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绛的小妹

杨绛的小妹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杨绛写《记杨必》时,很可能已经忘记了杨必还曾是苏州的优良儿童。苏女师的附小在吉庆街小仓口,因此把杨必公举为小仓市市长,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大队长,三道杠吧。

4月4日是民国的儿童节

1934年4月4日,《苏州明报》办了个儿童节特刊,整整两大版都是苏州优良儿童的介绍,足有二十多人,每个人都是一张照片加一小段介绍。我一个个端详过来,先看并不很清晰的照片,再看每个人的名字,忽然就想起《世说新语》中孔融(字文举)和大中大夫陈韪的一段对话:

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我拿着特刊看了很久,居然没有找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觉得陈韪的话或许有点道理。耐着性子翻过来再看,猛然就看见报纸右上角有一个熟悉的名字——杨必。

杨必是杨绛的妹妹,杨荫杭的第八个孩子。杨绛在《记杨必》一文开头说:

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她行八。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后来竟颠倒了长幼,阿必抢先做了古人。她是一九六八年睡梦里去世的,至今已二十二年了。

杨必一九二二年生在上海。不久我家搬到苏州。她的童年全是在苏州度过的。

杨绛在文中记录了杨必小时候很多趣事,对于杨必在苏州的小学生活却说得不多。譬如讲她演戏:

阿必在小学演《小小画家》的主角,妈妈和二姑母以家长身份去看孩子演剧。阿必个时剪“童化”头,演戏化装,头发往后掠,面貌宛如二姐。妈妈抬头一见,泪如雨下。二姑母回家笑我妈妈真傻,看女儿演个戏都心疼得“眼泪嗒嗒滴”(无锡土话)。她哪里能体会妈妈的心呢。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了。

杨绛与杨必相差十一岁,1935年,杨绛和钱锺书结婚出国时,杨必也不过十三岁。杨必是在苏州读完初中,才到上海工部局女中上高中的。杨绛写《记杨必》时,很可能已经忘记了杨必还曾是苏州的优良儿童。

1934年4月4日,苏女师附小优良儿童杨必的介绍是这样的:

杨必,年十二岁,江苏无锡人。六岁入本校幼稚园,后来因为距离住的地方太远,便转学到城西小学。隔了二年,再入本校。现在是六年级上期。在一级中,她的年纪最小,但是无论哪一种功课,成绩都很优异,而且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去年全校举行作文竞赛,获得冠军。先生、同学没有一个不称赞她的好学。杨君不特品学俱优,而且擅长演说,更富于办事能力,因此,本学期便由全校公举她为小仓市市长。

杨家住在庙堂巷,苏女师则在侍其巷,今立达学校附近,附小在离女师不远的今教育学院附小,吉庆街小仓口这个地方。目前看来距离不远,不过对于一个幼稚园孩子,当然不能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估量,因此有离住的地方太远的说法。据杨绛说:“阿必在家人偏宠下,不免成了个娇气十足的孩子。一是脾气娇,一是身体娇。身体娇只为妈妈怀她时身体虚弱,全靠吃药保住了孩子。阿必从小体弱,一辈子娇弱。”这也是转学城西,到读小学再回本校的原因。“在一级中”指在六年级这一届中,杨必年纪最小,却得了作文第一名。苏女师的附小在吉庆街小仓口,因此把杨必公举为小仓市市长,大概相当于如今的大队长,三道杠吧。

杨必后来是复旦大学副教授,翻译过萨克雷的《名利场》,是个优秀的翻译家。

我看到杨必后,才知道陈韪的话留有余地,小时了了,大未也必不佳,孔融未免太尖酸刻薄了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