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

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当时人士对银贵钱贱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五类看法之中,前四类虽各有所见,但都不是主要的,只有第五类,纹银外流说,才是主要的原因。钱票夺取制钱地位说,在当时并不十分重要,贺长龄、林则徐已有驳议。[24]铸钱的数量仍旧,放银的数量增多,更不应该得出银贵钱贱的后果。但这样的事实不能作为嘉、道年间银贵钱贱的主要根据。

6.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见当时人士对银贵钱贱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看法。而纹银外流一说占大多数。在五类看法之中,前四类虽各有所见,但都不是主要的,只有第五类,纹银外流说,才是主要的原因。现在就个人所见,略加评论如下:

生齿日繁、费用日广说,是对社会发展过程中货币制度应该发生怎样变化的一种正确的看法,但这种发展现象是长期的而且是缓慢的,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应该如此。这种说法对于嘉、道年间银钱比价突然变动的情况不能完全适合。这是第一点。还有,生齿日繁对货币流通的需要必然增加虽然也是对的,但货币流通的需要不仅是对于纹银而言,或对银远远超过对钱的需要,而应该是对银与对钱有约略相同的影响。如果说,“钱由官铸,岁岁而增之,银不能给也”,那正是相对供给的问题,而不是相对需要的问题。银何以供给较少,钱何以供给较多,“非耗银于内地,实漏银于外夷也”。

钱票夺取制钱地位说,在当时并不十分重要,贺长龄、林则徐已有驳议。贺长龄在道光十八年奏复钱票有利无弊一折:“今日之银票,其每岁所会兑,盖数倍于钱矣,而银乃日贵,更何得以钱贱之故归咎钱票乎?”[23]《林文忠公政书》湖南奏稿,第5卷,林则徐在同年奏复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吸烟以杜弊源片中说:“钱票之通行业已多年,并非始于今日。即从前纹银每两兑钱一串之时,各铺亦未尝无票,何以银不如是之贵?即谓近日奸商更为诡猾,专以高价骗人,亦只能每两多许制钱数文及十数文为止,岂能因用票之故,而将银之仅可兑钱一串者,忽抬至一千六七百文之多,恐亦无是理也。”

国家重银轻钱说,虽然也有好几个人谈到,但也不能算是嘉、道年间银贵钱贱的一个主要原因。重银轻钱是清朝开国以后就已决定了的国家政策,不是嘉、道年间才有的。尽管清朝自始即重银轻钱,然而并不能把从民间搜括得来的纹银永远保存在库中。“当乾隆之季,天下承平,庶务充阜,部库帑项积至七千余万。嘉庆中,川楚用兵,黄河泛滥,大役频兴,费用不赀,而逋赋日增月积,仓库所储亦渐耗矣。”[24]铸钱的数量仍旧,放银的数量增多,更不应该得出银贵钱贱的后果。

偷铸小钱说,也不适合嘉、道年间银钱比价激烈变动的情形。小钱问题从康熙初年就已发生,以后从没有解决过。从雍正十二年(1734)规定铸重一钱二分以后,到咸丰二年(1852)118年间,名义上维持不变,但实际上是日益减轻的。咸丰钱不要说,即嘉庆、道光钱也比乾隆钱更轻些。这是事实。但这样的事实不能作为嘉、道年间银贵钱贱的主要根据。马士要辩驳纹银外流的责难,因而为鸦片侵略推卸责任,就说:“钱的实值减少,充分地说明了银钱比价跌落20%到30%的原因。”诚然,银价百分之二三十的上涨是由于钱重减轻的结果,但现在所面对的问题不是百分之二三十,而是百分之二三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