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里驾船的人,被称为“舵把子”。
千百年的长江航运史,造就了成千上万的“舵把子”,石头“舵把子”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这位被称为石头“舵把子”的人名叫石若仪,一位驰聘万里长江的女船长。
1953年的金秋,18岁的石若仪,从长江航务学校毕业,来到长航武汉分局开始学驾航,走上了长江航船的驾驶台。
长江三峡风景如画,但是长江的航道十分险恶,千变万化的激流,密布江底的暗礁,使许多人望而却步。
石若仪睁大眼睛,望着波涛滚滚的江面和江上时隐时现的礁石,暗暗寻思:“我能在这里驾船吗?”
女人要在长江里驾航,不仅要克服生理上的障碍,更要克服传统习惯的挑战——“女娃儿学驾航,神女都犯愁”“川江的‘舵把子’啥时让女人摸过”“婚一结,娃一生,迟早要下船”……
流言蜚语面前,石若仪没有退缩。
石若仪除虚心向“老川江”学习,还随身携带一本记满长江航道暗礁的“石头账”,礁石的名称、位置牢牢记在心上。
人们亲切地称她“小石头”。
两年后,石若仪成了长江航运最早一批女性驾驶员——三副。
结婚后的石若仪,不仅没有放弃长江,而是更加勤奋努力,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1976年春天,石若仪成了“江峡”轮的船长,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石头“舵把子”。
石头“舵把子”在长江里与风浪博斗了30年,安全航行了30年。
一年,“三八”妇女节前夕,一群商航学校的女学生敲开了石若仪在武汉的家门。
年近花甲已退休的石头“舵把子”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不减当年风采,滔滔不绝地讲起在长江里的日日夜夜,特别讲到了终身难忘的一次航行。
1958年的初春,长江轮航公司的“江峡”轮停靠在重庆朝天门码头。
石若仪刚担任“江峡”轮三副不久,正准备着第二天早晨起航的事宜。
此刻,夜色正浓,山城重庆一片寂静,突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到码头旁。
一个身材魁悟高大的人从车里走了出来,石若仪眼前一亮:“毛主席!”
毛主席要乘坐“江峡”轮畅游长江。
石若仪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庞万分激动。这一夜,石若仪没有睡觉,把手头的工作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而且一改平日“女汉子”的性格,动作轻手轻脚,生怕惊动了主席。
清晨,“江峡”轮静悄地离开了重庆港。
不久,石若仪和“江峡”轮引水员被叫到船尾三楼的甲板。
这时,毛主席正拿着望远镜察看长江两岸的景色,转身看到石若仪几人,缓步走了过来。
听说石若仪是船上的三副驾驶员,主席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有女航空员、女司机,还有了女驾驶员。”接着问起石若仪:“你看过画报上登的一位苏联女船长的故事吗?有没有遇到那么多的困难啊?”
“看过了。”石若仪明白主席的意思:希望中国也要有出色的女船长。
主席亲切地问道:“船上有没有人欺负你。”
“没有。”
主席笑了笑,说:“向老船长拜师学艺要不要磕头?”
“不磕头。”
主席望着石若仪,风趣地说:“起码也要点点头吧!”
这时,航船已驶进了涪陵水域。
主席坐在沙发上,让石若仪坐在他身旁,问道:“在长江里学习驾船困难吗?”
“刚上船时什么都不懂,现在懂得多些了。”
主席边望着长江的岸边说:“当你对一件事物不够了解时,往往是害怕的;正如蛇一样,当人们还不了解蛇没有掌握它的特性时,感到十分害怕。但是,一旦了解了它、掌握了它的特性和弱点,就不再害怕了,而且可以捉住它。”
听了主席的这番教导,石若仪心中豁然开朗,增强了学好驾驶技术及早当上“舵把子”的信心和力量。
主席和蔼可亲的面容,使石若仪紧张的心态顿时放松下来。
石若仪问毛主席:“您来重庆几次了?”主席幽默地答道:“第一次是蒋介石请我来的,结果什么也没谈成,这是第二次。”
石若仪与毛主席的谈话直到吃午饭时才结束。
第二天,“江峡”轮驶入了景色壮丽的三峡。毛主席健步登上驾驶台,继续听石若仪介绍三峡的情况。
毛主席看到岸边竖立的“孔明碑”上的“重岩叠伟,名峰奇秀”几个斗大的刻字时,兴致很高,说道:“我们走完三峡了。”
石若仪急忙说:“还没有。”
主席指着手中的介绍资料说:“过了‘孔明碑’,三峡已经走完了。”
此刻,石若仪脸红了,这位把长江石头“烂熟于心”的“小石头”,由于过于激动,竟然忘记了航程。
三天后,“江峡”轮靠上了武汉港码头,石若仪和船员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望着毛主席远去。
离航前,毛主席与石若仪和全体船员在船边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至今悬挂在石若仪家中客厅的正面墙上,是石头“舵把子”的骄傲,也是中国女海员的骄傲!
毛主席第二次踏上“江峡”轮是事隔5个月后,“江峡”轮从湖北黄石驶往安庆。
这天,“江峡”轮抵达安庆,原计划安排主席在长江里游泳。突然,天下起了暴雨。主席仍然跃入波涛滚滚的长江,游了近一个小时才上船。
石若仪在三楼舷墙旁见到正坐着观赏诗意朦胧江面的毛主席。石若仪还未来得及向主席问好,主席却站了起来和她握手,并把她介绍给身旁的人。
石若仪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只冒出了一句话:“主席,快请坐。”
1959年6月,“江峡”轮又一次接受了重要任务,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从武汉乘船前往九江。
讲到这里,石若仪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作为长江里的一名女船长,我退休了,但是,更多的女“舵把子”已经挑起了大梁。如果没有新中国,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长江里不会有女船长和她们的故事。”
石头“舵把子”难忘的航程,使商船学校的女学生深受感动,她们豪情满怀,愿意继承老一辈“舵把子”的优良传统,继续驰骋在万里长江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