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禅修应该调五事

禅修应该调五事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是禅修的“串习”?自己是身和心的组合体,所以禅修应该在身心两个方面有所调整,一个僵直、束缚的身体,是不可能带来一颗放松的心的,但是我们又必须用一些姿势来有所框范。如果单跏趺坐可以盘半个小时的话,可以尝试双跏趺坐,也叫双盘,在单跏趺坐的基础上,把另一只脚从下面拉上来就可以了。禅坐对感冒的康复也有帮助。

禅修应该调五事

一、调饮食

饮食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过饱的话身体内感饱胀,气流不畅,容易打瞌睡;太饥的话也不行,身体虚弱、心悬,也不能顺利地禅修。调饮食要以身安为主。吃饱以后一个小时内,不要去禅坐;如果今天想要去打坐,宁可选择只吃六分饱,因为吃饱后身体不得不动用力量去消化食物,这样打坐的效果会变差。

二、调睡眠

睡眠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睡眠太多,容易昏沉;睡眠太少,容易神虚,都不能顺利禅修。睡眠要适当,在体力饱满、精神清明的状态下禅修。

按自己的睡眠规律睡够,并不是机械地规定要睡足多少个小时。有的人要七个小时睡够,有的人要十个小时,有的人睡四五个小时就足够了,并不是说人一定要睡够八个小时才行。

学了一个禅修的方法,不必硬性限定自己每天早晨五点钟,或者晚上九点半,一定要坐上半个小时或一定的时间。已经困得不行了,就可以休息,等早上起来精神好的时候再坐。

情绪不能过分高昂,也不能在很瞌睡的状态下禅坐。情绪高昂的时候心念起伏,根本观照不下来,把激动的情绪释放掉,再来禅坐。比如说,刚刚看过一场激动人心的电影,仍然陶醉其中,很想和别人分享、讨论,这个时候却来禅修,效果会很差。这样还不如就用这段时间和大家来分享、讨论电影。在躁动、不安等情绪之中,也不要选择禅坐的方式,但可以选择在行走中禅修,一边走一边来观察呼吸,甚至在奔跑中、在公交汽车上都可以。

很瞌睡的时候,宁可选择去拜佛、诵经,甚至去做体力活,也不要来打坐(同样也不适合念佛)。不要给自己一个死板的时间和修行的约定,除非你愿意把自己给搞晕了。这没有任何好的结果,反而会形成一种禅修的“串习”。

什么是禅修的“串习”?好像我在认真打坐,实际上往那儿一坐就打瞌睡。宁可脑子里打妄想,即使一个念头跟着一个念头,也不要任自己在打坐中打瞌睡。因为禅修是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在里边的,然后在高度注意力奠定的这个基础上,定力产生智慧,来洞见、观察,如果你坐着睡觉罢了,这种不进入内心、徒具形式的修行动作,就成为修行之病,而不是修行本身。

当我们在打坐中度过了那些痛、麻、胀、痒、酸、冷等阶段的时候,身体会发暖,然后容易犯困。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也是每个禅修者都会走过的一个阶段。为了避免坐着睡觉,我们应该在禅坐前就把睡眠调理好,让神智清醒、心念明净。

三、调身,保持身体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禅修调整身心,首先在正确的姿势上,让身体放松下来。

坐具。坐具平坦、软硬适度,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再用一个小垫子在后面稍垫高二寸,不要将前面垫得比后面高。

自己是身和心的组合体,所以禅修应该在身心两个方面有所调整,一个僵直、束缚的身体,是不可能带来一颗放松的心的,但是我们又必须用一些姿势来有所框范。

此外,还要将身上佩带的手表、念珠、眼镜、腰包等等可能给身体束缚感的东西都取下来。

正脚。把左脚放到右侧大腿上(或者反之),拉近身体,就是半跏趺坐,也叫单跏趺坐,也叫单盘。如果单跏趺坐可以盘半个小时的话,可以尝试双跏趺坐,也叫双盘,在单跏趺坐的基础上,把另一只脚从下面拉上来就可以了。

如果单跏趺坐,实在不能做到,也可以用散盘的方式。但散盘也有基本要求:尽量让下面那只脚的脚跟靠拢、抵住自己的会阴处,另一只脚紧挨住外侧。

注意:女性不一定要双盘,随自己的意愿,单盘也可以;尤其没有结过婚、没有做妈妈的,先不要双盘,已经做过妈妈的,不准备再生第二胎了,可以双盘。

正手。把右手放在左手上重叠起来(或者反之),大拇指轻轻相碰、抵住,不要用力,轻轻放在小腹之前,挨住身体但不要用力,也不用刻意提高,大概肚脐之下三到五指的地方。天气热的时候,也可以把双手放在两个膝盖上,手心接触着两个膝盖。

正头。头部端正,不偏、不斜、不低、不昂,下巴微收,头颈自然摆直,头不必往前压。

脊柱自然挺直,但不是刻意拔直,是不做作的,仍然具有身体的自然曲度。

用一个小垫子垫在屁股下,但不要坐实了,有点悬空危坐的感觉,只坐一点点,身体会自然往前有一点倾斜,然后整个脊柱保持它自然的生理曲度,不要硬挺成笔直的样子,保持它自然的状态。

不可以靠墙,不得已靠近墙或柱子坐时,至少空开十厘米的距离。

把口闭上,唇齿相抵,好像轻轻抵住上门牙的缝,但不必用力。把眼睛微微闭上,半睁半闭也可以。

体会头、颈、肩到膝盖的放松,但不能松懈。

坐好以后,不要急于完成动作,可以慢慢调整放松,特别是头、颈、肩、腰、腿等几个关键的部位。坐好以后,自己随便地左右晃晃好了,脖子扭扭、屁股扭扭都可以,动作幅度不必太大,也没什么好着急的,让全身放松下来,体会到身体任何部位的紧张,都可以活动、放松几下,但不要刻意用力。

