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至诚无息章

至诚无息章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所以至诚是不会停息的。广博深厚与地相合,高大光明与天相合,其悠远长久永无止息。我将其称之为“至爱”。我们不妨联系到孔子的有关思想来解读。而对于《武》乐,它是歌颂周武王功绩的音乐,孔子说它美则美矣,却尚未达到“尽善”的境界,故《武》乐不及《韶》乐。后人早已听不到《韶》乐与《武》乐了,故只能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理性推导。

【原文】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译文】

所以至诚是不会停息的。不会停息就长久,而长久就会有效验。有效验其作用就悠远,悠远就会形成广博与深厚,而广博深厚就会有高大光明。广博深厚,便能承载万物;高大光明,便能覆盖万物;悠远长久,便能成就万物。广博深厚与地相合,高大光明与天相合,其悠远长久永无止息。正因为如此,才会不用表现而彰明,不用行动而改变万物,不用努力作为而成就万物。天地的道,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生成万物没有二心,它生成万物就无法估量。天地的道,是那样的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说到天,似乎只有一些光亮,但想到它的无边无际,连日月星辰也悬在其上,世间万物也笼罩其下。谈及地,似乎只有一些泥土,但想到它的宽广深厚,承载华山也不会感到沉重,容纳江河大海也不会泄漏,可以承载万物了。论及山,似乎只有一些石头,但想到它广大无边,让草木生长其上,禽兽安居其里,宝藏储藏其中。谈到水,似乎不过一勺一勺汇集,但想到它深不可测之处,鼋鼍、蛟龙、鱼鳖都生长在其中,众多财货都产于其里。《诗经》里说:“高天之命,是多么的美好啊!”这大概就是天之所以为天的道理了。“多么明显啊,文王那纯正的美德!”这大概就是文王之所以称之为“文”的道理了, (文王的美德如天)纯正而常行不止。

【解读】

朱子说,本章说的是“天道”。什么是“天道”,我们已在前面说过,就是让万物生生不息,也就是“仁”。也可以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仁”,而是“至仁”,即大仁。我将其称之为“至爱”。而所谓的“至诚”,就是“至爱”。

朱子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不过曰诚而已。”将其思修正一下,我认为,不止是诚,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诚,而是“至诚”。

子思在本章用了许多篇幅在歌颂“天地之道”,其意图也不外乎让人学习模仿。更进一步思考,人道必须吻合天道,毕竟,人也不过是自然之子,依赖天地而生存。就个人来说,人欲求达到“至诚”,就应该像天地一样,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本章最后提到的文王,就是作者认可的典范。为什么文王会称之为“文”?而且将其与天之德相提并论?这倒是值得我们分析的。

说到周文王,我们自然会想到周武王。他们是父子关系,文王打下基业,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子思为何在此不提周武王呢?在本书的第19章,孔子就盛赞了周武王与周公,说他们“达孝”。既然“孝”是“仁”,那么,说周武王与周公都做到了“诚”是不会错的了。只是,从子思这里的思考,他们还不能说是“至诚”,如“天地之道”般,更谈不上“纯”了。这一思考是很有深意的。我们不妨联系到孔子的有关思想来解读。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乐是舜乐,是歌颂舜之德的,孔子认为,《韶》乐是尽善尽美的音乐。而对于《武》乐,它是歌颂周武王功绩的音乐,孔子说它美则美矣,却尚未达到“尽善”的境界,故《武》乐不及《韶》乐。

后人早已听不到《韶》乐与《武》乐了,故只能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进行理性推导。我个人认为,舜作为国君,据说是尧禅让而来,且不说舜治国有什么功绩,个人又是如何孝顺父母的等等,舜最后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了禹,于是,歌颂舜的音乐《韶》应该是平和优美、节奏舒缓、体现大仁大爱之情绪或情感的。与之相比,武王的天子之位是靠武力夺来的,他所建立的周王朝虽大气磅礴,却也充满着血腥之气。由此推之,《武》乐应该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大有盖世英雄之气象。这或许正是孔子为何说《武》不及《韶》的道理吧,毕竟,武王的武力征服天下是否合于孔子最为重视的“礼”呢?退一步说,即使武王推翻暴君商纣王统治的商朝是义举,可称之为“诚”,但他与“至诚”还是有一段距离吧。

有了以上的背景思考,我们大体可以破解相关的谜团了:武王之所以称为“武”,与其武力夺天下有关;而文王之所以称之为“文”,其所体现出来的仁爱精神更纯正,近乎天地之“至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