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被动的货币贬值之发生及其进展

被动的货币贬值之发生及其进展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战事发生以后,国内许多壮丁被征入伍,生产界突然感觉劳力的缺乏,货物的生产数量当然减少。纸币增发以后,物价逐渐上涨,一般人民感觉将来的货币的购买力之缩小,自然拼命地购储货物以免日后的损失。在货币膨胀进行当中,人民购储货物之风盛行,反使物价上涨之程度超过货币增加之程度。拿破仑战争时代,英国有一部分人说物价腾贵是货币增发的原因而非其结果,就是陷入此环,不知解脱。

(4)被动的货币贬值之发生及其进展

1931年以来,各国多采用自动的贬值政策,已如上述,然而我们不能说从此以后,世界就不会有被动的贬值了。尤其是战事发生的时候,有许多国家,无论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恐怕都要走到那一条路上去。根本的原因是在战时财政想不出十分完全的办法。当战事发生以后,国内许多壮丁被征入伍,生产界突然感觉劳力的缺乏,货物的生产数量当然减少。同时有一大部分生产事业向来可以供给人民日用必需品的,现在不得不转移方向,从事军需品的制造。因此,生产事业感到双重的损失。此仅就货物一方面而言,已经可使物价不得不趋于上涨。在此时,要想免除物价上涨,除直接参加战争的兵士而外,后方人民应该有两件事,要同时努力去做:第一是增加生产,使增加数量足以供给前方将士而无不足。此事当然不易做到。如果做不到相当的程度,第二就是节约消费,使其所节约下来的物资足以移供前方将士之用。如果积极的增产与消极的节约同时并进,合并起来,足以达到相当的程度,则物价也可不涨。不过在事实上还是不容易办到。

再就货币一方面说。政府筹措战费,大致不出下列三法:第一、加税,第二、募债,第三、发钞。加税是使人民直接负担战费,募债如将公债推销到人民手中,也可使人民将现在的消费延到将来,在此时不得不减少日常消费以供政府之用,结果也是间接的负担战费。所谓强迫储蓄(Forced saving)就是此意。[5]但在事实上,近代战争,规模宏大,战费浩繁,加税绝对不足弥补。募债虽然是寅支卯粮的一个不得已的办法,然而要看国家财政与国民经济的组织及人民的习惯如何。如果组织与习惯不适宜于战争,则战债的发行每每不能达到圆满的期望。政府是不是有力量可使人民接受战债?是不是有公允的办法使有钱者真能出钱?如其不然,则战债将无从募集。政府迫于不得已,必定将大批战债强迫向银行,尤其是政府银行,抵押借款。有发行权的银行收到大批战债以后,一笔记入政府存款账上,政府从此可以开发支票付给军饷或购买军需。此项支票流入军队或军需商人(Army contractors)手中,有一天必须向银行支取纸币。一转移间,到头来还是变成纸币。政府不一定要用此种周转手续达到筹措战费的目的,它仅可不发公债向银行抵借,仅可设立发钞机关,自己发行钞票,例如1914年欧战开始以后英国发行国库券(Treasury notes,或称currency notes,或称Emergency notes),或是利用原有的政府银行,加发不兑换纸币,结果是一样的。总而言之,战费膨胀,纸币增加,是不可免的事实。

纸币增发以后,物价逐渐上涨,一般人民感觉将来的货币的购买力之缩小,自然拼命地购储货物以免日后的损失。在货币膨胀进行当中,人民购储货物之风盛行,反使物价上涨之程度超过货币增加之程度。在此时,人民手中不肯存钱,即向来有钱存在银行的也急速地支出。纸币都流到市场上,不入银行,故银行觉得筹码不足。另一方面,物价上涨的程度在超过货币膨胀的程度的进行当中,市面上也觉得筹码不敷。于是不明经济原理的人常常发出叫声,说货币缺少了,非加发不可。在事实上,政府继续抗战,因为物价的高度上涨,战费益觉不够,于是再大量地加发纸币,以期弥缝于一时。结果,货币膨胀——物价腾贵——货币再膨胀——物价再腾贵——互为因果,变成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拿破仑战争时代,英国有一部分人说物价腾贵是货币增发的原因而非其结果,就是陷入此环,不知解脱。后来经理嘉图力加辨明,[6]真理才大明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