也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让身体充分放松:坐好以后,先不要盖东西,双手放在膝盖上,眼睛似睁非睁的样子,好像自己的身体是个不倒翁,以坐点为圆心让身体倒下去转圈,不急不缓,从一个方向到另一个方向,尽自然的极限,但是不要像运动员那样努力拉伸最大极限,不要勉强,只是随着身体的重力来进行。

向左右两侧倒的时候,太阳穴、耳朵要接触到地面,两手不要离开膝盖。

向前边倒的时候尽量慢慢伸展身体向前够,试试额头、鼻子、下巴都碰触到地面。

向后仰的时候,以大椎穴为轴心,让自己的头好像滚西瓜、滚铁球一样,以这个穴位为基点,好像依它自身的重力,来绕圈滚动。

要体会是“意到”,而不是“做到”,要硬性做到一些动作的话,非但做不到,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让身体松而不懈,松懈了人就没有精神,又容易睡觉,慢慢体会放松而有精神的状态。

坐好以后,体会从头到脚的放松,再体会从内到外的放松,还可以体会从大到小的放松,比如整个身体是个大块,而构成这个大块的身躯的每个细胞、每个分子都是放松的,包括我们的心识、想法,构成我们心灵、精神的每个层面,全部都放松。

有时身体状况不适合禅坐,但可以在行动中禅修。比如说,咳嗽的时候,是不大可能坐得住的。女性在生理期时,不要硬坐,也不要坐得特别久,不要给自己加大难度。

禅修也对身体有一些调理的作用,有利于一些疾病的康复。比如说,风湿病造成的关节痛,禅坐对疾病的康复特别有帮助,因为在禅坐的过程中身体发暖,将风湿逼出体外。禅坐对感冒的康复也有帮助。所以说禅坐又具有调身的作用。

禅修是用身心来实践的,姿势带来的细致感受中,有贪嗔痴慢疑的具体表现。

贪。坐好后向左边轻轻歪一下,一刹那间,有种很安祥的感受,但这个感受不可以持久,因为太舒服了。

嗔。坐好后向右边轻轻歪一下,一刹那间,有种很宁定的感受;但这个感受如果持久,会升起嗔的力量。

痴。坐好后向前稍微弓一下身体,瞬间体验中,好像身心世界都不存在;但是如果持久,会麻木无知,进入昏沉的状态。

慢。坐好后向后稍微仰一下身体,瞬间体验舒畅、爽快、意气蓬勃,又不影响平静的感受;但是如果持久,会有唯我独尊、傲然群视的骄慢。

疑。坐好以后,内心被念头追逐,或者随着念头跑,我们会浮现种种怀疑:这种修行方法是否适合我?我是否业障深重?我是否根本不适合禅修?我的老师是否值得信任?

贪、嗔、痴、慢、疑,地狱五条根,在禅修的动作中,完全有具体表现,所以我们在禅修中,不要在理论上下太多工夫,把努力用在身心实践层面上。

四、调息,呼吸分为风、喘、气、息四个方面,只有息是调相

呼吸就是单纯的呼吸,遵从自然的法则,不要刻意去营造某种样子的呼吸。快就是快,慢就是慢,然后,平静下来。

息有四相:风、喘、气、息。

风相:气息的出入好像有声音一样,好像铁匠打铁时拉风箱一样。

喘相:气息的出入好像被节制一样,气喘吁吁地,不畅快。

气相:气息的出入虽然没有声音,而且也不节制,但是不够细,气息要是很粗的话,还不能观,只能数。

息相:气息的出入既没有声音,而且很通畅、不节制,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深细清明。息相现前时才能守息。

观风则散,观喘则结,观气则劳,守息则定。

不要着力去控制呼吸,全身放松,放宽心胸,呼吸自然会渐渐细下来。

如果气喘吁吁的时候,就不要马上坐下来,一定要有一个缓冲的过程,比如先慢慢走几圈,再坐下来,再调呼吸。

五、调心,心要宽及得所,开放而欢喜

调身、调息、调心是一致的,是同时进行的。

在讲解中稍微有些次第,但其实是同时的。

心的念力如果太松懈的话,容易昏沉;如果太精进的话,容易紧张。身体足够地放松,心也足够地放松。

放松、开放、欢喜。

放松,好像打开一个很好的宝库;开放,让我们不作判断,接纳一切;欢喜,充满了享受、喜悦。我们把心灵、精神的每一个层面全都放松。当下这一刻,仿佛没有禅修的概念和想要禅修的想法。把这些都抛舍得干干净净,我们只是坐,现在只是一个禅坐的姿势、方法,一个禅修的因缘

我们把心识、注意力,就放在心识和注意力自身上,我们知道有这个禅坐的因缘,但不期望有奇迹发生,只是单纯禅坐,简单而纯净。

全身心来参加禅修,不要被人为牵挂住。我建议在共修的活动中,一家人不要同时有两个人参加。比如说,做父母的人带自己的孩子来,一旦听到孩子的哭声,或者一段时间不清楚孩子的情况了,是什么样的心理呢?还能让你的心安住在心上吗?

保持共修活动的严谨和纯洁,对我们的身心投入是一种帮助。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禅修,道德的行为是修行的基础。在佛教中,戒律成为发展禅定的基础,心的净化透过般若来达成。在家居士的五戒说明了相应的生活方式(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img16

2012年方便禅七之三·北京怀柔朝阳寺甘涧禅修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