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方式的选择

生活方式的选择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创办企业,也可以选择在企业内公司创业;你可以选择以公司为主要的承载手段,也可以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求。你认真对待你的生活并将之转化为一种有价值的行动,即是真正的创业精神。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重点倡导的创业精神。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英〕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同样,在新的时代,创业,还是不创业?这也是一个问题。

自从201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讨论就甚嚣尘上。支持鼓励,拒绝反对,观望顾盼……各执一词。

支持派:

“大学生创业输得起啊,就算失败了又如何,反正还年轻!”一位大学生这么说。

“大学生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培养,创业会产生更好的点子,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人生财富。”这是一位高校老师的感受。

“大学生嘛,还是要闯,不能指望社会,不能指望家里,还是要靠自己!”这是一位家长的观点。

反对派: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社会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实际上是一个误导,原因当然是大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格局、容忍度低、自我反思能力差等等,所以先通过就业学习几年公司和产品运营的相关经验后再出来创业也不迟,而且成功率会更高。”俞敏洪如是说。

“现在创业风险就那么大,大学生从小都是在温室长大的,万一失败了,承担不起了怎么办?”这是一位大学老师的顾虑。

“创业四大坑:融资、跑会、孵化器和大学生。”一篇网络热文这样评价。

观望派:

“很难说。麦可思2013年调查,大学生想要创业的心动率是89.3%,而真正创业的比例只有3.2%。我觉得大部分大学生也没有想清楚,我们还是等一等吧。”一位创业学的授课老师通过数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无论支持、反对还是观望,习惯于跳出环境看现实的人们会去思考:

创业是否一定要创办企业?跳出“创业一定是要创办公司”这样的思维限制时,你会如何重新理解创业这件事?

什么是创业?

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安全,那就进监狱吧。在那里,食物、衣服、医疗应有尽有,唯一缺少的就是自由。

——〔美〕德怀特·大卫·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

不同的创业学者对于创业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条件限制,将不同的资源加以合理运用,追求机会,创造价值的过程。” (Stevenson,1983;1985)

“创业,是一个个体寻求机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并不考虑当前所控制的资源。” (Gartner & Baker,2010)

有的人对于创业的定义更为宽泛,比如风险投资家佛瑞德·威尔逊(Fred Wilson)把创业视为“将创意转化为企业的艺术”。

可以这样理解,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创办微信之前,力排众议、开启项目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创业行为(因为他把握了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的机会,而此时,一切的局面还不明朗,而他愿意为其付出努力),而在其创造微信之前所做的QQ邮箱、Foxmail都可以算作创业行为(虽然当时他属于受雇用的身份,但是他也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一个可实现的项目,并为未来的微信设计铺平了道路)。创业,可以从创造你人生事业的角度来考虑。创业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创办企业,也可以选择在企业内公司创业(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你可以选择以公司为主要的承载手段,也可以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需求。你认真对待你的生活并将之转化为一种有价值的行动,即是真正的创业精神。

企业里面的中间层就是一群烤熟的鹅,他们没有什么神经,也不会把市场的情况反映进来。所以去年我们去掉16 000人,变成70 000人,去掉了18%。

——张瑞敏,海尔集团CEO

对于持有创业思维的人,他们愿意去发现周围的问题,并且从中寻找机会,积极主动地行动,通过自身以及周围资源支持,最终获得一定的价值。即便到了事业稳定的状态,持有创业思维的人也会不断地变革,以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化,例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面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毅然决然地将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不得不说,这就是创业精神的体现。

正如《时代周报》在对张瑞敏的一篇报道中所提道的:

65岁的张瑞敏,体量庞大的海尔,迎来了最大的变革。

被称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海尔,现在称自己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这家诞生于1984年、距今已有31年历史的青岛企业,在高峰时有8万名员工、3.5万家专卖店和6 000多个服务网点(不包括农村)。2014年,海尔全年营收达到2 007亿元。

同时,作为传统家电制造业的标杆企业,海尔也一直是工业时代管理哲学的忠实践行者,张瑞敏亦以其管理思想在中国工商业界享有领袖地位。

如今,这家堪称“航母级”的巨型企业,其掌舵人张瑞敏决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转型——他提出“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欲将航母变为舰队——打破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去除中间层,全面“小微化”——海尔试图用变革迎接来自互联网的颠覆式挑战。

——《摩羯男张瑞敏:固执的善变——消灭中层,鼓励创客,

海尔应对互联网变革》

也许创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付出高额的经济成本,甚至公司破产,妻离子散……

创业,只是在你原有的生活中增添一点点积极主动的思考与改变,把你想要去做的东西,转化为真实的存在,发现环境的“不可能”,转化为“我试试看”,最终会变为“我真的做到了”!

