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玻璃打碎后为什么不是坏事

玻璃打碎后为什么不是坏事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乘数效应,有点像哲学原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两面性。只不过,凯恩斯乘数效应是从经济学出发的。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当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作用后,乘数效应才可能产生功效。因为在这里,领导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的多重效果。

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更完整地说是支出/收入乘数效应,主要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在宏观经济学中,它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乘数效应也叫“凯恩斯效应”,其目的在于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通过这种循环和因果积累的作用不断强化放大、不断扩大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处于萧条时,正是采取了凯恩斯的这种理论,才让国家经济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而且一度成为美国大萧条后经济拉动的原动力。为此,有人甚至把凯恩斯乘数理论和爱因斯担的相对论公式称为20世纪两个最伟大的公式。

事实上,早在凯恩斯之前,就有人提出过乘数原理的思想和概念,但是凯恩斯进一步完善了这个理论。下面我们用发生在凯恩斯身上的故事来通俗地讲一讲。

1934年,凯恩斯和朋友入住华盛顿的一家酒店。一天,当友人擦好手准备与凯恩斯共进晚餐时,却看到凯恩斯在盯着自己看,这让友人感到奇怪。接着,凯恩斯说话了。

他说:“你干嘛把搁架上的毛巾放得那么整齐呢?”他说着就用胳膊一扫,将两三条毛巾弄到了地板上。然后开玩笑地说道:“我确信与你非常谨慎地避免浪费相比,我对于美国经济更加有用,因为通过弄乱这些毛巾可以刺激就业。”

这个古老的道理原意是在告诉我们,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但凯恩斯却把它巧妙地运用在了经济学上。他说,只有刻意制造的麻烦才可以帮助别人。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凯恩斯主义中的“乘数效应”——顾客弄乱毛巾,酒店就必须多雇服务员来整理,而服务员岗位增加,自然有更多的人通过当服务员获得收入,他们的消费又刺激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拉动效应。

凯恩斯乘数效应,有点像哲学原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两面性。只不过,凯恩斯乘数效应是从经济学出发的。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一群爱惹事的小混混,有一天砸碎了一家商店的橱窗,然后逃之夭夭。这家商店的主人找不到肇事者来赔偿,只得自认倒霉,自己花1000元买了一块玻璃换上。按我们常人的思维去想,是店主破财了。而如果在经济学上,则并不是坏事。

因为按经济学家来算,玻璃店老板因为商店橱窗的损失得到1000元收入,假设他支出了其中的80%即800元用于买衣服,衣服店老板得到800元收入。再假设衣服店老板用这笔收入的80%即640元用于买食物。食品店老板得到640元收入,他又把这640元中的80%用于支出……如此一直传递下去,你会发现,最初是商店老板支出了1000元,但经过不同行业老板的收入与支出行为之后,所有人的收入总计增加了5000元。所以商店的橱窗被打破了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上例中,为什么玻璃打碎并不是坏事呢?其原因就在于用了乘数原理。在社会经济中,增加一笔投资很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乘数效应。乘数是指最初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在这个例子中,最初的投资就是玻璃店老板购买玻璃的1000元,这种投资的增加引起的衣服店、食品店等部门收入增加之和为5000元,所以乘数就是5(5000元除以1000元)。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在经济学中,乘数效应是制定宏观政策要考虑的因素。而在管理中,某一政策的实施是否也具有乘数效应,且这个乘数效应正是管理者所追求的呢?

作为领导,要想让管理达到乘数效应,就必须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乘数效应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包括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只有当这些相应的配套措施发挥了作用后,乘数效应才可能产生功效。所谓的配套措施,是使当初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发挥的配套措施,比如企业文化等的配套。

在管理中,有一种激励政策,这就要求领导要采取诸如结果激励方法,或者过程激励方法,但这种激励政策最好的结果,也可能只是对某些具体的行为产生效果,而持续的激励或者自发的激励效果却不可能实现。因为在这里,领导者希望能够实现一个乘数效应,即一种措施产生的多重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