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一次整顿期间的成交情况

第一次整顿期间的成交情况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的期货市场在1992年起步,然后成交额迅速增长,在1995年达到规范整顿阶段的高峰,然后成交金额逐年回落、萎缩,1998年的成交金额甚至低于1994年。可以说,6年的竞争充分展现了各交易所风险控制的能力,为第二次规范整顿打下了基础。从成交额来看,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三家保持了上升趋势或基本稳定,在中国第一次规范整顿的后期脱颖而出。

五、第一次整顿期间的成交情况

新中国的期货市场在1992年起步,然后成交额迅速增长,在1995年达到规范整顿阶段的高峰,然后成交金额逐年回落、萎缩,1998年的成交金额甚至低于1994年。

期货市场之所以在1995年形成成交金额高峰,既与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品种炒作有关,也与当时过热的经济环境有关。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后,确定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三五年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方针,很快就出现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双膨胀,货币投放过量,物价上涨明显,通货膨胀加速,金融秩序混乱的局面。在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各种热钱希望在期货市场淘金,虽然期货市场起步初期的混乱现象迅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规范整顿措施,但由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众多交易所之间的过度竞争、管理经验不足等众多原因,在第一次规范整顿前期,期货市场成交金额仍迅速扩大,在1995年达到第一次规范整顿期间的顶峰,然后,随着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和期货市场各项整顿措施的落实而逐年回落。

图5-1 期货市场从成立到第二次整顿前的成交金额

img13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www.cfachina.org。

而各交易所的成交情况基本上与整体市场的情况一样,也是成交逐年萎缩。

表5-4 1992—1998年试点交易所的成交额(人民币:亿元)

img14

续表

img15

数据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www.cfachina.org。

图5-2 第二次整顿前各试点交易所成交金额(人民币:亿元)

img16

从图5-2可以看出,从1993年算起,经过6年的市场竞争,交易所之间分化严重,可以分为4种:

1.郑州商品交易所逆势而上,成交金额在市场整体趋淡时上了一个台阶,并基本保持稳定,从而所占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2.上海金属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基本保持稳定。

3.沈阳、重庆、成都等交易所成交始终低迷。

4.有些交易所成交金额在个别年份巨大,但往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成交在一两年的异常活跃后,迅速趋于沉寂,如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苏州商品交易所等。有的交易所的异常活跃还伴随着交易风险的爆发,如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的棕榈油、咖啡、天然胶期货的炒作相继在1995年、1996年、1997年发生了风险事件,都“炒煳了”,这些品种在短期活跃后迅速在该交易所、甚至在中国期货市场消失,1998年该所的成交金额仅为其1996年最高峰时的3.0%。

可以说,6年的竞争充分展现了各交易所风险控制的能力,为第二次规范整顿打下了基础。从成交额来看,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三家保持了上升趋势或基本稳定,在中国第一次规范整顿的后期脱颖而出。[13]

图5-3 第二次整顿后被保留交易所1992—1998年间的成交金额

img17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www.cfachina.org。

按成交金额占期货市场的份额统计,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三家交易所中,郑州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在1998年达到57.2%;大连商品的市场份额也是逐年增加,1998年达到18.2%;上海金属交易所从1994年开始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从1996年开始逐步上升,1998年达到12.9%。

图5-4 第二次整顿后保留交易所1992—1998年间的市场份额

(按成交金额计算)[14]

img18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www.cfachina.or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