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骗人的吗?
在日常社会交往中,一谈到保险,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保险是骗人的。”事实果真如此吗?仔细想来,其实明白人心里都很清楚,哪里有什么骗人的“保险”?保险,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风险转移的工具或手段,而且有着完整、严谨的法律形式。既然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的工具或手段,怎么会“骗人”呢?
在当今世界,为了保证保险业的规范经营,各国政府都设立有专门的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为了规范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行为,各国也都制定有包括保险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可以说,在法制已成为治国之本的当今社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一个庞大的“骗人”行业的存在。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在保险行业没有骗人的现象存在或发生呢?当然,问题也不是这样简单。
就我国而言,客观上讲,由于保险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经验参差不齐,监管手段和管理措施也存在许多不足,所以,市场上存在着许多误导、引诱消费者的行为,“投保容易理赔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从而给人一种感觉——“保险是骗人的”。大致说来,这些行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保险代理人员;二是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员“骗人”,主要是误导消费者。误导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有意的误导主要源于简单的自我利益导向——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获得更多的佣金,有意误导消费者;无意的误导除了与自我利益导向有关外,还与其保险专业知识欠缺有关——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险专业知识,不知不觉中就误导了消费者。保险公司“骗人”的行为,既有销售误导,也有惜赔、拖赔和不合理拒赔。销售误导主要发生在产品说明会、营销策略设计等方面;惜赔、拖赔和不合理拒赔主要是违背合同承诺,当客户遭遇约定的保险事故时,以种种理由故意推卸保险责任,从而使客户得不到应有的保险利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