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导致的非均衡

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导致的非均衡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制定的SEO“门槛”,是非市场化证券市场最典型的行政干预措施。政府管理的成效,并未从上市公司SEO实践看到太多积极意义,反而是SEO政策经常被修修补补。同时,建立在政府监管和干预之上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因为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审核标准的规范,使得实施SEO的上市公司的总体效率得到提升,融资没有体现应有的效果。这些无疑加剧了证券市场非均衡的态势,使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实现。

(一)政府对证券市场管制导致的非均衡

如果控制股票价格,供给与需求可以改变。如图6-2所示,P*为均衡价格,Q*为均衡规模。当证监会将发行价格控制在水平P2,会出现超额需求。此时若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移至S(p);若需求减少,需求曲线移至D(p)。若供给增加,同时需求减少,则可以消除非均衡;如果控制股票供给与需求量,价格可以改变。若需求被控制小于Q1,供给被控制大于Q1,则尽管此时价格可以变动并导致需求与供给变化,非均衡仍无法消除,此时只有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才能达到均衡。若需求被控制小于Q1,供给被控制大于Q2,同时价格可变化并导致需求与供给变化,则可消除非均衡;如果控制股票供给量,需求量与交易价格可以改变。若供给量总是被控制在Q1而不变,同时初始价格为p2,则出现超额需求(Q2-Q1)。若价格能自由调整,则需求随价格上升而减少至Q1,从而非均衡消失;如果股票价格与供给量均被控制,需求量可以改变,当供给数量总被控制在Q1而不变,价格总是被控制在p2,出现超额需求(Q2-Q1)。此时,若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下移至D(p),可消除非均衡;如果股票价格、供给与需求量均被控制,且价格总为p2,供给总为Q1,需求总为Q2,则非均衡总存在。

img273

图6-2 股票价格和数量决定的非均衡

可见,当价格与数量均被控制时,也可能出现均衡,价格与数量可能被恰好控制在均衡水平,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一般很低。供给、需求、价格三个变量中被同时控制的变量越少,出现均衡的可能性越高。所以,政府管制下均衡的可能性,比带来非均衡的可能性要小得多,目前证券市场的非市场均衡即是明证,而且通过理论也可证明这一点。均衡理论要求市场依赖于一个掌握市场供需完全信息的“拍卖人”的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本身即是可能的最合格的“拍卖人”,除此并无更合格者,它必须对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了如指掌,并及时报出不同供求关系下的价格,这样一位能力非凡的“拍卖者”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168]。在政府管制下,政策制定者代替了“拍卖人”行事,能力非凡的政策制定者同样不可能存在。

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制定的SEO“门槛”,是非市场化证券市场最典型的行政干预措施。市场准入标准、供需规模、定价标准、融资方式等,无不成为监管部门实施政府行为所限制的对象。政府管理的成效,并未从上市公司SEO实践看到太多积极意义,反而是SEO政策经常被修修补补。同时,建立在政府监管和干预之上的证券市场,并没有因为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审核标准的规范,使得实施SEO的上市公司的总体效率得到提升,融资没有体现应有的效果。这些无疑加剧了证券市场非均衡的态势,使资源配置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实现。这时,应正视一个现实,在中国这样有着转轨经济特征的证券市场,非均衡从广义上讲还是一种动态的均衡,是发展中的均衡,是在经历从非均衡走向均衡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