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资企业供应链转移工作情况

外资企业供应链转移工作情况

时间:2022-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区位转移的背景下,一些外商投资利用自身优势,提出相关行业社会责任倡议,并在行业中推广;此外,随着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外资企业也开始引领中西部地区社会责任发展。2012年,外资企业继续引领一些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2012年3月27日,巴斯夫与9家合作伙伴在上海共同启动了第三轮“1+ 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共同推动化工行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

7.2 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及其评价

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延续了以往的特点,如将社会责任与公司主营业务相结合,以社会责任来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善于抓住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开展活动,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提供支持,以此来提升国际形象;关注供应链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责任等。同时在金融危机背景仍未消除,而中国国内社会责任标准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面临内外部压力仍然很大。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上升明显,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特别是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给一些重污染领域的跨国公司带来挑战。在中国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区位转移的背景下,一些外商投资利用自身优势,提出相关行业社会责任倡议,并在行业中推广;此外,随着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外资企业也开始引领中西部地区社会责任发展。

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供应链管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可持续消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重要部分并获得高层重视,一些公司设立“可持续发展首席执行官”(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工作;社会责任实践创新不断涌现,“环境损益账户”体现环保和财务的关系;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或推动社会责任领域的国内外合作,推动中西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更加注重实效;反腐败仍然形势严峻。

7.2.1 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实践及主要特点

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以往相比差别不大,主要涉及环境问题、职业健康安全等与员工权益相关的问题、公平运营与反腐败、消费者问题、公益事业和支持社区发展等方面,其中供应链管理、反腐败和合规经营是2012年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特别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低碳发展也是重要内容。2012年,外资企业继续引领一些行业的社会责任发展。

1.加强供应链管理,促进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是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之一

供应链中的社会责任一直是跨国公司备受关注的部分,也是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对跨国公司指责较多的方面。发展中国家社会责任的快速发展也与国际社会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的质疑密不可分。为此,跨国公司不得不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推动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采购等方式,以此来彰显其自身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同一个供应链上的企业是利益与价值的共同体,任何一个环节的责任缺失,都将对上下游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品牌声誉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近些年来,供应链中的主导企业积极推动供应链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趋势。一些国际企业正在深化供应链管理,将环境、员工、安全等社会责任议题融入到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之中。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加强了供应链管理,通过制度建设等措施,促进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并重视与供应商伙伴关系的建立。

2012年2月21日,戴尔在北京宣布设立全球首家“戴尔供应链研究院”。戴尔供应链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等国内知名供应链和运营管理学科研究机构合作,将戴尔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归纳和提升到理论层次,并为学术科研机构提供供应链管理的商业案例和研究方向,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服务和促进国内供应链的整体发展。戴尔供应链研究院的课程注重帮助客户解决其面临的供应链方面的核心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加快产品或服务的上市步伐,改善客户服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质,降低风险,打造绿色的供应链,降低总体库存,降低资本成本。其研究方向包括:供应链管理策略以及企业战略研究,信息系统模型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整体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关系,变革管理及风险控制。

2012年3月27日,巴斯夫与9家合作伙伴在上海共同启动了第三轮“1+ 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共同推动化工行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1+3”模式即1家公司带动其供应链上的3家合作伙伴共享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最佳实践模式,是一种供应链传播的创新模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衍生性,适用于跨行业、跨国界推广,尤其是在拥有众多中小企业的中国,现实意义重大。巴斯夫新一轮“1+3”项目的9家企业来自上海和重庆等地,其中既有供应商、物流服务商,也有客户,其业务范围涵盖聚酯、颜料和制剂、清洁剂、电子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

2012年9月26日,英特尔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球供应商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峰会。近二百位来自英特尔和英特尔供应商高层及政府机构、公益组织和学术界的专家围绕“塑造环境与社会的未来”主题,共同探讨了企业在员工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企业透明度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议题。英特尔还在本次峰会上宣布将与全球供应商伙伴进一步加强创新合作,建立良好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机制与分享平台,通过增强供应链的企业责任管理,推动产业共同实现可持续的环境和社会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及对上下游企业强大的影响力,对于全球供应商不仅提出了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链的实践要求,还通过对供应链社会责任进行有效管理,使供应链在运转的过程中履行对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建立起了稳定、经济、可靠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价值链。

