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使作为一般世界观、 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发展到今天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欧洲,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 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科学在进步,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 也随之不断地更新完善着自己的内容, 改变着自己的形式。 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使作为一般世界观、 方法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发展到今天所能达到的最高形式。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欧洲,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前提、 科学前提, 理论前提和个人主观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历史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 一方面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2]。 另一方面, 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明朗化、 尖锐化。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的加剧, 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1825年, 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 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在危机期间, 商业停顿、 产品滞销、 工厂倒闭、 银行关闭、 失业剧增, 整个社会好像得了一场大瘟疫。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表明, 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限。 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暴露在人们面前。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亚纺织工人的起义, 都提出了 “反对私有制社会” 的战斗口号, 提出了建立人民宪法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 创立新社会、 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 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同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 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由阶级。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 恩格斯说: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3]从19世纪开始, 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进入了整理材料、 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 康德、 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推翻了牛顿 “宇宙不变” 和 “上帝第一推动” 的观念; 赖尔的地质论证明了地球也有一个演化的历史;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 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 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 细胞学说表明, 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 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 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 也不能被消灭, 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一种形态, 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 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 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成的, 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 而且总的来说, 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 这样, 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 依靠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 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4]

同时,19世纪人类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获得了重要的进展。 这主要表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对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的经济根源作了初步的分析, 由于其阶级的局限, 因而不能彻底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其体系也存在着许多矛盾、 混乱和不科学之处。 法国复辟时期 (1815—1830年), 历史学家梯叶里、 基佐、 米涅的历史理论, 特别是对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 表明他们曾觉察到人民的力量以及经济利益在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试图说明阶级斗争同经济利益的关系, 认为阶级斗争是政治事变的动力, 是理解中世纪以来法国历史的钥匙, 主张研究人民的历史。 而圣西门、 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并且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猜测, 他们认为: 资本主义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是一个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基础上的社会, 是一个利己主义和投机欺诈的社会, “私有制使人变成魔鬼, 使世界变成地狱”, 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他们还对未来社会作了不少的预见, 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 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他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 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 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把整个自然的、 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 它们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他的辩证法思想的主要方面是:一是发展和联系的思想; 二是对立统一的思想; 三是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四是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但是, 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 辩证法是革命的, 唯心体系却窒息了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 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坚持了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 但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 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 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 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不懂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 “合理内核”, 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 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 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 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 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的学者, 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 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 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者, 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 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他们认识到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 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前途, 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1842年马克思在 《莱因报》 办报期间, 有了广泛了解社会、 接触社会的机会。 对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他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其中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摩塞尔记者辩护》, 对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 由于宣传进步观点, 遭到了普鲁士政府的迫害, 马克思一生几乎过着流浪乞丐式的生活, 常常为付不出房租、 稿子写好了没有邮寄费而犯愁, 有时甚至向恩格斯借两个铜板才发出稿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 马克思仍进行了长达42年的 《资本论》 写作工作。 马克思具有大无畏的批判精神, 凡是人类所建树的一切, 马克思都研究过、 批判过。 为了 《资本论》 的写作, 他阅读了1000多本书, 做了400~500本读书札记, 马克思的治学精神是值得人们永远学习的。 1845年春, 马克思所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以及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 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系统地阐述了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总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独立产生的, 它是人类历史根本转折时代的产物, 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 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 不仅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创立新世界观的任务, 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新世界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 就在于它顺应了时代的紧迫需要, 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 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伟大的认识工具。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 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关于人的本质、 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 历史的唯物主义, 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 完整的、 科学的理论和体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尤为看重实践, 在一开始创立的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实践, 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个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文献中,马克思既批判了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 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方面的唯心主义,又批判了不了解 “革命的”、 “实践的” 活动的意义的直观的唯物主义。 在马克思看来, 新唯物主义应该从人的感性活动、 实践, 即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理解感性、 现实, 应该在实践中证明人的思维的真理性、 现实性。 马克思指出: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内容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它具有实践性的鲜明特点, 因而才有严格的科学性。 如前所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完整体系, 是自然、 社会、 思维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这都说明了它的科学性, 而这一科学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是在实践中产生又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观点出发, 揭示了世界的客观规律和人对世界的能动作用; 揭示了人的本质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人的价值是目的性和手段性的统一, 人的生存是客观状况和主体境界的统一; 揭示了共产主义是自然和人的和解、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统一, 是现实的理想, 是科学的信仰。 而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 又要求我们以坚定的信仰和科学的态度,投身于现实的社会实践。 总之, 正是站在实践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 形成了其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可以说, 离开了实践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 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是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伟大创造

