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美元市场吗

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美元市场吗

时间:2022-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西方最大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主要是国际政治关系所促发的,而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则由于其商业本能而使得欧洲货币市场孕育而出。同时美国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巨额逆差,造成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货币市场。

第六节 欧洲货币市场

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冷战开端时期,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

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是基于欧洲货币之上的,欧洲货币是指存放在某一国境外(主要是欧洲)银行中的该国货币。其中以欧洲美元为主,所谓欧洲美元,即存放在美国境外的美元,也就是美国境外的银行所经营的美元存放款。这部分美元绝大部分在欧洲货币市场,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货币市场也有,但是数量很少。一般通称之为欧洲美元。欧洲货币市场的前身就是欧洲美元市场。后来陆续出现了德国境外的马克、瑞士境外的瑞士法郎等的借贷活动,因而这个市场就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货币市场是西方最大的国际借贷资本市场。它主要集中在欧洲的各大金融中心,但实际上其范围早已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国家,如加拿大、日本以及许多“离岸金融中心”。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亚洲美元市场,实际上也是由它诞生的。

欧洲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美国政府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苏联有鉴于此,便把持有的美元转存到伦敦银行,这就是最早的欧洲美元。1956年,英法联合侵入埃及,英国国际收支恶化,外汇短缺。当时伦敦的一些银行为解决外汇市场的需求,便把它们手持有的境外美元贷出,这便形成了欧洲美元的借贷活动,但其规模并不大。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欧洲货币市场才达到了可观的规模。1957年,由于英,法联合入侵埃及,发生了所谓“苏伊士”危机,英国资金紧张,于是禁止银行用英镑对第三国贸易融通资金。英国银行业在英格兰银行的鼓励下,愈益转用美元兑贸易融通,以维持其在国际金融中的传统领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后期,许多欧洲国家在二战后首次放宽外汇管制,恢复了它们的货币对外币的兑换。同一时期,美国国内货币场也从1957—1958年的“大衰退”时期以后重新开放。这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及相关国家国际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欧洲美元市场,也引发了欧洲联邦德国马克等市场的出现,从而导致了整个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

(一)欧洲货币市场一经出现就显示了其与传统货币市场的不同

欧洲货币市场所具有明显的三个特征:

(1)摆脱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干预,几乎是由市场机制起作用。

(2)形成一套新的更加灵活与独立的国际利率机构。

(3)造就了一批经营欧洲货币借贷业务的欧洲银行和国际联合银行的中介机构。

(二)欧洲货币市场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为欧洲美元发展的最初阶段

20世纪50年代,美国海外军事开支庞大,海外投资增加,美元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而美元在国外的供应增加,很多国家持有大量美元盈余,竞争性利率使大部分盈余流向欧洲美元市场。美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1963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规定美国人购买外国证券所得的高于本国证券利息的差额,必须作为税款交给国家,这一措施导致了美国人转向美国境外筹资,美国的海外企业也将利润存入海外银行。

在这一时期,欧洲美元市场虽然不断增长,但规模还不大。1957年末欧洲美元存款约为10亿多美元,1959年末为15亿美元,1960年末约为20亿美元,1962年约为50亿美元。

2.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阶段,也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全球扩散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元危机频繁,于是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其他硬货币的风潮经常发生。同时,美国为了改善国际收支逆差状况,于1963年实行利息平衡税,规定美国居民从购买外国企业在美国发行的证券取得的利息,须另行纳税,税率最初为15%,后来提高到22.5%,使外国企业在美国发行证券遇到很大困难。美国又于1965年要求美国的扩国公司自愿限制对外直接投资,这项要求于1968年强制执行。这迫使外国企业以至美国的扩国公司转向欧洲货币筹资。美国1933年银行法《第Q条规定》,授权联邦储备委员会对银行定期存款规定最高利率,而欧洲市场上的存款利率则不受限制。1966年,美国开始对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单也实行此规定,导致大量企业资金从此项存款单转变为非银行金融资产和转移到欧洲美元市场。以上这些都给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尽管1970年,美国经济呈现衰退,美国对10万美元以上的可转让存款单停止实施。

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主要是国际政治关系所促发的,而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则由于其商业本能而使得欧洲货币市场孕育而出。

3.欧洲货币市场是以欧洲美元为主体的国际信贷市场

以1971年到1980年的10年为例,欧洲美元在全部欧洲货币市场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最低为72%,做高达79%。所以,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是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整整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以美元为主体的欧洲货币市场还是经历了迅速发展过程。欧洲货币市场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指导如今时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1973年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提高油价,开始积累大量石油资金,取得了巨额的顺差,获取了大量的美元资金,而这部分资金则以短期存款的方式存在欧洲货币市场。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外汇买卖增加,这也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需求。同时美国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巨额逆差,造成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货币市场。在这一时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石油国家为了发展经济或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纷纷到欧洲货币市场筹措资金。一些西方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大型项目投资,其资金也来源于欧洲货币市场。此外,苏联和东欧国家也都在利用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欧洲货币市场由于以上因素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样,在这一阶段里,欧洲货币市场在地区上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伦敦、巴黎以外,已扩大到了欧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如巴拿马、巴林、新加坡、香港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行“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制度”后,纽约的银行也已经营欧洲美元的存贷款业务,这实际上又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扩大到了美国。

