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纸币的出轨本性

纸币的出轨本性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业创造价值,而价值是货币的直接基础,因此,实业是全部货币活动乃至全部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母体,更是全部纸币的母体。纸币具有透支未来劳动成果的“第六功能”。必须指出的是,资源吸收到的纸币来自实业领域的劳动,这是一种“啃老关系”,如同现在生活中的“啃老族”。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血”逻辑是分不开的。

1.纸币的家庭关系

货币问题之所以让人一头雾水,原因在于玩弄货币和金融的理论大腕和资本大腕们不劳动,而劳动人民又几乎毫无机会获得货币和金融活动的话语权和执行权,而货币和金融的秘密又恰恰在劳动和实业中。因此,需要从实业出发,为全部货币和金融问题的讨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实业创造价值,而价值是货币的直接基础,因此,实业是全部货币活动乃至全部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母体,更是全部纸币的母体。现在,主流经济学认为纸币和金融的母体是全部实体经济。

货币自身不会运动,必须有人去做些事情,以货币为工具和武器进行的劳动(有时是战争)就是金融。有了货币就有了金融。

金融就是经营价值、货币和资本的行业;由于价值、货币和资本都以劳动时间为尺度,所以,金融业是经营时间的行业;由于价值、货币和资本运动充满风险,所以,金融也被称作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实物形态决定价值形态,所以实业决定金融,金融服务实业,所以金融又被叫做服务业。

金融经营价值、货币、资本,按照价值、货币、资本的顺序,依次产生不同的金融部门。从事价值评估和典当的评估机构和典当机构是最初的金融部门,从事货币存贷的银行是第二批金融部门,从事资本运作的基金和投资机构是第三批金融部门,后来,又出现了以远期价值评估为基础的期货公司,以时间管理和风险管理为己任的保险公司等。现代金融部门繁多,大致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典当、资产管理等十几个部门。

金融的运作需要金融资本的投入,用以购买商品价值,以实现金融服务。资本从实业领域抽身来到金融领域,同样带着增值的目的,带着获得利润的目的。金融部门从实业部门获得的服务费用就是金融资本的利润。开始的时候,由于稀缺,金融资本可能会从实业部门获得较多的利润,后来,随着更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竞争出现了,金融部门之间出现了平均利润,这就是金融平均利润。随着资本在实业和金融领域的进进出出,整个实业和金融领域渐渐出现了一个总的平均利润,这就是社会平均利润。

金融既为实业提供支付和支持手段,又会以资本的形式反过来组织和引领实业生产。在纸币条件下,纸币先于商品生产出来,组织纸币运动的金融也先于商品存在,因此,金融是“经济之父”。实业和金融好似一对夫妻,而且是经济的原配夫妻。

马克思写道:“广义地说,除了那些把劳动的作用传达到劳动对象、因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充当活动的传导体的物以外,劳动过程的进行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都算作劳动过程的资料。它们不直接加入劳动过程,但是没有它们,劳动过程就不能进行,或者只能不完全地进行。土地是这类一般的劳动资料。”在这里,土地指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全部资源。

马克思认为,土地所有权包含土地所有者剥削地体,剥削地下资源,剥削空气,从而剥削生命的维持和发展的权利,凡是自然力能够被垄断且保证使用它的产业家得到超额利润的地方,不论是瀑布、富饶的矿山、盛产鱼类的水域,还是位置有利的建筑地段,那些因对地球的一部分享有权利而成为这种自然物所有者的人,就会以地租的形式,从执行职能的资本那里把这种超额利润夺走。地租的价值形态是贡赋,“社会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种贡赋,作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权利的代价”,这是前者白白得到的。

马克思的这些话包含了三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1)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白白得到的贡赋,因此今日世界范围内资源所有者所得的巨额财富也是白白得到的(剔除比例极低的采掘和加工成本)。

2)地租和资本完全不一样,既不同于实业资本,也不同于金融资本。地租不进入市场,资本化的地租只是一种假象。因此,现在人们将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所谓的资源资本相提并论的看法和做法是历史性的大错误。

3)自然资源不创造价值,但像海绵一样吸收价值,而它之所以可以吸收价值,是因为其与生俱来的稀缺性和他人的外在占有。自然资源只能从实业和金融吸到价值,就像儿子从父母手中拿钱。全部资源的地租是有极限的,那就是不能超出实业和金融的支付能力,就像房东要的租金不能超出房客的工资一样。

