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未都传奇”,为什么难以重演

“马未都传奇”,为什么难以重演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未都最早曾在中国文艺界很火。从2008年元旦至2009年初,马未都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作“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长达50余集。至此,马未都已经成为亿万人民心目中的当红明星。马未都透露,他的藏品多达5000余件,以眼下行情,其总市值当数以亿计。马未都的藏品价格如此之高,跟“资源的稀缺性”有关。马未都因为藏品价格陡增而红得耀眼,大众追捧他,无非是想复制他的收藏传奇,实现自己的发财梦。

☆认识误区之9:“大众可以复制马未都的收藏神话”

☆投资必备要诀:在某种艺术品从“自由取用资源”转化为“稀缺资源”之前,大量买入。

☆阅读关键词汇:马未都·自由取用资源·稀缺资源·稀缺性转化

人气很旺的马未都,创造了一段让无数人想复制的传奇。

马未都最早曾在中国文艺界很火。1980年代末,他与王朔等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共同创作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很有影响。马未都第二次红火是在1990年代末的收藏界。1997年,他的“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在北京成立,馆里除长年展出古家具,还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交流讲座等,很受行家好评。

与前两次在小圈子内的走红不同,近年马未都红遍了全国。

2008年11月,马未都走进央视容量最大的人物访谈栏目《大家》,讲述他的收藏人生。该栏目的采访对象,全部是科教、文化等领域有杰出贡献的“泰斗级”人物。作为创建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的收藏家、文物鉴定家,马未都荣登《大家》宝座,当然是实至名归。但与那些平时低调、少受公众关注的“大家”们不同,马未都的大众“粉丝”极多。

从2008年元旦至2009年初,马未都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作“马未都说收藏”系列讲座,长达50余集。与央视讲座的热播同步,中华书局于2008年出版了“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图书,总销量突破100万册。其中的《家具篇》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首发式当天,便售出12000余册。2009年5月,马未都又做客央视《咏乐汇》讲述他的人生传奇,该档很侃的“闲谈秀”,将他进一步推向大众。至此,马未都已经成为亿万人民心目中的当红明星。

马未都迅速蹿红,不仅因为他的收藏经验丰富,更是因为他因收藏而身家暴涨。

马未都透露,他的藏品多达5000余件,以眼下行情,其总市值当数以亿计。马未都的藏品价格如此之高,跟“资源的稀缺性”有关。经济学认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有“自由取用资源”和“稀缺资源”两类。前者可以无限取用,如旷野中的空气和水;后者相对稀少,如钻石、黄金。因为满足人类需要的稀缺资源数量有限,而人的需要无限,所以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经济问题,便是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收藏品正是由于极具稀缺性,才自古价格不菲,甚至价值连城。

马未都粉丝们最为羡慕的,是他的亿元收藏却来自于白手起家。

马未都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是:“就一个‘早’字。”他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在1980年代,那是一个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的年代。他说:“中国的好多文物,比如成化斗彩杯从明中期到民国,一直特别值钱。但新中国成立后,突然不值钱了。”当时的收藏业与时下热得发烫相反,算得上冷得刺骨。马未都回忆道:“因为没有任何人关注,什么东西(当然是指古物)都不值钱,以至于谁买东西谁就是大爷,被货主追着卖。”

这种奇特现象,可以用经济学的“资源稀缺性的转换”原理解释。

经济学认为,人类不仅能根据需要使资源的稀缺程度增减,还可以因时空的改变,使“自由取用资源”和“稀缺资源”互相转化。比如,矿泉水、野菜等在乡村可以自由享用,但在城市却要付费,这属于“自由取用资源”转化为“稀缺资源”。手机最初要限量供应,后来可以交话费赠送,这属于“稀缺资源”转化为“自由取用资源”。

在1980年代之前,由于旧《文物法》对私人收藏的限制,在民间,本来稀缺的古代器物几乎变成“自由取用资源”。马未都恰好赶上了那个中国收藏史上少有的机遇,他说,当时官窑只值两块钱。相反,由于近年民间收藏合法化使民间收藏热涌起,国内的文物艺术品从“自由取用资源”,很快变成了非常紧俏的“稀缺资源”。正像马未都说的,“从前许多人拿出来想换一台冰箱的东西,现在可以买下整个冰箱厂”。

大众追星,多是把明星当作自己的梦想。

马未都因为藏品价格陡增而红得耀眼,大众追捧他,无非是想复制他的收藏传奇,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一次,马未都在《咏乐汇》上爆料:20多年前,他在安徽一家文物店错失了一件宣德盘,当时标价400元,现在最低值400万元。话音刚落,主持人李咏大呼“肠子悔青了”。相信,希望光阴倒流的,肯定也包括电视机前所有的观众。

那么,“马未都传奇”能够重演吗?

马未都的博物馆名为“观复”,取自《道德经》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大意是说宇宙万物终究要回归源头根本。依照此意,似乎很多人错失的机遇还会重来。不过,马未都又说了一句极重要的话:成就他的是“千载难得的夹缝”。应该说,如果不再出现马未都经历过的“资源稀缺性”的剧烈转化,重演“马未都传奇”的机会,恐怕不止要“千年等一回”了。

相关资料链接:

1《京城四大玩家马未都的收藏人生》凤凰网专稿2010-05-04

2艾辉《马未都:我是“万金油”》《南都周刊》2008-08-07

3王福永《马未都和观复博物馆》《中国红木古典家具》2005-04

4刘一达《京城玩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