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主要地区股票指数期货发展概览

世界主要地区股票指数期货发展概览

时间:2022-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标普500指数期货市场上抛压极为严重,12月份合约暴跌28.6%。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于1993年曾推出香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但该合约上市后反应平淡,于1997年8月中止交易。1998年11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重新推出香港指数期货,新产品与香港期货交易所的恒生指数期货高度相关。除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和香港股指期货合约,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开发了以泰国、印度、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股指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

(二) 世界主要地区股票指数期货发展概览

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出现热潮,一些国际性交易所也开始策划中国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2004年12月,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电子交易市场推出了中国股指期货合约,合约标的指数以16只在纽交所、纳斯达克或美国证交所上市的股票加权计算而成,分别以美国存托凭证和其他证券进行交易。

1.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一直走在股指期货发展的前沿,自1982年推出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获得巨大成功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陆续推出多种股指期货产品,于1990年推出日经指数期货,1992年又推出欧洲顶尖指数期货(Eurotop)和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1997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同时推出了道琼斯台湾股指期货和摩根斯坦利台湾股指期货,目前其上市交易的股指期货达34种。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一大创新,是推出迷你型股指期货。1997年9月,因标普500指数增长过快,导致期货合约面值过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宣布推出迷你标准普尔500指数合约。该合约乘数仅为50美元,就个人投资者而言,迷你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价值较小,给他们提供了独特的风险管理和市场参与交易机会,因此,该合约一经推出,立即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至2001年1月,其交易量超过了标准型合约;如今,迷你型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已成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货之一。

除了产品方面的创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制度上也一直处于世界前列。1987年美国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暴跌,使得以保证金交易为基础的期货结算体系经受了沉重压力。当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标普500指数期货市场上抛压极为严重,12月份合约暴跌28.6%。因为有了保证金制度和分级结算市场结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的股指期货交易才躲过灭顶之危,并向世人证明了其高超的风险控制能力,成为这次股灾中的唯一亮点。

1987年股灾一周年之际,纽约股票交易所引入了称为“断路器”的价格限制措施,为了适应现货市场的要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引入了类似的“断路器”价格限制和停市措施。除了断路器外,交易所还对股指期货交易规则作了不少改进,包括每日价格涨跌停板制度、熔断制度等。

2.新加坡交易所(SGX)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成立于1984年,是亚洲第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1999年12月1日,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ES)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合并,成立了目前的新加坡交易所(SGX)。

股指期货的交易不涉及股票交割,因而在设立方式上更加自由、对区域选择限制较小,而交易所开设境外股指期货,对提升交易所自身国际市场竞争力,吸引国际资金和争夺国际价格形成机制中的发言权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发以境外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成为各交易所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其中新加坡是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1) 日经225指数期货

第一份以日经225指数合约为标的股指期货合约由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推出。当时日本本土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严格管制,但同时日本经济处于繁荣时期,1984年刚成立的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抓住这一时机,不顾日本的抗议于1988年抢先推出了日经225指数期货。此后,日本市场虽然推出了本土的股指期货,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推出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但由于较早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新交所形成一定优势,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新加坡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价格一度严重影响着日本本土的日经225指数价格,拥有很大程度的定价权。而1995年年初,英国皇家巴林银行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因在投机日经225指数中的违规操作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发生后,市场谴责新交所监管不慎,对新交所的日经225指数产生了信心危机,资金才又开始回流日本市场,大阪证券交易所才趁机夺回了主导权。

(2) 香港股指期货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香港股指期货的推出,一度加剧了新加坡与香港远东金融中心的争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于1993年曾推出香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但该合约上市后反应平淡,于1997年8月中止交易。1998年11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重新推出香港指数期货,新产品与香港期货交易所的恒生指数期货高度相关。为抢夺市场,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港股股指期货的基本保证金比率比香港更低,交易时间比香港早15分钟开市,迟15分钟收市。随后,香港证券交易所将恒指期货的交易时间延长了一小时,调低了保证金和交易费用,更是一度阻止路透社编制指数的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提供即时报价,以阻止新加坡的香港指数期货交易。

(3) 技术创新

除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和香港股指期货合约,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开发了以泰国、印度、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的股指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如今,新加坡交易所(SGX)的衍生品交易约有80%以上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新加坡本土以外的投资者,这与其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众多的国际投资者有关,也与其为全球电子交易系统(GLOBEX)的创始会员有关。新加坡交易所(SGX)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通过GLOBEX系统,可联合提供24小时跨时区(欧洲、亚洲及美洲)的衍生品电子交易。新交所可以填补东方股市期市收盘和西方股市期市开盘之间的空缺,连接伦敦、纽约、东京的证券与期货交易所,成为国际24小时全天候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3.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LIFFE)于1982年9月正式开业,是欧洲建立最早、交易最活跃的金融期货交易所。1992年与伦敦期权交易市场合并,1996年收购伦敦商品交易所,2002年1月LIFFE被欧洲交易所(Euronext)合并,合并后名称为Euronext.Liffe。