此次全球资源金融危机就是“房租超出房客工资”引起的危机。或者说,是“啃老族”儿子把父母“啃”死了。

2.纸币的出轨逻辑

纸币具有透支未来劳动成果的“第六功能”。而未来劳动的成果在哪里呢?在文化中,在政治中,在经济中都有,这里只研究经济中的未来成果。经济分作实业和资源。实业中的劳动产品及其价值只是过去劳动的结晶,而自然资源作为未来劳动成果的必然构成要素这一“理性预期”使其成为纸币购买和追逐的对象。未来劳动的成果只在资源中。于是,纸币的买卖对象大规模超越了黄金主要以劳动产品为对象的范围,同时将劳动产品和自然产品收入怀中。必须指出的是,资源吸收到的纸币来自实业领域的劳动,这是一种“啃老关系”,如同现在生活中的“啃老族”。资源金融危机形成的过程恰似啃老式的“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地置实业于死地。

就像血液对于人体,货币是经济的“血液”,经济的货币运行线路就是经济的“血逻辑”,就像人体的血循环一样。

大家知道,人体构造包括一管(椎管)、二腔(胸腔和腹腔)、三层(皮肤、肌肉、骨骼)、四部(头、颈、躯干、四肢),这是解剖学的分析框架,我把它称作“死”框架,因为只有死后解剖时才看得最明白。还有一个“活”框架,也就是让人的身体活得更好的分析框架。“活”框架围绕“血”展开,从造血到输血最后到用血,循环往复。

血从哪里来呢?只能来自体内的造血器官,在成人阶段,骨骼和骨髓负责造血,心脏和血管负责输血,皮肉和其他脏腑则是用血部分,“造血、输血、用血”构成人的“血”逻辑。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与人体严整、完美的“血”逻辑是分不开的。我认为,成人肉体的“血”逻辑是研究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大模型。貌似深沉和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让芸芸众生望而却步,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你我的身上。

假设你是一个很胖的人(丝毫没有歧视胖人的意思),身体中的血液有很大的部分要满足赘肉的需要,最容易得高血压,恰在此时,又因意外伤害出现了大出血,这是最危险的时刻。

金融内战就是这样的一场战争。在经济结构中,实业是造血的骨骼,资源是吸血的皮肉,二者理应有一个合理的比重结构,否则就会像人体一样不健康,甚至因为皮肉肥胖而生病,甚至死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实业正被资源金融泡沫全面压迫,整个世界经济就像得了“肥胖病+高血压”的人,早已气喘吁吁。美国“次贷危机”捅破了脆弱的世界经济体,全球经济大出血。这个比喻很形象,思路也就很简单:走出大危机,需要“止血加造血”——抑制资源泡沫、限制金融炒作、扶持实业和科技创新,也就是要管住货币。

3.花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花

纸币是如何不经实业就流向土地等资源的呢?靠的是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资源金融产品,这些产品的实质是“花别人的钱,让别人无钱可花”。

消费信贷未必是个好东西。表面上看,消费信贷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实际上是“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因为货币总要和实体财富相对应,“明天的钱”不可能有“今天的财富”相对应,所以消费信贷是以借贷的形式享用别人的财富。但是,人人都借贷的时候,甚至人人都资不抵债的时候,谁还有资格放贷呢?用于放贷的钱在哪里呢?所以,在消费信贷大跃进的今天,特别是在危机前的美国,几乎每个人都掉进了“消费信贷陷阱”。

消费信贷是接力游戏。此次全球大危机具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资源和资源金融产品必须有买家,这些买家就是全球大众,其典型的金融手段就是消费信贷。过去,消费信贷讲究最可靠的信贷抵押;但在此次危机前的美国,对抵押的要求越来越放松,最终出现了无抵押的次级房贷。这种放松有效抵押的消费信贷,在危机前的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放松抵押的原因不是金融机构放松了风险监控,相反,最初的金融机构是知道这种产品的高风险的,但是最初的金融机构可以将这样的信贷产品证券化,再卖给其他的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从而自己留下收益的同时把风险传给下家。这种击鼓传花式金融接力游戏的理论基础正是货币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