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东坡的收藏观

苏东坡的收藏观

时间:2022-1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东坡《石氏画苑记》中记述了一个叫石康伯的收藏家,说他居京师四十年,从不骑马出入闾巷,他“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东坡认为石氏如此痴迷收藏,“乃其一病”。东坡的好友李公择,年少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石庵读书,后来离开了,就把九千余卷藏书留在僧舍中,人称“李氏山房”。豁达超迈的东坡对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近年,全社会都感染了收藏热,民间私下买卖交易热闹,大的拍卖此起彼伏。眼见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几人欢喜几人愁。与人闲谈,常谈不移时,即知座中有人正热衷收藏。有一做房地产大发了的朋友,于闹市为自己专置一“书画楼”,他说:“现在做房地产风险太大,只有字画,每两年可翻上一番。”

我国收藏史堪称悠久,2600年前的西周,设有“春官”一职,职司收藏。萧梁时期“画龙点睛”的主人公张僧繇曾被任命为直秘阁知画事,职责就是管理秘阁藏画。宋代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藏最盛时藏品放了十余屋。大书画家米芾为从蔡京处得到王羲之的佳帖,以死来威胁蔡京。苏东坡《石氏画苑记》中记述了一个叫石康伯的收藏家,说他居京师四十年,从不骑马出入闾巷,他“耳目谡谡然,专求其所好”。意译成现代白话就是耳朵竖起,眼睛雪亮,单关心周围是否有他喜欢的东西。如果恰巧发现,那么他即使典卖衣物、忍饥挨饿,也要把藏品收入囊中。东坡认为石氏如此痴迷收藏,“乃其一病”。

对于收藏,苏东坡有三个观点:

一、有,欣然;去,不念。

东坡在《宝绘堂记》一文中回忆说,自己年轻时,尤好书画。家里有的,唯恐失去;别人有的,千方百计想得到。后来想通了:“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从此视藏品为烟云过眼,如百鸟感耳,只有快乐没有烦恼。

二、用于公益。

东坡的好友李公择,年少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的白石庵读书,后来离开了,就把九千余卷藏书留在僧舍中,人称“李氏山房”。我国古代,尤其是唐宋时期,寺庙常用空房接纳贫寒的士子攻读,因此李氏山房就有点类似于现代小型公共图书馆。东坡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称赞李公择道:“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三、视天地万物为藏画。

《石氏画苑记》中,东坡借用他弟弟子由的话说:画所以珍贵,是因为象物。那么实物不就比画更可贵重了么?我们完全可以把都邑、田野、人物,看作是自己画笥中物。何等心胸!子由紧接着颇为幽默地说:“所不见者,独鬼神耳,当赖画而识;然人亦何用见鬼。”豁达超迈的东坡对这样的说法,当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