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起源与货币产生

货币起源与货币产生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他认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这或许与司马迁父子“因”的认识方法有关。二是货币产生的时间界限。他还认为虞夏时代的金属货币有三品,即黄金、白银和赤铜。尽管龟贝充当币材尚待地下发掘证实,确为大多数汉代人所相信,弥足珍视。三是货币形式的统一。他认为虞夏的钱币可分为黄金、白银和赤铜三种,又有钱布刀龟贝之别。

一、货币起源

在《平准书》中他谈及货币起源时,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他的认识和分析主要有三点:

一是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他认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就是说随着农、工、商三业交换和流通渠道的畅通,社会上以龟、贝、金、钱、刀、布等充当材料的货币和货币流通则应运而生,随之兴盛。伴随着社会分工(农、工、商三业)及其产品间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货币自发产生。他将货币的产生与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联系起来,说明他已经认识到货币不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不是圣王贤君为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创造发明的。尽管他只回答了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尚未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货币,及货币究竟是什么。可在2000年前的司马迁,一反圣王制币的传统说教,破天荒地提出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会产生货币的崭新观点,确为真知灼见。其独树一帜的胆识和犀利睿智的目光实在令人折服。这或许与司马迁父子“因”的认识方法有关。因的观念,与《老子》的无为,《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的因存在本质上的共通性,他的因,即顺应自然,循天,排斥一切非自然和非天以外的人为和自私,是老子无为的一种状态,是顺应又是利用,或制御顺应的对象,即顺应客观的同时,成为一种制御客观这样一种思想方法,来认识客体经济活动,人类经济生活得出的结论。这种见解在我国古代社会长时间里得不到反映,成为难鸣的孤掌,只是到了1000年后的北宋,李觏才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提出更新的见解。

二是货币产生的时间界限。他认为高莘(shēn)氏以前早有货币,只是没有文字记载,已无从查考(“所从来久远,自高莘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高莘氏即帝喾(kù),传说中上古帝王尧的祖先,较之《轻重篇》所说的汤禹是大大地提前了。他还认为虞夏时代的金属货币有三品,即黄金、白银和赤铜。货币则有金属货币钱、布、刀与实物货币龟、贝之区别(“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尽管龟贝充当币材尚待地下发掘证实,确为大多数汉代人所相信,弥足珍视。

三是货币形式的统一。他认为虞夏的钱币可分为黄金、白银和赤铜三种,又有钱布刀龟贝之别。到了秦代全国货币统一为三,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20两),叫做上币;铜钱镌文为半两,其重量与文字相同,叫做下币;原文谅有佚文,当为中币的布币,以布为单位,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十一钱当一布,《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可证此说不诬。而珠玉龟贝和银锡之类作为器饰宝物不再充当币材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然而不同时期的币值会经常发生变化。由于政治经济条件的不成熟,决定了战国时期货币形式的不统一性,币材的非金属性等特性的存在,随着秦王朝的建立,国家集中掌握货币铸造发行权于自己手中,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制度,货币形式划而为一,币材也集中到金属体上。只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商品交换、货币关系还不十分发达,交易额不可能很大,以镒为单位的黄金价值量太大,不适合民间日常的小额交易的需要,必然由价值量较小的贱金属铜来充当币材。诚如马克思所说:“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从而商品价值日益发展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化身,货币形式也就日益转到那些天然适于执行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的商品身上,即转到贵金属身上(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