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

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短期货币政策实践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相互配合使用,以调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求。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美联储”现阶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工具。所以,变动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企业投资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也是现阶段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不同于财政政策,它对于总需求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利率变动而影响储蓄变动、储蓄变动而影响投资需求或消费需求变动来达成的,是一种间接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短期货币政策实践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相互配合使用,以调节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求。不过,各国国情不同,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一)变动法定准备金率

其运作的原理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借以扩张或收缩商业银行的信用能力,进而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从而达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比如想要紧缩货币、抑制总需求,中央银行便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比、投资及存款规模就会减少,商业银行为了正常运转,就会或者同业借款,或者收紧贷款,或者卖出债券,甚至提高利率,从而降低了货币乘数,使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如果减少的货币是从实体经济中的投资与消费中抽出,国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就会下降;反之,想要放松货币、刺激总需求,中央银行则会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由一定的货币基数所支持的存贷款、投资及存款规模就会增加,商业银行为了正常运转,就会或者同业贷款,或者放松贷款,或者回购债券,甚至降低利率,从而提高了货币乘数,使得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如果增加的货币能够进入实体经济且转换为投资与消费,国民收入与物价总水平就会增长。[5]法定准备金率是各国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是中国人民银行现阶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工具。由于中国属于间接融资主导型融资体系,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又高度依赖于存款,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而影响市场信贷资金的供给量,有利于调节投资总量而调节生产环节;如果推行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则还有利于调整投资结构;这与中央银行仅变动存贷款基准利率不会增加市场信贷资金的供给量但可以降低全社会融资成本、可以改变资金的投向的影响显然不同[6];同时,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创造乘数负相关。当法定准备金率下降时,货币创造乘数增大,这会使流通中货币供给量成倍增加。两重效果叠加,共同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与消费,导致国民收入上升;反之则结果相反。

变动法定准备金率的最终结果通常会使整个经济社会货币供给量迅速成倍地变化,不利于货币供给和经济的稳定。此外,中央银行如果频繁地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会使商业银行感到无所适从,也不利于它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因此,法定准备金率是一个强有力但却不常用的政策工具。

(二)变动再贴现率与再贷款率

贴现是指社会公众向商业银行对未到期的各种期商业票据(比如说国债)进行提取兑取的一种贷款方式。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对未到期的各种商业票据进行提前兑取的一种贷款方式。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简称。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中央银行通过适时调整再贷款的总量及利率,吞吐基础货币,促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从而调节国民收入的变动。

例如:已知市场贴现率为2%,A企业现有一张面额100万元、还差2天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该企业急需现金,把这张票据拿到商业银行进行贴现。其具体做法是:商业银行将按照100-100×2%×2=96万贷放给企业。当商业银行按照同样的方法将这张票据拿到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为1%,于是:中央银行将按照100-100×1%×2=98万元贷放给商业银行。

显而易见,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是随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而变动。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就会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反之,结果相反。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债券的二级市场上买卖政府各类债券、银行承兑票据、在外汇市场购买和卖出等,来调节商业银行信用和影响基础货币存量的一种政策行为。当企业部门借款需求不旺、家庭部门支出低迷及商业银行系统缺少放款意愿等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时,中央银行就会购买债券,就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就会就会出售债券,就减少了基础货币供应量。之所以称之为公开市场业务,是因为这些业务均发生在债券的“公开市场”中。在多数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是“美联储”现阶段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最重要工具。如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以鼓励开支和借贷,同时又降低长期债券的利率、减少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就称之为“量化宽松”。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包括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两部分。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等,可以影响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可以控制市场利率进而控制汇率,可以影响投资需求和国际黄金流动。同时,在价格水平既定时,流出的货币具有乘数效应。反之,则结果相反。

目前,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完成,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与控制。所以,变动存贷款基准利率以企业投资需求与居民消费需求影响也是现阶段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另外,商业银行如果选择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或从贴现窗口贷款,中央银行也无法完全控制货币供给。

(四)其他辅助措施

除了以上一般性工具外,货币政策还有其他辅助措施,形成间接或直接信用控制。

1.间接信用控制辅助措施

(1)道义劝告。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一致的作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也能起一定的作用。

(2)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存款货币银行提出信贷的增减建议。若存款货币银行不接受,中央银行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可以减少其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窗口指导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比较大。

2.直接信用控制辅助措施

(1)借款垫头规定。即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就是人们在购买证券时,必须自行垫付一部分比例的现金,不能百分之百地用借款购买,以此来抑制借款人的借款数量。垫头比例越大,借款数量就越少。

(2)宽严信贷条件。例如,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放宽或严格抵押贷款条件、控制分期付款等来增加或减少获得贷款的数量;根据逆经济风向行事原则,变动规定商业银行贴现或贷款的最高上限,以此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控制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规定存贷款最高和最低利率限制。

中央银行通过直接操纵它所控制的上述工具及措施,短期将影响银行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等中间目标,长期将有助于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低失业率等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