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九五”计划将“科教兴国”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战略,我国科技事业获得了加速的发展。此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总体来说,我国高科技产业在“九五”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初具规模,部分高技术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第一节 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部署和现状

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与我国工业的发展一样是在建国初期的空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使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九五”计划将“科教兴国”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战略,我国科技事业获得了加速的发展。总的来看,我国科技事业无论是在投入与产出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科技投入方面

1.科技经费支出明显增加。到1997年,全国科技活动经费[1]投入达到1063.1亿元,1991~1997年我国科技经费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2%。而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具有更高的增速,从1991年的150.8亿元增加到了1999年的678.9亿元。到2001年已接近10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7%,远远高于同期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R&D不超过2%的年增长速度。

2.科技人员人数持续增长。到1997年我国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总人数达到288.6万人[2],逐年上升,其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为166.6万人,占57.7%。公司科技活动人员已占主导地位,1997年达到了178.9万人,占总人数的62%。科技总人数中从事R&D的人员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97年已达到83.1万人·年,比日本的54.1万人·年略多一些,仅次于美国96.3万人·年,居于世界第二。

(二)科技产出方面

在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一系列扶植政策的环境下,科技产出也结出了硕果。首先,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论文,其中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三大系统收录的我国科技论文1997年已达到35311篇,占世界被收录论文总数的2.5%,而且我国论文总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超过12万篇,年均增幅4.2%。其次,我国专利申请快速增长,1985~1997年,我国三种专利累计申请量达到73.9万件,只1997年一年就有11.4万件。1995~1997年,我国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13.7%,专利批准年均增幅为5.6%。另外,在技术投入不断加强、科技产出快速增加的形势下,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如1996~1998年三年间,我国企事业单位投入高校的研发经费约占高校科研经费来源的45%,比政府投入还高5个百分点。而1997年美国公司投入高校研发经费占高校研发经费总额的7.1%,说明我国产学合作比美国做得更好。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指引下,根据我国“面向经济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基础研究”的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九五”期间,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采取了多种支持措施,包括“863”计划增设了海洋高技术领域(下设三个主题),并对高科技公司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行火炬计划,1997年就安排了火炬项目1958项,当年火炬计划实现工业总产值1256亿元,实现利税212亿元。此外,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1997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53个,区内高新技术公司136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109亿元,实现利税350亿元。

在高科技投入中,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我国重点投资的高技术领域。而且,依靠持续的自我发展,我国在航空航天、核能、电子、通讯等行业建立起了一大批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和高技术开发能力的大中型公司和研究机构,形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国防科技成果应用到民用领域,对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总体来说,我国高科技产业在“九五”期间获得了快速发展,产业初具规模,部分高技术水平已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从经济数据来看,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从1993年的2511.6亿元增加到了1997年的6417.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6.4%,高于同期全部制造业17%的增长速度。高科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1997年为3.96万元/人,是全部制造业的1.65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也从1993年的636.4亿元增加到了1997年的1274.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0%,高于同期全部制造业12.9%的增长速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1%,比1993年也有大幅提高。

90年代以来,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快速增长,1997年达到294.7亿美元,1987~1997年的10年间,我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率为16.8%,高于同期全部商品进出口总额14.7%的增长幅度,高科技产品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与通讯技术、计算机系统集成制造技术、航空航天以及电子技术四大领域,四类产品占到高技术产品贸易总额的80%以上。同时,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到2000年已占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5%,并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三、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差距

尽管我国高科技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植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投入不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高科技产业高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优势和特点还不显著,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高科技公司表现出规模小、技术尖端性不够、国际竞争力不强,能真正承担起振兴民族高科技产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公司还很少。因此,整体来说,我国高科技产业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些差距存在的主要根源在于:

(一) R&D投入严重不足

美国R&D尽管增速落后于我国,但其研发强度[3]达到2.6%,而我国1999年该指标为0.83%,不仅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落后于日本、瑞典甚至发展中的韩国、印度等国家,具体见表3—1。从研发总量来看,1999年我国研发总量678.9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美国当年研发总量的2%,相当于美国1960年的研发总量。

表3—1 部分国家1997年、1999年研发强度

img17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科技指标及OECD2000年全球经济数据公告整理。

由于总体研发水平的落后,也使我国高科技公司的研发投入大大落后于美国。1996年,美国有27个公司的研发经费支出超过10亿美元,其中排名前10位的公司合计研发经费总额达到3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1999年全国研发经费的4倍。从单个公司来看,研发费用占销售总额比例最高的是TRW公司,达到20.1%,其次为Pfizer公司14.7%,朗讯排第三为13.0%,而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有了进一步的大幅度提高。从2000年的财务报表来看,IBM用于研发的经费达到127亿美元,占其销售比例的14.6%,而微软这一比例更高达16.8%,研发总支出为39亿美元。

反观我国,研发费用支出比例最高的是通讯行业,但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0%以上的仅华为一家。2000年华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3.6%,但其研发总量仅为21亿元人民币,与国际大型通讯制造商相比差距遥远。排名第二的中兴通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为9.4%,到2001年也仅达到12.3%,大唐电讯2000年为8.3%,2001年仍然保持该水平。以家电电子为主的公司研发费用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不超过5%,如业内实力较强的海尔集团2000年该比例为3.9%,TCL集团为3.0%,甚至达不到国家科技部公布的高科技公司标准。这些公司都是我国对高科技研究发展最为重视、技术在国内领先、行业内实力最强的公司,但其研发总量和比例与西方大型高科技公司相比均处于严重落后地步。这种严峻的局面导致了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不能获得后发优势,而且连跟随状态都不能达到,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研发费用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使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缺乏后继动力

研发费用包括三部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费用。1999年,我国基础研究支出为33.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3.7%;应用研究支出151.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9.2%;实验发展支出493.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7.5%,从增长率来看,基础研究增速最慢。但我国基础研究在整个研究发展费用中的比例本身偏低,以1999年为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三种费用构成比例为5.0%、22.3%、72.7%,基础研究比例远远落后于美国水平,具体见表3—2,同时也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基础研究费用比例过低,还直接体现在我国高校未能发挥基础研究的核心作用。美国高校研究发展费用的60%以上投在基础研究上,但我国高校1997年基础研究经费仅占高校全部研发经费支出的14.7%,在应用研究经费上的开支却占到总研发经费支出的56.6%,远高于美国高校24.9%的比例,说明我国高校主要精力放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方面,注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技术的商业化过程。

当然,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没有错,但本应重点承担基础研究任务的高校过分注重技术创新过程的中下游,必然使我国本已薄弱的基础研究更加落后。其结果就是使我国科技事业缺乏原始创新动力,使我国高科技产业无论在深度和高精尖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抗衡。这在我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已得到了体现。我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额尽管已占国家商品贸易较高比例,但进口一直大于出口。1997年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为100.9亿美元,贸易伙伴主要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更重要的是,“进料加工贸易”是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的主要形式。1997年这一方式占高科技产品总出口额的57.9%,“三资”公司构成高科技贸易的主体,比例达到60%以上。这充分说明,我国高科技产业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还没有实力与世界先进国家与地区进行竞争。

表3—2 美国三种研发费用构成比例(%)

img18

续表

img19

数据来源: NSF,1998. Federal Obligations for Research Development by Character of Work,and R&D Plant: Fiscal Years1951-1998[R],in Federal Fund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iscal Years 1995,1996 and 19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