2012年10月25日,沃尔玛在北京举办可持续发展采购计划发布会及“可持续发展联盟(TSC)”中国办公室成立启动仪式,宣布将其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全面融入业务发展的新举措,以深入推动沃尔玛在中国乃至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包括四项措施:一是到2017年年底前,70%美国沃尔玛商场和山姆会员商店销售的商品,将只从参与可持续发展指数项目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供应商处采购,供应商必须依据可持续发展指数对产品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分享给沃尔玛,该指数涵盖的类别商品的所有供应商均会受此要求约束;二是从2013年起,沃尔玛将使用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估美国自有品牌产品的设计;三是沃尔玛将更改主要全球采购的评估标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采购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3年起,这些采购人员将和美国沃尔玛商场及山姆会员商店的主要采购一样,需要在年度评估中明确可持续发展工作目标;四是利用沃尔玛基金会资助的200万美元,在中国启动可持续发展联盟(TSC),可持续发展联盟在中国将联合全球范围内来自行业、高校和其他部门的专家,共同推动消费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中国供应商提供相应资源和工具,提高其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2.外资企业引领可持续消费

可持续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外资企业在引领中国可持续方面走在前列。

2012年7月,欧莱雅中国、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共同启动了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项目《中国可持续性消费蓝皮书2012》。该项目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公众可持续消费意向,引导公众的消费行为,构建了中国可持续消费综合指数,进而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欧莱雅集团除了对该报告给予全程关注与支持外,还致力于通过自身的可持续消费实践与广大消费者共同维护和创造“美丽中国”。欧莱雅中国CEO贝瀚青表示,欧莱雅将可持续消费提升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并为促进可持续消费风尚迈出坚实一步。

除此之外,麦德龙、家乐福等外资零售企业也积极推动可持续消费。家乐福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的产品质量采购体系,并于2012年成立了家乐福(中国)社会责任委员会,把“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方向纳入到企业的战略当中。

3.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外资企业高层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设置首席可持续发展官成为一些大公司的选择

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里约地球峰会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外资企业全球及在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福特、美铝等外资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等高层领导纷纷表达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一些跨国公司如西门子杜邦、塔塔电力通用电气、通用汽车、陶氏化学等纷纷设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或者由副总裁负责可持续发展相关事务

4.创新可持续发展实践,注重环境财务管理,开展“环境损益账户”评估

由于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存在明显的雷同性,一些跨国公司就致力于寻求突破和创新,以此来彰显不同,扩大影响。在众多的跨国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彪马2012年的“环境损益账户”评估工作(Environmental Profit/Loss)独树一帜。环境损益账户是指将某一业务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环境影响以财务金额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商业活动均依赖于大自然所提供给我们的新鲜的水、洁净的空气、健康的生态和多产的土地。如果将大自然所提供的这些服务视为一项生意的话,那么应该为其支付多少钱?对于商业活动所留下的污染和破坏,应该支付多少钱来清理?虽然企业已经就垃圾处理和水供应等服务向当地政府支付了费用,但真正的环境外部性成本并没有被计算在内。“环境损益账户”的目的就是考虑如何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即环境损益账户上的损失项)。

通过对彪马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销售整个产业链开展生命周期评估,彪马管理层十分清楚地了解到了其包括整个供应链的业务运营所带来的环境损失有多大,主要污染源来自哪里和哪些领域。虽然彪马目前并不需要为这些负面环境影响实际支付这些款项,但它为彪马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工具,从而积极寻求各种解决方案,识别更可持续的原材料,研究开发更广为接受的“可持续棉花”和“可持续橡胶”定义,寻找其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会。此外,彪马管理层还将“环境损益账户”视为提高其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加强与利益相关方互动的良好机会,借以展示公司减少环境影响的决心。

“环境损益账户”也为彪马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它帮助管理层对供应链中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原材料成本变动、气候变化带来的实质影响等新兴问题及时发现,早做准备,从而做好战略回应,更好地维护公司股东的利益。彪马管理层已经确立了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计划到2015年将彪马办公室、商店、仓库、直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固废和水的消耗下降25%,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取代聚乙烯包装袋,推行无纸化办公等措施,以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可持续的“运动生活方式”公司。

