其物质载体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祭祀用物。据说其传者为战国时的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2〕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3〕劳楚子。楚子问鼎〔4〕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5〕,贡金九牧〔6〕,铸鼎象物〔7〕,百物〔8〕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9〕。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10〕。螭魅罔两〔11〕,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12〕。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13〕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14〕。成王定鼎于郏鄏〔15〕,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16〕宣公三年)

【注释】

〔1〕“铸鼎象物”是三代权力神话的一个典型样本,定鼎一词成为新王朝建立的专门用语。“铸鼎象物”记载中的“图物”“象物”“百物”的“物”显是一义,《汉书·郊祀志(上)》载高祖斩蛇,“有物”对高祖说蛇乃白帝子,颜师古注“物谓鬼神也”,因此“图物”谓图画鬼神之像,“象物”是把鬼神之像铸之于鼎,二词用法略异。《汉书·郊祀志(上)》记载李少翁对汉武帝之语:“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显然“象神”的意思也就是“图物”,就是在鼎彝等礼器上图画鬼神形象。此处“鼎”在古典生活方式中具有某种神圣功能,也就是所谓“协于上下”、沟通神人。《汉书·郊祀志(上)》转载了这个叙事,将九鼎的功能表述得更加清晰,云:

闻昔泰帝兴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皆尝鬺享上帝鬼神(注:以享祀上帝也)。

《左传》说的“知神奸”和“协于上下”,也就是《汉书》所谓“皆尝鬺享上帝鬼神”,就是通过祭祀祈求福佑。“铸鼎象物”反映了神话与早期政治生活中联系,其表现形式是富于神话内容的图像;其心理动机是通过图像的形式达到通神和辟邪的目的;其物质载体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祭祀用物。同时,九鼎神话还表达了三代文化的一致性特征,它不但照应了古典政治神话中一以贯之的“德”和“天命”观念,而且还从文化传承角度确保了三代文化的延续性,自此以后,九鼎就成为王朝更迭合法性的一个象征。“周德虽衰,天命未改”,也为后世朝代苟延残喘提供了一个理论样板。

〔2〕观兵:陈列军队以示武力。

〔3〕王孙满:王孙满,周大夫。

〔4〕问鼎:杜注:“示欲逼周取天下。”

〔5〕远方图物:物,鬼神怪物之属。杜注:“图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之。”

〔6〕贡金九牧:金,金属。九牧,九州的行政长官。杜注:“使九州之牧贡金。”

〔7〕铸鼎象物:依据九州所贡的鬼神怪物而铸像于鼎。杜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

〔8〕百物:犹“万物”,形容其多而全。

〔9〕使民知神、奸:让人们能够辨识鬼神的善恶。

〔10〕不逢不若:不会遇到邪祟。杜注:“若,顺也。”不若,不顺,指邪祟。

〔11〕螭魅罔两:杜注:“螭,山神,兽形。魅,怪物。罔两,水神。”

〔12〕协于上下,以承天休:天人和谐相处,人蒙受上天福泽。协,和。上下,天地。休,庆。

〔13〕载祀:杜注:“载、祀,皆年。”《尔雅》云:“商曰祀,唐、虞曰载,周曰年,夏曰岁。”

〔14〕有所厎止:有其送致止息之处。厎,致也。

〔15〕郏鄏:郏鄙(jiárǔ夹辱),在今河南洛阳北。杜注:“武王迁之,成王定之。”

〔16〕《左传》:《春秋三传》之一,全称《春秋左氏传》。据说其传者为战国时的左丘明。但《论语》两次言及左丘明,是否与传《春秋》的是一个,这成为一桩历史公案。《左传》本是注《春秋》,《春秋》止于哀公十四年,而《左传》却传到了哀公二十七年,这也是聚讼纷纭的问题。《左传》系古文经,内容十分丰富,是《诗》《书》之外,最重要的神话典籍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