扩展资料:《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在第一章,更希望你对于创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于是我们下面分别摘录了不同创业者、投资人《致创业者的一封信》,百花齐放,希望你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Q:创业者和非创业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首先我要说,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界限叫“行动”。世界上永远有脑子比你聪明的人,尤其是只说不做的那种。这些人善于道听途说,讲起VC (风险投资),讲起商业模式来,可能比创业者讲得还要好,但他们不会去创业。创业者呢,即使什么都不懂,照样风风火火,你要教他如何创业,他们理都不理你,只管自己往前闯,哪怕一不小心摔得粉身碎骨。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即把创业教育搞成一个系统,恐怕很难。创业的技术性知识,比如财务知识、管理技巧、融资方法,能教的人很多,要学习不是难事。真正难教的是“创业的思想力”。创业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的价值观、处事方式、思维逻辑和常人不同,除非是一群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传授创业经验,否则仅靠学校里的教授是讲不好如何创业的。反过来,即使你上创业课门门满分,也绝对不等于你创业一定成功。创业教育更重要的是一种氛围,提供基本的创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创业者会感到迷茫、孤独,希望得到指点,这时如果有个天使投资人出现,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因此,创业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老师,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参与,包括成功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

——查立《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Q:选择创业,意味着什么?

A:选择“创业”,其实是选择了这个生活方式,与你所在的家庭、职位、平台、环境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发现自己的兴趣、渴望、理想,专注地去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那个部分,就是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者,在哪都能创造和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重点倡导的创业精神。

——马化腾《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Q:你们认为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A:第一,朴素的价值观,保持初心

如果你是一家小公司,不用摆谱装门面,服务好客户就有生路。只有艰苦奋斗,让客户满意,公司才能够生存下去。如果某个“创业者”光靠朗诵宏大愿景,整天探讨模式,摆排场,以为只要忽悠到VC(风险投资)就能青云直上,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公司管理重在现金,现金流健康、稳定就可以活下去。有了现金流,可以算出成本、毛利、纯利,没有现金流,道理讲再多也没有用。所以,做事情前最好先算一算现金流这本账。

许多团队最后会散伙,其实根源早已埋下。艰苦时一起奋斗,有了利益开始吵架,只可共苦,不可同甘,一定是最初的投资协议没有制定好。创业之初,最好明确一些基本事宜,比如万一某位成员想退出了,能拿到多少钱,拿到多少股份。许多创业者拉不下脸来,心存侥幸,认为到时候不会有问题,先干着再说。殊不知,钱一多,问题就来了。其实只要有朴素的价值观,事情不太出格,白纸黑字写明,你多赚一点,我少赚一点,都不重要。大家凑一起做事情是靠天时、地利、人和,符合朴素价值观;若说某人必须多占,不能少占,就不是朴素价值观的体现了。

朴素的价值观还意味着创业者要摒弃所谓的“优越感”。草根创业,比如开个大排档,创业者轮不上有“优越感”。一盒盒饭十块钱,价格高了没人买,你就得勤快,电话接得快、送外卖跑得快、堂吃打扫也要快。相反,如果你是个精英博士,你看得懂的东西别人都不知道是啥名堂,你想做的东西市场上不存在,你的简历丢在大大小小的VC面前可以值天价——优越感岂不油然而生?问题是,市场不认什么愿景、学历、行业经验。再精英的团队,活法在本质上和大排档没有区别,衡量标准只有收入、成本、利润。这是商业上最朴素的原则,不会因人而异。

……

我最近在读罗永浩《我的奋斗》一书,我想修炼的其实就是“返璞归真”四字。老罗的书里有个例子,说现在所有的英语培训学校,人人都说自己“七天教会你商场英语口语”、“学英文不用记单词”,不过老罗决定做广告说自己的英语培训学校是“唯一一家必须死记硬背、必须下苦功、没有捷径的英语培训学校”。这体现的是什么?是创业者的价值观、气度、信心。

——查立《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第二,独立人格。

其实这也是创业者的自我修炼问题。优秀的创业者要有独立的人格。如果老在问,创业到底有什么好处?别人没有创业,我为什么要创业?如果万一失败了咋办?这样的人肯定没办法去创业。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人想创业,真正行动的却不多?因为我们文化和制度里有太多的约束和包袱,无时无刻不在打击个人主义,打击独立的个性。

——查立《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第三,勤恳做事,踏实做人。

在创业的世界里,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规则可绕,没有花招可使。不像在大公司工作,你可以给老板拍马屁,可以故意挑半夜的时候发邮件,创业的时候你面对的只有用户,而用户就只管你所给的东西是否足够好用(哪怕有很多花招是可以骗到投资人的,但其实到头来你浪费的也是自己的时间) 。

——〔美〕保罗·格雷厄姆 《YC创业课之创业就像生孩子》

Q:最后,您是否可以去定义一下创业者?

A:创业者是社会上最优秀的人群,创业者是社会中最能够独立生存下来的人。他们不给社会造成负担,但给社会创造最多的财富。经济上独立生存的人不会任人摆布,不会任人使唤,不会任人宰割。如果有更多人去创业,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不甚健康、不甚正常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和人们对于财富的理解和心态。

——查立《致创业者的一封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