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汇率演进过程

中国汇率演进过程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汇率制度普遍实行浮动以后,人民币转而在1973—1980年间变成钉住一篮子货币。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而后,我国政府则在1991年4月9日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并在1994年1月1日再次宣布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第七节 中国汇率演进过程

人民币汇率制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许多变化,积聚了丰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革初期时,人民币汇率政策是比农村改革更早。当时的人民币汇率,存在着三个基本的问题。

1.汇率水准与经济实际脱钩,无法反映外汇供求的实际情形。

2.汇率的经济杠杆功能消失,基本上只是个会计记账单位。

3.汇率的调节缺乏弹性,汇率制度极为僵硬。

在汇率制度方面,人民币经历了多重演变。

首先,在1949—1955年间,人民币采行管理浮动制度。随着计划经济的确立,人民币汇率从1955年起钉住美元。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各国汇率制度普遍实行浮动以后,人民币转而在1973—1980年间变成钉住一篮子货币。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沿革,则可以再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80年到1984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仍是钉住一篮子货币。不过从1981年起,已有内部结算价的存在。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4年,在人民币官方名义汇率以外,外汇调剂价的作用日益增加。由于外汇调剂价主要由市场力量自由决定,以人民币官方汇率加上外汇调剂价来计算的人民币“有效”汇率,实际上是属于管理浮动。这段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86年10月,第一次正式将我国归类为实行管理浮动制。而后,我国政府则在1991年4月9日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并在1994年1月1日再次宣布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第三阶段为1994年两轨合一以后。在1994年前,我国人民币汇率采行两轨制,即为外国人采行之人民币汇率为1∶5.7,而本国人采行之人民币汇率为1∶8.7,但在1994年时政府宣布两轨合一,一律采用1∶8.7之汇率。其后,人民币仍钉住美元,直到近年来才逐渐逐步地缓升。见图9-10。

img289

图9-10 人民币兑美元之历史走势图

“麦香堡指数”出炉人民币最被低估

2007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又公布了他们评估全球货币汇率的“麦香堡指数”,也就是从一个麦当劳麦香堡的售价,来评估某个地方货币的汇率。《经济学人》说,从“麦香堡指数”来看,人民币是最被低估的货币;在中国大陆,每个麦香堡只卖1.45美元,等于人民币被低估了58%;其次是中国香港,每个麦香堡售价是1.54美元,等于港币被低估了55%;第三名则是马来西亚,货币低估比率大约是低估53%;至于中国台湾省,麦香堡的售价是2.29美元,等于台币被低估了33%。如果依麦香堡指数,那么欧洲国家的货币都普遍被高估。在冰岛,一个麦香堡要卖到7.61美元,冰岛币被高估了123%,挪威一个麦香堡也要卖到6.88美元,汇率被高估了102%;此外,包括瑞士、丹麦与瑞典的货币,汇率被高估了49%以上。也有人批评“麦香堡指数”过于简化,批评者说,日本的麦香堡虽然便宜,但其他的东西可贵多了,所以用麦香堡来衡量货币汇率,并不准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