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钱迺瀓的中国会计改革思想

钱迺瀓的中国会计改革思想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的运动钱氏表示钦佩,但对于其改良中式簿记的理论和手续,认为还有充分讨论的余地。对于收付簿记法,钱氏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理论不一贯,收付形式矛盾,与收付事实相反。对于四柱结算法,钱氏认为四柱还不能起到全面比较会计经过的作用。但是他将所撰文章名为《对于徐永祚君“改良中式簿记”之批评》,这体现出他主观上是反对改良的,并没有意识到改良运动可以作为全面完善我国会计理论的过渡。

四、钱迺瀓的中国会计改革思想

钱迺瀓,同顾询合作著有《差帐报告书及工作底稿》(1936),编写《审计问题》(1947)和《审计问题答解》(1947),为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对于徐永祚改良中式簿记的运动钱氏表示钦佩,但对于其改良中式簿记的理论和手续,认为还有充分讨论的余地。他针对徐氏总结的改良四大特点,即收付簿记法、账簿分割法、统辖记账法和四柱结算法分别加以评论,以资会计学者商榷。

对于收付簿记法,钱氏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理论不一贯,收付形式矛盾,与收付事实相反。收入款项登入日记簿收项,却过入誊清簿付项,编入结算表付项;付出款项登入日记簿付项,却过入誊清簿收项,编入结算表收项。依照货品日记簿登记法,凡每日买进的货品应分别记入该簿上方收项,逐一过入誊清簿各该进货客户的收项,只是每日必须将进货总数过入誊清簿进货账户的付项。同一笔交易,在誊清簿上既表示收项,又表示付项,收付二字虽然只是记账符号,但形式矛盾,收付事实相反,难以解释。

对于账簿分割法,钱氏认为“于事务分掌上,固自有其长处,而较诸利用多栏式帐簿,其短处实过于长处”[45]。首先,记账手续烦琐,账簿分割越细,登账手续就越烦琐。如一笔交易有多种收付目的物,就必须同时记入多种账簿,记账与过账手续重复,时间与劳力都不经济。其次,一笔交易按不同收付目的物记入数种日记簿,于是每种日记簿上均不能表示整个交易,即使在誊清簿上也不能明显表示整个交易。最后,账簿分割法分割越细功效越大,但所需账簿越多,费用也就越大。钱氏指出近世企业家都应先尽量利用多栏式账簿记账,在实务分掌上必要时才开始利用账簿分割法登账,因为不但可以大大节约账簿印刷费用,还可以减少雇用簿记员的费用。

对于统辖记账法,钱氏说:“徐君之统辖记帐法,不能尽统辖之能事,且编表手续繁难,较诸近世簿记中之通行统辖记帐法,实有多方面不及之处。”[46]由于徐永祚规定的账簿组织中,自第一组织至第三组织,都没有必须编制日记表的规定,只在每月底编制月记表和账户结算表时,才能表示出余额。而多栏式日记簿或总清账中的统驭账户,其可以随时在账户上反映。且编制日记表和月记表计算困难,手续重复,查对困难。由于分割账户,采用各账户结算表,则各账户所属的各客户或细目繁多,分别项目结算,多有不便。为方便计算,非将日记簿中同一项目分别逐笔抄录于一处,手续重复。如有错误,也没有简便的方法可以查对,只能将全部账目重新计算查对。

对于四柱结算法,钱氏认为四柱还不能起到全面比较会计经过的作用。四柱中“本期共收”、“本期共付”表示本期会计经过情形,但事实存在转账,共收共付就不能正确表示会计经过情形,更不能与其他期间的共收共付作正确的比较。而四柱结算法不能反映现金,只反映现款的共收共付数,与提倡的现金收付记账法原理不符。

总的来说,钱氏主张借贷记账法以科目为主。他说:“惟记帐方法,须应用借贷原理,以科目为主耳。盖以科目为主之记帐法,理论一贯,运用自如,可谓已为全世一致采用,我国自宜提倡一致之方法,以求彼此业务上之便利也。”[47]钱氏在理论分析上与其他改革派大致相同,并没有什么特别标新立异之处。但是他将所撰文章名为《对于徐永祚君“改良中式簿记”之批评》,这体现出他主观上是反对改良的,并没有意识到改良运动可以作为全面完善我国会计理论的过渡。他积极支持采用西方复式借贷方法全面改革中国簿记,这也代表了一部分改良派较为偏激的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