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只知有一草一木,不知有百草与万木林

只知有一草一木,不知有百草与万木林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知一家之说,不知百家之言;只知唯识,不知中观;只知大乘学说,不知小乘学说;只知文字表面义,不知隐秘深层义;只知当前的法流,不知远古的法源;只知有一草一木,不知有百草与万木林——这样的人虽是五根齐全,也只堪称作法海盲龟。以此经所说为划分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弥勒、无著以第三法轮主要经典为依据,造论开演“境空识有”的唯识见。

只知有一草一木,不知有百草与万木林

萧平实又说宗喀巴“完全不懂等引、等至、等持正理”。这话无异于说鲁班不会用斧。居然以为精通三藏的大师连禅定的几个普通名词也不懂,真是天大的笑话!

萧平实竖起长耳听着:等引、等至、等持的“等”谓身心之安和;“等引”谓定心专注之性;“等至”、“等持”是“定”的别名;“等至”是梵语“钵底”的译名,其意为“止心”;“等持”梵语称“三昧耶”,汉译为“定”。用翻一翻《佛学辞典》就能掌握的普通佛学名词做障眼法,欲欺骗别人,显示自己“学问高深”,也真是可怜。这只能糊弄那些正觉会的佛法盲,欺骗不了佛教知识界。用这种伎俩来贬低别人,也真是黔驴技穷了。此等弱智众生令人既感到可笑,又深觉其可悲可怜。

想做佛教学者,不能像井底之蛙,坐井观天,应出井观天。不入佛教经藏大海,哪知佛法深广无边。只知一家之说,不知百家之言;只知唯识,不知中观;只知大乘学说,不知小乘学说;只知文字表面义,不知隐秘深层义;只知当前的法流,不知远古的法源;只知有一草一木,不知有百草与万木林——这样的人虽是五根齐全,也只堪称作法海盲龟。

这种法海盲龟,若装作眼比别人亮、耳比别人聪、舌比别人巧,在眼亮耳聪人群中自不量力地进行表演,除引起观众的阵阵轻蔑大笑而外,还能有什么结果呢?

佛教经典的内容,从文字层面看,有“一乘说”和“三乘说”的不同,有“说有”和“说空”的矛盾,有“有性说”与“无性说”的差别,有“唯识”和“中观”的异说并存等等。对这种情况,教外之人认为是佛陀自身的思想矛盾。但龙树、弥勒、无著等佛门论师并不这样看待,他们认为:佛陀是遍知者,说法不会自相矛盾,这类说教表面上的不一致,是实说和权变之说的差别,是依根器而方便说法的差别,并非佛法本身有矛盾。这样,在解经中,就逢到了在说法截然不同的两种或几种经典中应依什么经典立论的问题。即应将什么经典看做究竟义经典,把什么经典看做权变义经典,也即什么经典是了义经、什么经典是不了义经。既然经典中教义中存在了义和不了义,那么,这了、不了二义,谁有资格划分?以什么标准划分呢?佛法是遍知者佛陀所说和所认可的法,所以,只有佛陀才有资格解释了义和不了义,其他菩萨和声闻弟子、普通佛弟子均无权解释了义不了义。

佛陀在世时,在佛弟子中,对有和空、实和权的问题就已产生了认识分歧,因此,有些菩萨弟子就这类问题向佛陀作了请示,佛陀作了回答。

如,《解深密经·真谛菩萨所问品》中指出:第一法轮说有、第二法轮说空皆非究竟了义,第三法轮不笼统地说有、说空,以遍执、依他、圆成三性分别有空,方为究竟了义。以此经所说为划分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弥勒、无著以第三法轮主要经典为依据,造论开演“境空识有”的唯识见。

龙树菩萨根据《无尽智慧所说经》中“说诸法究竟性空者为了义经,以种种名相说世俗法者为不了义”为宗旨,视第二法轮般若部诸经为了义经,广泛开演般若深义、诸法缘起性空之理,造中观六论,开创了中观见。

由此可知,依《解深密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二法轮为不了义,第三法轮是了义;依《无尽智慧所说经》的划分原则,第一、第三法轮为不了义,第二法轮为究竟了义。唯识家是以《解深密经》为宗依,视第二法轮《般若部》所示法为不了义,而中观家则以《无尽智慧所说经》为依据,视《解深密经》、《楞伽经》等为不了义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