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

时间:2022-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骆驼队停在了我家门前,对于才从南方搬到北平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件新鲜事!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一个骆驼队停在了我家门前,对于才从南方搬到北平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件新鲜事!大家一起来看看骆驼是什么样子的吧!

骆驼队来了,在我家的门前。

“停”字用得巧妙,它既是下文“我”能够细致观察骆驼队的基础,也保证了本篇内容的逐步展开。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由眼前密封着的麻袋,想到煤栈白墙上的黑字。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它们咀嚼(1)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2)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儿童天真的想象。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骆驼脱毛这一现象。

巧妙地借用,让文字更俏皮。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3)。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默默”“慢慢”两个叠音词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1960年10月

悦读必考

1.“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一句中“乌金墨玉”实际上是(  )。

A.黑色的金子
B.墨块
C.黑色的玉石
D.煤

2.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问妈妈也没有得到答案。说一说,为什么骆驼不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咀嚼 用牙齿磨碎食物。

(2) 打头儿 指带头,领先。

(3) 一去不还 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不能重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