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率市场化下的我国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下的我国利率风险管理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风险都是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的主要风险。利率市场化是一场系统性的金融革命,必将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和管理水平的确定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办法和标准,以指导各地正在进行利率改革的金融机构。

六、利率市场化下的我国利率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根据麦金农和肖的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政府为鼓励投资,刺激国内经济增长,常常人为压低利率,形成“金融抑制”。要取消国家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使利率正确反映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实行“金融深化”,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利率上扬。这种利率较大幅度的上扬以及由于市场资金供求变动所引起的利率的频繁波动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1996年,美国学者L.Kaminsky和M.Reinhart通过实证研究证实利率自由化和银行危机的发生呈正向显著关系,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种新风险和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率市场化引起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增加了银行体系中的不稳定性因素。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由于利率既定,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集中于服务质量、营销机制等方面。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将围绕资金价格展开,竞争将更加残酷、更加激烈,甚至可能导致过度竞争和中小商业银行退出市场,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将大大增加。以美国为例,利率市场化以后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银行倒闭的数量不断增加。从1980年开始,银行倒闭家数开始突破两位数,并且与日俱增,从1985年起达到三位数,在1987~1991年的四年中,美国银行倒闭家数每年平均达200家,最高的一年甚至达到250家,差不多一天要倒闭一家。这些倒闭的银行通常都是小银行,但1990年倒闭的新英格兰银行却是大银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从流动性需求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导致实际利率升高,有助于增加存款需求,抑制贷款需求,从而减少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利率多变,增加了储民提现的可能性。但由于实际利率升高,储民转存高利率存款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改变的只是存款的利率和期限结构,而对流动性需求影响不大。虽然利率市场化容易造成宏观金融不稳定,但引发储民挤兑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储民已习惯于各种改革,对建立于国家信用基础上的银行信用深具信心。从1993~1995年的高通货膨胀到银行不良贷款的巨额增长都不能明显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流动性来源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增加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动性来源。但进一步完善的货币市场为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流动性来源。只要银行在信贷风险上应对得当,不出现恶性突发事件,流动性来源急剧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不大。流动性风险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

3.利率无规则波动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不仅会出现利率水平的骤然升高,而且会伴随着利率无规则波动的幅度增大,频率加快的现象。这两个方面都加剧了商业银行的脆弱性,并常常导致银行危机发生。Michael Carter(1989)指出,Minsky金融内在脆弱性的核心是在投资热潮的后期利率突然上升所带来的恶性影响。在利率不变的情形下,抵补性企业(hedge-financed firm)、投资性企业和庞氏企业(Ponzi firm)都能还债,而一旦利率上升,后两类企业就会陷入金融困境。企业破产,形成银行不良资产(刘静,2003年)。

4.道德风险。一方面,价格制定蕴藏着金融腐败的可能。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只有贷款与不贷款的权力。但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具有两个权力,即贷与不贷的权力和贷款利率制定的权力,这时银行中有可能出现“人情利率”和借机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性漏洞,而不是真正根据风险加成的原则对贷款利率实施合理定价。另一方面,较高的利率水平将增大借款人逆向选择。利率自由化进程中,利率水平的上升使对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Stiglitz and Weiss,1981)。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贷款人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收益很高)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过高的利率水平同样会导致银行本身道德风险的增加。在过高的利率水平下,银行有发放高利率高风险贷款的过度动机,希望高额的利润回报能使其轻松摆脱严重的亏损。

5.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不确定造成银行损失或额外受益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从3个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①利率多变,使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调整难以跟上利率的变动,造成二者不相匹配,减少银行利息收入。②银行对存贷款的争夺势必缩小存贷利差,减小银行利率操作的空间,增大了利率多变性的危害。③在利率迅速上升过程中,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更快,使从事短借长贷的银行蒙受损失。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风险都是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的主要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下的我国利率风险管理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一场系统性的金融革命,必将对经济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产生重要影响。对商业银行来讲,如何面对变化了的经营环境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无疑是一个紧迫的课题。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利率风险管理方式的选择和管理水平的确定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办法和标准,以指导各地正在进行利率改革的金融机构

1.建立起高效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是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科学利率预测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国际银行界可供参考的利率预测方法有货币供给分析法、费雪效应分析法、资本流动账户分析法、隐含利率预测法等。在我国当前实行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影响本外币利率变动的变量将来自于国内外的诸个方面,包括主要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本外币之间以及各种外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等。因此,在进行利率预测时要密切关注和监测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动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本外币利率趋势进行科学地预测。利率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率变动方向、利率变动水平、利率周期转折的时间点等,其中预测难度最大的是利率周期转折点的预测。但是即便是对最困难的利率预测内容,我们也可凭借对经济规律的洞察力,通过对经济周期、利率周期的历史情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经济条件变化的科学认识,运用高级数理统计和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先进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科学和基本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结果将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由于利率风险监管在我国尚属于新领域,当务之急是着手建立利率风险管理体制,使之满足利率风险监管的需要。①监管当局应成立专门负责银行利率风险监管的部门,从监管当局到银行,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的利率风险监管体系,制定出相关的法令、法规,实现利率风险监管的法制化。②制定合理的利率政策。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利率风险实际上来源于以往制定的存贷款利率政策。因此,我们的利率政策应保持适度的灵活性。可以提供高于市场的存款利率和低于市场的贷款利率,同时提高高质量贷款(如银团贷款)集约化营销能力,在降低利率风险的同时保持较为理想的净利差收入水平。③各商业银行内部也应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

3.建立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商业银行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建立起完善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主动地参照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9月通过的《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的有关规定,制定银行稳健的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进行自身的利率风险内控制度的建设。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关键是,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与本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在这方面关键是要做到:分类和归总银行当前及未来将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包括再定价、收益曲线、基准与期权风险等,并追溯其全部来源;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银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在风险计量方法上,各商业银行也应尽量采用国际银行界的最新计量模型,同时结合银行特性有所修正,有所创新

4.建立会计监管制度,满足利率风险监管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利率具有多变且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利率风险不仅难于事前控制,而且容易迅速传递和扩散。对此需要建立保证监管信息迅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使监管当局及时获取有关银行利率风险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风险的事前监控,并对出现严重利率风险的银行采取紧急措施。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要做好利率灵敏性管理的基础工作,即收集必要的信息,做好利率水平变化趋势的预测工作。商业银行应收集两类信息:宏观经济金融信息、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信息。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利率水平的走向,通过新闻媒体可方便地获得有用的信息,预测国家调整利率的可能性。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信息,可通过银行柜台电脑或其他系统收集,并建立相关软件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利率高低、利息收支等项目。国外各家商业银行所使用的资产负债分析方法各不相同,我国商业银行也应尽早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资产负债分析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