1. 从理论体系与科学内容上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中,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总的来说是互相分离的。 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相结合, 结果是形而上学限制了唯物主义, 使其不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 如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结果是唯心主义窒息了辩证法, 使其不能成为彻底的辩证法, 如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哲学的这一缺陷, 在实践基础上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唯物主义是辩证法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历史功绩。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的历史观从总体上看都是唯心主义的, 即使是在自然观上比较坚定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 也都陷入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从而也就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伟大的理论贡献之一。恩格斯曾将哲学上的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哲学史上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解决。 在古代, 由于具体科学还不够发达, 哲学曾长期承担着解决一切疑难的责任, 被称为包罗万象的 “科学之科学”。 近代, 随着具体科学, 首先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出现了具体科学不断从哲学中分化出去的趋势, 但绝大部分哲学家们仍然局限于 “科学之科学” 的观念之中。 唯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解决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关于自然、 社会、 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不同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对象不同。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它们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即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其原理适用于特定领域, 具有特殊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是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原理适于整个世界, 具有普遍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联系在于: 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因而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的, 离开了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 也不可能发展; 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以提高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排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

3. 从历史使命和阶级属性上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表现在,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将实践观引入了哲学,全面论证了实践对于人和一切人类活动的决定意义, 强调自己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 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指导实践, 从而转化为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活动, 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因此,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 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 “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 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正确揭示了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对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及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作出新的哲学概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表现在, 它以对世界的革命改造为已任, 社会实践本身具有的革命变革的性质, 决定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它坚持以批判的态度审视一切, 在它看来, 世界上的一切, 包括它自身, 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表现在, 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阶级本质。 它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物质武器, 无产阶级以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

总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案例点击

牛顿的成败

牛顿 (1647—1772), 英国物理学家、 古典力学的奠基人, 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的卓越科学家。

青年时代的牛顿, 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正确引导下,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但是, 牛顿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后半生却在哲学上发生转向。 他曾自我告诫: “物理学, 当心形而上学啊!” (当时的形而上学专指哲学思维) 这是他为了排斥理论思维发出的警告。

事实上, 牛顿不可能完全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 在他开始背离自发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对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同时, 又陷入了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泥潭。 他花了整整25年的时间去研究神学, 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 想把虚无缥缈的上帝请到自己的力学体系中。

因此, 在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 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转这样的问题时, 牛顿苦苦研究都无法找到答案, 这使他陷入了困惑。 他认为, 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 还必须有一个 “切线力”。 那么,这个力从何而来呢? 在困境中, 他接受了宗教神学的观点, 提出了 “上帝第一推动力”, 并把它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 尽管作为自然科学家的牛顿, 在提出这一论点后, 紧接着就说明: 上帝进行完 “第一推动力” 后, 太阳系就 “自己” 去运行了, 上帝就再也不干预太阳系的活动了。 但不管怎样, “第一推动力” 的出现, 仍然使牛顿最终从唯物主义坠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晚年, 牛顿埋头注释 《约翰启示录》, 写下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 他还用科学新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永恒存在。 这种研究始终是徒劳无功的。 这时的牛顿, 已完全成了宗教神学的俘虏, 从而阻碍了他在科学道路上继续做出新贡献。

【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区别在于: 研究对象不同。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世界发展的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 两者的联系是: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青年时代的牛顿在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而在其背弃唯物主义, 试图排斥哲学思想指导的时候, 却又陷入了唯心主义, 把 “上帝” 作为 “宇宙第一动力”, 牛顿晚年在科学上便不再有新的发现。

牛顿晚年的失败充分表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任何科学的研究,企图离开正确哲学思想的指导是办不到的。 即使是著名的科学家, 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 就会偏离科学的道路。 哲学既来源于具体科学, 是对自然、 社会、 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同时它反过来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不过, 这种指导具有科学和迷信、 正确和错误之分, 当然也必定与科学家所坚持的哲学派别是否科学直接相关。

牛顿的成败给我们的启示在于: 我们要自觉地接受正确的哲学思想的指导, 即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