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你不要生气

你不要生气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来,一个人不生气是很难做到的。长者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不生气,才能不做情绪的俘虏。

你不要生气

凡你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享受。在真主那里的报酬,是更优美的,是更长久的,那是归于信道而只信托真主者;也归于远离大罪和丑事,且在发怒时能赦宥者;

——《古兰经》(42:36—37)

当某人认为自己的情感受到了污辱,或者自我形象和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汉语大辞典》将生气解释为:不高兴,发怒。这是人的一种负面情绪。多数人能够很好地控制,但有些人则平日里脾气就很火爆,遇事更容易冲动,这样的人最容易生气。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也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如遗传、教育、自身修养等。但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古兰经》说:“凡你们所受赐的,无论什么,都是今世生活的享受。在真主那里的报酬,是更优美的,是更长久的,那是归于信道而只信托真主者;也归于远离大罪和丑事,且在发怒时能赦宥者;”(42:36-37)其中“发怒时能赦宥者”就是说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愤怒,不要生气。有一天,一个弟子向穆罕默德B求教:“圣人啊,请您给我一个忠告。”他说:“你不要动怒。”那人又说:“请您再给我一个忠告。”他说:“你不要动怒。”„„他连续问了三次,穆圣都说了同样的话。看来,一个人不生气是很难做到的。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等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在处理各类事务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产生反映,发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并且在表情、行动、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表现出来的情绪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足,而且还符合当事人的身份、不违背情理、适时适度、切合场合,所有的表现才是正常的。

古时候有一个妇人,特别容易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发脾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长者给他指导一下。长者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个房中,然后落锁而去。妇人立刻怒气冲天,破口大骂。骂了许久,长者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长者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长者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长者说:“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说罢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长者又来问她:“还生气吗?”她说:“不生气了。”长者问:“为什么?”她说:“气也没有办法呀。”长者说:“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暴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长者又离开了。当长者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长者笑道:“你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当长者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长者:“大师,什么是怒气?”长者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再三致谢而去。

假如你知道生气没有用,你何苦还要生气?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看他时,他便会消散了。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蠢行。光阴似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哪里还有闲时间去生气呢?

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生气的时候,也有过非常愤怒的经历。人一旦动怒、生气,就会失去理智,会说出过头的话、伤人的话。当一个人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就会经常唉声叹气,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到他的心态,使他心理不平衡。好多朋友都向我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公平,有时越说越气。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想让自己生活中不出现一点烦心之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不生气,才能不做情绪的俘虏。

从容淡定,控制自己的情绪,除了有助于我们事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我们做人的境界和胸怀,当然了,这只有真正成熟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有人说:“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很有道理。更何况,大多数情况下,让你为之生气的事,恰恰是别人犯下的错误,而你却用生气的方式来惩罚自己,想想真不合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