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少奇是正确的领袖人物

刘少奇是正确的领袖人物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以后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度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长期以来,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刘少奇是正确的领袖人物

他对党的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是久经考验的正确的领袖人物;他与毛泽东有过长期密切的成功的合作,党中央和毛泽东曾明确他为党中央主席的接班人。可惜,20世纪60年代后毛泽东渐渐与他发生了分歧,“文革”中造成了共和国第一大冤案。“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历史又给了他公正的评价。

毛泽东评点原文

刘少奇对白区工作问题有丰富的经验,他一生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群众斗争和处理党内关系,都是基本上正确的;他在具体直接解决纠正白区工作中“左”的倾向的问题时,基本上也是对的,是勃勃有生气的。刘少奇懂得实际工作的辩证法,他系统地指出党在过去时间在这个问题上所害过的病症,他是一针见血的医生。[1]

少奇同志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这篇文章提倡正气,反对邪气,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应当快登。[2]

“他(指刘少奇)是很好的与很老的群众领袖”,“正确的领袖人物”,“刘少奇同志的见解之所以是真理,不但有当时的直接事实为之证明,整个‘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执行时期的全部结果也为之证明了”。[3]

刘少奇简介

刘少奇(1898.11.24~1969.11.12),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原名绍选,字谓璜,曾化名胡服。湖南宁乡人。

刘少奇从8岁起便在家乡私塾读书。他小小年纪,就博览群书,掌握了许多知识。大家送了他一个外号:刘九书柜。1913年,刘少奇从芳储乡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从才中学毕业班。从此,他像一只冲出笼子的小鸟,飞向外面的世界。1916年,他报考长沙陆军讲武堂,希望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录取后,护法战争爆发,开学不到一年,因学堂被炸而解散。他在家自修了一年,1919年初直接插入长沙市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

1920年,刘少奇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先后参加领导安源煤矿和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1925年5月,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1927年1月参加领导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同年4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先后在上海、天津、东北、华北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参加中共顺直(即河北)省委的领导工作。1929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并曾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秋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2年冬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全国总工会委员长。1934年4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同年10月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的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出席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以后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坚持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和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同陈毅等一起领导重建新四军,恢复和发展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1939~1941年间发表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著作,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1943年,他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论党》),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这次党代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战胜利后,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关于大力争取东北等党内指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继续留在陕甘宁边区,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转移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7月,在河北平山西柏坡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基本任务之一的土地问题确立了基本方针。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制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6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1959年4月,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1965年1月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度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市病逝。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恢复刘少奇的名誉做出专门的决议,5月在北京为刘少奇召开了追悼会。主要著作编为《刘少奇选集》。

试析

刘少奇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他于1898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与毛泽东的家乡湘潭县韶山冲相距很近。他青年时代参加了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刚刚创立的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党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为反帝反殖和国际共运的开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刘少奇早年在白区工作,他提出了一整套党在白区工作的策略思想。中共七届七中全会做出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了这些思想并作了高度评价:“刘少奇同志在白区工作中的策略思想,同样是一个模范。刘少奇同志正确地估计到1927年革命失败后白区特别是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所以主张有系统地组织退却和防御”,“在形势与条件不利于我们的时候,暂时避免和敌人决斗”,以“准备将来革命的进攻和决斗”;主张有计划地把1924年至1927年革命时期的党的公开组织严格地转变为秘密组织,而在艰巨工作中则“尽可能利用公开合法手段”,以便党的秘密组织能够在这种群众工作中长期地隐蔽力量,深入群众,“聚积与加强群众的力量,提高群众的觉悟”。对于群众斗争的领导,刘少奇同志认为应当“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根据群众觉悟的程度,提出群众可能接受的部分的口号、要求和斗争的方式,去发动群众的斗争,并根据斗争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变化,把群众的斗争逐渐提高到更高的阶段,或者‘适可而止’地暂时结束战斗,以准备下一次更高阶段和更大范围的战斗”。在利用敌人内部矛盾和选取暂时的同盟者的问题上,他认为应该“推动这些矛盾的爆发,与敌人营垒中可能和我们合作的成分,或者与今天还不是我们主要的敌人,建立暂时的联盟,去反对主要的敌人”;应该“向那些愿意同我们合作的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吸引他们同我们联合,参加共同的行动,再去影响他们,争取他们下属的群众”。“一二·九运动的成功,证明了白区工作中这些策略原则的正确性。”

刘少奇是我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贯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勤于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并且善于把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他曾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并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有力的宣传。他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和其他关于党的建设的著作,教育了全党的广大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几次重大政治路线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主张,他曾经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张国焘在长征中分裂党的罪恶活动以及王明在抗日初期的右倾机会主义,作过坚决斗争。历史事实证明,刘少奇不愧为坚定的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建国以后,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积极参与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他代表党中央在党的八大上所作的报告中,主张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提高社会生产力。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他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深切关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坚决支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的方针,并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1961年5月,刘少奇回到家乡宁乡搞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宁乡,阔别近40年了!久别归来,他每天找社员和干部谈话,询问生产和生活情况。当他得知群众生活困难的真实情况,心情十分沉重。他告诫干部总结经验,转变作风,当好领导,鼓励群众生产自救,渡过难关。刘少奇的宁乡之行,还给人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对毛泽东有深厚的感情,处处注意维护毛泽东的崇高声望。早在党的七大的时候,他就说过:“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是我国英勇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传统的杰出代表。”当他听说毛泽东也回湖南来了,就立即赶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他调查的情况。毛泽东听了他的汇报,十分高兴,风趣地对人说:“我也向少奇同志学习,到韶山调查去。”当刘少奇从炭子冲回到宁乡县城后,又迅速把他所了解的情况,写成书面汇报,送给毛泽东。