这样,欧洲货币市场真正成为了交易量最大、地区跨度最广的国际信贷市场。同时欧洲货币包括世界各种主要货币,这样就为借贷人在借贷地点和币种的选择上提供了广泛的余地,也使货币的调换与资金的调拨更加方便、灵活,更好地适应跨国公司全球范围的信贷政策的需要。

(三)欧洲货币来源

欧美商业银行为解决国内企业分布于是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对资金融通的要求或避开本国限制资金外流的措施,纷纷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拥有了巨额资产,成为了欧洲货币市场的重要来源。

欧洲货币市场存款利率较高,调拨灵活,手续简便,又可以不受某些金融法规的限制,所以跨国公司以及一些较大的工商企业都愿意把资金投入欧洲货币市场,以达到增值目的。

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为了谋取高额利息,对外贸易持续顺差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往往把持有的外汇直接投放到欧洲货币市场,或者间接通过本国商业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把美元资金放到该市场。石油美元存款和银行发行的欧洲票据和欧洲货币存款单也是欧洲币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西欧、日本的跨国公司,在进行全球性的业务扩张和对大型项目下进行投资的时候,需要大笔信贷资金,欧洲货币市场自然成为跨国公司所需资金的主要提供场所;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时,一些进口石油的发达国家发生对外贸易逆差,因此大量利用欧洲货币贷款,一些非产油的发展中国家也大量利用欧洲货币贷款,导致对外债务问题;同时,前苏联和东欧集团采取从西方引进技术设备和政策,造成国防收支巨额贸易逆差,其巨额负债绝大部分是欧洲货币贷款。除此之外,外投机者利用汇率变动而进行外汇投机买卖的交易增多了,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贷款的需求。

(四)欧洲货币市场的影响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超国家金融市场,认为限制因素较少,这就为该市场利用收益最大化原则分配和使用资金创造了条件。在欧洲货币市场出现之前,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国际组织贷款、政府信贷和国内货币市场的资金融通,前两种信贷规模有限而且附带一些借款人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而传统国内货币市场由于政府干预形成一种各自为政争的封闭局面,也很难以为发展中部门和地区提供充足的资金。传统市场的资金流向受制于政府的经济目标,很难流入效益最高的部门和地区,而且这一市场上众多的规定也限制着非居民的筹资活动。

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在于:它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国际资本流转地。二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有个统一的国际货币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生又依赖于这样一个市场的存在。在分配过剩资金方面,欧洲货币市场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分配“石油美元”中起到一种资金“回流”作用。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以方面使石油输出国手中的美元大增,另一方面造成了工业国和非产油国国际收支的恶化,这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欧洲货币市场的优惠利率导致“石油美元”流入,并依靠它在世界各地的离岸中心重新分配给资金短缺的国家,使它们不必降低原有的发展速度,同时保持正常的消费水平。

从目前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向分析: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这一目标,国内市场的狭窄性是无法满足跨国公司随时转移资金这种流动性较高的要求的。生产国际化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资本运动的国际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国公司的发展是很难离开欧洲货币市场这个资本运作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的。另外,欧洲货币市场亦为大宗贸易的实现提供了资金支持并且为贸易相关的技术转让创造了条件。过去30年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都成数十倍的增长,许多国家之间的贸易需要欧洲货币市场的信贷支持,这为世界贸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资金保证。

在对欧洲货币市场进行平价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带来一些弊端。欧洲货币市场虽然不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但它却为通货膨胀的加剧的国内通货膨胀向他国的转移创造了机会。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各国政府反通货膨胀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甚至彼此的经济目标相互矛盾,欧洲货币市场在转入通货膨胀方面的消极作用也更显著。一般讲,欧洲货币市场上资金流动率是高于国内的,一旦国内金融政策或是利率水平发生波动,大量资金便会在两个市场间流动,在国内市场对资金的需求不增加的情况下,这种资金流动便会冲击国内市场;此外,还应当考虑到各国货币汇率的变动。欧洲货币市场不存在政府干预,当两个货币比价发生变动,外汇市场上就会针对汇率变动,产生资金流动,通常情况下升值较快的货币会受到集中的冲击,该货币为了维持汇率,就会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加剧。这种通货膨胀便输入“输入”型膨胀。

除了高流动性外,欧洲货币市场中同业银行活动往往使资金拆借量超过实际需要,这也是造成信贷膨胀的一个潜在危险。

欧洲货币市场的另一个弊端是它使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二战后,各国政府为保证经济的稳步增长,对国内金融市场采取了不同的宏观控制。尽管我们不能将政府机构年纪政策的失败完全归因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但这一个市场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的确起到了一种阻滞作用。例如,美国政府在1976—1977年经济萧条时期曾推行放松银根的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减轻失业压力,但由于相对于欧洲货币市场,国内货币市场利率过低,不但没有达到经济回升的目的,反而促使资金流入欧洲货币市场,这时国内的市场利率反倒回升,造成了不利于扩大投资的气候。1979—1980年情况正好相反,当时,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抑制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银根,结果由于国内市场利率较高,又使欧洲市场的一部分资金流回美国,压低利率,使政府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失效。

纵观欧洲货币市场30年来的发展,可以看出:作为二战后金融市场的一种创新,它能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而调整其内在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入和贸易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欧洲货币市场30年来基本上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那么它是不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