5.参与或推动社会责任领域的国内外合作,推动中西部地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

外资企业利用其连接国内外市场和企业的优势地位,积极推动社会责任领域的国内外合作,并在投资中西部地区的过程中将社会责任理念引入到中西部。

如前所述,巴斯夫与9家合作伙伴在上海共同启动的第三轮“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的典范,通过该项目来影响和带动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共同推动化工行业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有一些跨国公司将国外社会责任要求引入到中国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中,也促进了社会责任理念的国际传播。

6.外资企业引领一些行业社会责任发展

根据《财富》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榜发布的信息,2012年,外资企业在汽车、石油化工、工业产品和服务、电子消费品和高科技行业占有优势,在社会责任领域引领行业发展。

汽车行业,共有8家外资企业,除一家国内企业外,几乎垄断了榜单。汽车行业外资企业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同时加大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力汽车方面的投入,运用产品生命周期方法和环保设计理念,设计、开发更多的低能耗、低碳排放汽车;大部分公司的生产厂房都获得了绿色建筑LEED认证。如上汽不仅独立研发了新型小发动机平台(NSE),还将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小排量系列发动机,有望降低20%以上的油耗和20%以上的碳排量,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的需求;福特公司是第一家要求其供应商严格遵循并获得ISO14001国际标准认证的汽车公司;本田公司推出“绿色行动”(Honda Green Action),通过这个计划,积极向员工介绍一系列绿色环保行动,同时收集一些好的案例,通过内部电视、网络和其他媒体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在石油化工方面,有4家外资企业上榜,占上榜企业的半壁江山。该行业的领袖型外资企业非常关注气候变化,积极开发碳捕获技术,并在勘探中注重污染和排放控制,采掘后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等。埃克森-美孚在1989年瓦尔迪兹漏油事件后重新考虑了他们的诚信和风险管理基本准则,现在拥有一套诚信运营管理体系(Operations Integrity Management System),在决策时综合考量安全、环境和人权因素,以规避不道德的运营风险。英国石油公司先进的“虚拟到达”(Virtual Arrival)系统可以提供实时天气和港口信息,优化船舶航速,提高燃油利用效率。

在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包括工业运输、电气设备制造及物流等相关服务,外资企业也几乎垄断了榜单,除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7家分别来自于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注重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能源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制定合理的人权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潜在的风险;社会项目方面,外资企业偏向教育方面的投入,如在学校开展环境普及教育或是向学生提供“创新奖学金”等。

在电子消费品和高科技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依然引领风骚。电子消费品行业共8家上榜企业,外资企业占据6家。电子消费品行业的外资企业非常注重化学物质管理,致力于绿色工厂的建立,如索尼启动Green Star项目,进一步完善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政策,评估和促进实施项目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守护、土地使用和绿色空间管理等;三星、松下东芝都致力于将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小化;这几家公司识别和掌握含有的有害化学物质,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通过替代品等方法削减这些物质的使用。此外,外资企业还关注生命周期管理,致力于生态设计,研发绿色环保产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员工和供应商进行社会责任培训。如索尼在日本和中国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员工的生态保护意识。

高科技行业上榜企业中有9家外资企业,也占了绝大多数的份额。高科技行业的外资企业比较注重供应链管理,很多外资企业加入了电子行业行为准则(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EICC),并将绿色采购纳入到供应商行为准则中;此外,高科技行业的外资企业还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开发绿色包装等。

在零售行业和消费品行业,外资企业也在引领行业社会责任发展。如零售行业的外资企业广泛地与政府、学术研究机构、非政府机构、供货商、食品生产商等合作,共同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更加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推动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核。而消费品行业的外资企业则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产品的安全性,推动低碳生活理念。如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皆投入运行洁净饮水项目,帮助解决世界上欠发达地区的清洁饮水问题;联合利华为员工提供电动通勤班车,以鼓励和提倡低碳生活等。

7.2.2 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总体表现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商业贿赂和腐败影响恶劣,此外,员工权益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对消费者等社会公众带来不良影响。