在宁乡调查时,他看到有的地方写着“刘主席万岁”的大幅标语,就叫人把这样的标语涂掉,说:我们党和国家只有一个主席,就是毛主席,要喊,只能喊“毛主席万岁”。在花明楼,有人提出要把刘少奇的旧居修缮一下,因为经常有人来参观,不修缮一下不好。刘少奇坚决不予允许。他说,这里搞纪念馆,过去写信问过我,我几次回信说不要搞!不要搞!结果还是搞了。现在一定不要搞了,要搞就把韶山的纪念馆搞好。有人问:来人参观怎么办?少奇说:外国人来参观不让他来,中国人恐怕阻止不住,那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拉倒。来了人,招待两碗开水,找个婆婆烧开水,喝就烧,不喝就不烧,一分钱两碗。刘少奇还再三嘱咐乡亲们:“要靠自己努力,千万不能用我家乡的名义去要求别人照顾。要照顾就有依赖性,反倒搞不好。”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为人是熟悉的,工作是满意的,各个时期多有评价和赞扬的。例如1937年对刘少奇白区工作的评价,1939年对他所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评价,1941年对刘少奇总的评价。直到1961年9月,当英国元帅蒙哥马利第二次来华访问,毛泽东同他交谈时,还明确地说刘少奇是他的接班人。9月23日下午,毛泽东在武昌东湖宾馆接见蒙哥马利。两人先谈了一些别的话题,忽然蒙哥马利提出一个问题:“我认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我注意到他们很不愿意说明他们的继承人是谁,比如像麦克米伦、戴高乐等等。主席现在是否已经明确,你的继承人是谁?”

毛泽东慨然答道:“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

“刘少奇之后是周恩来吗?”蒙哥马利又问。

“刘少奇之后的事我不管。”毛泽东笑答。

毛泽东显然有意向世人说明这一点。就在接见的前一天,外交部办公厅负责接待蒙哥马利的同志向毛泽东汇报,谈到蒙哥马利想探询毛主席的继承人是谁。毛泽东立即说:“这位元帅不了解,我们和苏联不同,比斯大林有远见。在延安,我们就注意这个问题,1945年七大就明确了。当时延安是穷山沟,洋人鼻子嗅不到。1956年开八大,那是大张旗鼓开的,请了民主党派,还请了那么多洋人参加。从头到尾,完全公开,毫无秘密。八大通过新党章,里头有一条:必要时中央委员会设名誉主席一人。为什么要有这一条呀?必要时谁当名誉主席呀?美国总统出缺,副总统当总统。我们的副主席有六个,排头的是谁呀?刘少奇。我们不叫第一副主席,他实际上就是第一副主席,主持一线工作。刘少奇不是马林科夫。前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改名换姓了,不再姓毛名泽东,换成姓刘名少奇,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来的。以前,两个主席都姓毛,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过一段时间,两个主席都姓刘。要是马克思不请我,我就当那个名誉主席。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需‘战略观察’!这里头没有铁幕,没有竹幕,只隔一层纸,不是马粪纸,不是玻璃纸,是乡下糊窗子的那种薄薄的纸,一捅就破。”

但毛泽东不同意称“继承人”。他对有关同志说:这个名词不好,我一无土地,二无房产,银行里也没有存款,继承我什么呀?红领巾唱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叫“接班人”好,这是无产阶级的说法。这个元帅说英语,不懂汉语,他是客人,暂就用“继承人”吧!

蒙哥马利回国后很快写了本书,书名叫《三大洲》,里面介绍了毛泽东同他谈话的内容。这样,“毛泽东的继承人是刘少奇”的信息,由此传到了世界上。

1960年年初,《毛泽东选集》第4卷编定以后,毛泽东又一次提议编辑出版《刘少奇选集》。他以前也曾几次提出过这件事,但刘少奇总是推辞。1960年毛泽东再次提出之后,中共中央书记处正式研究同意这一提议,还专门作了决定,成立了编辑班子。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康生自告奋勇负责这项工作。因为少奇工作忙,出选集事仍被一拖再拖。于是决定先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1962年8月1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发表了该文,同时还出版了单行本。该文的重新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把它当作必读的人生教科书。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欧阳海等英雄模范人物,都认真地学习过这本书。

刘少奇在党内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大家有目共睹的。“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对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提出了党内存在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随后又提出了存在一个以刘少奇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党夺权的目的,利用这种情况,捏造材料,蓄意对刘少奇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并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为刘少奇的代理人,统统打倒,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原审查报告,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1980年5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万余人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一桩错案至此得到了彻底的纠正。

不但毛泽东对刘少奇有过很多评价,党内其他老同志也对刘少奇表达过由衷的敬佩。1948年年底,朱德曾写过《贺少奇五十寿于西柏坡》,就是一个代表。诗中写道:“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幼年学马列,辩证启新思。献身于革命,群运见新姿。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党中作领袖,大公而无私。群众欣爱戴,须臾不可离。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今年虽半百,胜利已可期。再活五十年,亲奠共产基。”

【注释】

[1]摘自毛泽东1937年6月1日至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见黄峥著:《刘少奇一生》,第124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摘自毛泽东1939年8月就发表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给《解放》周刊编辑吴黎平的回信(见黄峥著:《刘少奇一生》,第150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3]摘自毛泽东1941年10月起草的《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和《关于1931年9月至1935年1月期间中央路线的批判》(见黄峥著:《刘少奇一生》,第19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