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昭君怨·咏荷上雨

昭君怨·咏荷上雨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是急雨打在庭院池塘的荷叶上。雨打荷花的声音入耳,难怪词人会进入西湖泛舟的梦境。杨万里铭记在心,将其读书之室取名为“诚斋”,以明己志。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百姓,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政绩,受到百姓称赞。回到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杨万里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写了大量爱国诗篇。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原文】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释】

①篷:指船篷。

②泛清波:又作“泻清波”。

【经典原意】

午梦中在荷花下面乘小船,荷香飘满西湖,西湖为烟水笼罩。忽然一阵急雨打在了船篷上,惊醒了我的美梦

原来是急雨打在庭院池塘的荷叶上。荷叶上珍珠般的雨珠散了又聚拢来,聚拢成水银似晶亮透明的一窝水,在风中泛起清清的水波。

【当代阐释】

且听池荷跳雨声

词人梦见在西湖划船,清香扑鼻,被急雨打船篷的声音惊醒,却发现是在自家的荷池旁,清香是荷叶的清香,声音是雨点打在荷叶上的声音。

词人做梦都如此美妙,着实让人欣羡。有如此美妙的梦,是因为词人置身于清新可喜的景中:“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雨打荷花的声音入耳,难怪词人会进入西湖泛舟的梦境。梦美,现实更美。荷花常见,可是有几人像作者这样饶有兴味地欣赏过水珠在荷叶上散了还聚的美妙过程呢?

【国学故事】

清直之操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学博识,锲而不舍。当时正值风狂雨横的年代,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南宋与金时战时和,形成南弱北强的对峙局面。他的父亲带他去拜见因主张抗金而被贬谪的张九成和胡铨等名臣,他们的品行和爱国精神深深影响着杨万里,杨万里立志要报效国家。

杨万里最初担任永州零陵县令时,宰相张浚因力主抗金被贬居在此,闭门谢客。杨万里钦佩其为人,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于是写书信力请,表明自己心境,张浚看了很受感动,接见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他勉励杨万里要效法先贤的“清直之操”,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铭记在心,将其读书之室取名为“诚斋”,以明己志。

随后,杨万里任隆兴府奉新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见牢中关满了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百姓,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政绩,受到百姓称赞。

杨万里写了振兴国家的文章《千虑策》给朝廷,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壁的局面,从“君道”、“国势”、“民政”几方面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地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整套的治理国家的方针策略,宋孝宗看文章切中时弊,任他为国子博士,杨万里又举荐朱熹、袁枢等十六人,都是正人端士。宋光宗即位后,杨万里任秘书监,他立朝刚正,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曰勤,二曰俭,三曰断,四曰亲君子,五曰奖直言”(《第三札子》)。一次,他因地震而上书朝廷,给皇帝提了十条意见,提醒光宗要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触怒了光宗,被贬为江东转运副使。

杨万里实际上视仕宦富贵犹如粪土,随时准备唾弃。刚做京官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的盘缠锁置箱中,又嘱家人不许买一物,以免一旦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杨万里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余,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回到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他为官清正廉洁,人们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这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到了宋宁宗年间,韩侂胄依仗韩皇后的权势,爬上相位,大肆网络党羽,在朝中专权。有一年,他建了一座南园,以答应让杨万里入朝做高官为报酬,请杨万里为他这座园子作记。杨万里为人正直,一向鄙弃韩侂胄的为人,说道:“官位可弃,记不可作!”韩侂胄听后大怒,只好让别人执笔作记。此后韩侂胄一直主政,杨万里闲居在家达十五年之久,他每日忧国忧民,写道:“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杨万里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写了大量爱国诗篇。他在江淮等地,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懑国家残破的耻辱和悲愤,写了“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初入淮河四绝句》)他见到金山的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发出深切地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雾晓登金山》)他同情百姓疾苦,写了“荒山半寸无遗土,田父何曾一饱来!”(《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土,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写出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杨万里一生正义敢言,不事权贵,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阿谀逢迎之辈形成鲜明对照。岁月沧桑,那些曾经拥有的富贵功名何在?曾经权倾一时的势利小人哪一个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只有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节操永恒永纯,就像杨万里赞美的荷花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纤尘不染,香飘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