1984年1月,英国伦敦国际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所(LIFFE)推出了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和金融时报欧洲股票价格指数两个股指期货品种,一年后金融时报指数期权开始上市交易。金融时报100指数成分股由全英最大的100家蓝筹公司构成,占市场总市值的三分之二。

4.香港交易及结算所(HKEX)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通称香港交易所,HKEX)于2000年3月6日由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合并而来,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

香港期货交易所于1986年5月推出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合约推出后,发展迅猛,到1997年恒生指数期货的成交量已达世界第六位。为满足对香港股票市场感兴趣的散户投资者的需要,香港期货交易所于2000年10月9日又推出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合约。

港交所在以大陆股指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开发方面也作出过多次尝试。1997年9月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红筹股指数期货,样本包括32只红筹股。随着金融风暴的爆发,红筹股进入了低迷期,红筹股股指期货的交易逐渐萎缩,港交所于2001年8月取消了该产品。2003年12月,港交所又推出了“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股指期货即H股指数期货,标的指数包含32只H股。H股股指期货推出后仅半年时间,其交易量就超过了1986年推出的恒生指数期货,2008年每日平均成交量近6万张,获得巨大成功。

如今,港交所的中国概念指数衍生产品涵盖了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

5.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

韩国证券期货交易所(KRX)在2005年1月由原韩国证券交易所(KSE)、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及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合并而成。

1996年5月3日,韩国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始KOSPI200指数期货交易,1997年6月又推出了KOSPI200指数期权交易。KOSPI200期权合约自推出之后,交易量年年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壮大,2003年,KOSPI200期权合约达到28亿张的历史高点,是全球成交量最大的期货/期权合约。期货合约相比期权合约交易量要小,但是2004年之前均处于世界期货合约交易量的前20名内,成绩斐然。

1999年2月,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在釜山正式成立,KOSPI200指数期货、期权交易终于从证券交易所转移到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KOSPI200股指期权合约是整个韩国期货、期权市场的核心产品。2000年,凭借着KOSPI200合约142%的交易量增长,韩国交易所首次挤入前五强,也就是这个合约一直蝉联交易量第一名,使得韩国交易所在全球交易所排名中也连续四年位居首位。到2005年,KOSPI200期权交易量在韩国交易所中的比重已到97.77%。

6.大阪证券交易所(OSE)

日本股指期货的推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的推动。1986年新交所推出日经225合约后,由于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境外投资者开放了证券市场,欧洲和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得以利用期货合约对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而本国证券投资者由于禁止参与期货交易,明显处于不利地位的日本于1987年6月9日推出了第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50种股票期货合约,受当时证券交易法禁止现金交割的限制,50种股票期货合约采取现货交割方式,以股票指数所代表的一揽子股票作为交割标的。

50种股指期货刚刚推出的前几个月,交易发展缓慢。1987年10月20日上午,日本股市暴跌,交易刚开始即达到跌停板,由于当时50种股票期货合约实行现货交割,境内投资者也无法实施股指期货交易,而在新交所交易日经225股指期货的境外投资者却能够继续交易期货合约。受此事件影响,1988年日本金融市场管理当局批准了大阪证券交易所(OSE)关于进行日经指数期货交易的申请,同年9月,大阪证券交易所(OSE)开始了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1988年5月,日本修改证券交易法,允许股票指数和期权进行现金交割。此后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逐渐显现优势,1992年3月,50种股票期货停止了交易。1994年2月起,为减小指数期货交易对股市的影响,大阪证券交易所(OSE)引入日经300指数期货以取代日经225指数。

7.台湾期货交易所

中国台湾期货市场历史相当短暂。1997年,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与新加坡交易所(SGX)推出台湾指数期货之后,为了避免岛外交易岛内股指期货对台湾金融市场产生不可意料的影响,台湾地区加快了岛内期货市场的建设。1997年9月9日,台湾期货交易所成立。1998年7月21日推出了第一个以台湾证交所加权综合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在短短的七年时间内,台湾期货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上市的股指期货有摩根台指、台湾50、台湾Mini、台湾金融类股指、电子类股指等。

目前在台湾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品种共有9个,分别是台湾证交所股价指数期货、电子类股指价指数期货、金融保险类股价指数期货、小型台股指数期货、台股指数期权、股票期权、台湾50指数期货、十年期公债期货、三十天期利率期货,其中成交最活跃的是台股指数期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