1.环境问题仍然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不可忽视的痛

2012年,日本王子造纸在江苏南通设立了造纸厂,但有大量污水需要排放,于是决定将排污工程管道在启东附近入海,计划建造一条110公里长的排污管道,将南通、海门、启东沿线所有污水处理后,统一排放,设计能力是每天60万吨,后来降低到每天15万吨,是为“南通排海工程”。由于担心日本王子纸业集团准备在当地修建的排污设施会对当地民众生活产生影响,江苏省南通市人民政府做出妥协,永远取消有关王子造纸排海工程项目。

2.外资企业双重标准问题依旧存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

继2011年联合利华公司的“立顿”铁观音被国家质检总局抽查发现其稀土超标之后,2012年,“立顿”茶叶再次被发现农药残留超标。2012年3月,绿色和平对“立顿”牌袋泡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人员在北京的两家超市随机购买了“立顿”牌的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和红茶做为四份样本,送往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九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多达13种。与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比对来看,上述四份样品检测出七种尚未被欧盟批准使用的农药残留;四份样本都至少有一种农药残留超过欧盟农药残留标准的最大限量。此外,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检测出已被国家禁止使用在茶叶上的农药以及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的农药,和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胎儿发育或可能损害遗传基因的农药。

3.外资企业直接或变相裁员风波不断,影响就业

2012年,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轮裁员高峰。诺基亚、沃尔玛、摩托罗拉等公司裁员的消息接连不断,涉及零售业、汽车业、化工业、重工业、IT业等多行业。

2012年12月,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在全球和中国对摩托罗拉实施裁员、关停全球各地研发中心。

2012年,LG手机业务部门也以“组织结构优化”为由,变相实施裁员,从2012年11月开始,LG手机业务在全国的26个办事处已陆续有员工接到裁员通知,裁员主要涉及销售以及管理部门。

2012年,沃尔玛也以“优化采购团队”为由,在全国撤销21个采购办公室,被员工指变相裁员。据了解,沃尔玛目前给予这批员工四个选项,其一是到深圳总部大卖场采购部和供应链的同级别职位,其二是区域大卖场采购部及同城其他部门同级别职位,其三是各国大卖场、惠选超市等营运部门的同级别职位,其四则是辞职。对于员工提出的细化调职岗位及集体协商的要求,沃尔玛也未能及时做出回应,被认为在“踢皮球”。

尽管促进就业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但在金融危机影响未消除,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裁员还是成为一些外资企业的选择,尽管一些外资企业按照法律要求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员工权益的保护有改进空间。

4.垄断是外资企业在公平运营实践方面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一些特定行业集中度很高并形成垄断态势,在粮油和种子方面尤为突出。

2012年,中国民企国际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陆德在接受《小康》杂志采访时介绍,“中国现在进口的粮食种子是70%,蔬菜花卉类种子是92%。在下游产业,中国14家榨油龙头企业中,外资参股控股了12家”[1]。在粮油方面,跨国粮商首先从产业链下游控制了榨油企业,拿下了中国食用油市场,反过来还控制了中国大豆的定价权。有数据显示,四大跨国粮商(ADM、嘉吉、邦吉、路易达孚)已经控制了中国75%以上的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食用油供应,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美国ADM与新加坡丰益国际共同控制的益海嘉里,在国内食用油市场已经占有60%至70%的份额。[2]

5.商业贿赂和反腐败形势依旧严峻

2012年,外资企业在商业贿赂和反腐败方面仍然问题突出,特别是在医药行业问题频发。

2012年8月,美国证交会称,辉瑞制药在中国等8个国家,向当地官员以及医生和医护人员等国有单位公职人员行贿。最终,辉瑞缴纳了包括罚金在内的6000万美元。

2012年12月,全球制药巨头礼来被美国证交会指控,通过提供不当支付方式贿赂外国政府官员,以获得在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波兰的业务,最终礼来同意支付追缴款等近3000万美元,以了结上述指控。

尽管欧盟和美国都对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问题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但欧美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商业贿赂和腐败问题依然频发,并且大多以交付罚金了结指控。而中国近年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海外商业贿赂的重灾区之一,大量外资企业在华从事商业贿赂,极大地影响了商业运营环境,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和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