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毛泽东所倡导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二、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的要求,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该决定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全党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贯彻这“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关心群众、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拒腐防变,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进步,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增强信心。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律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这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这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领导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的鲜明标志。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身体力行,蔚成风气。

一般来说,领导作风的基本内容包含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五个方面。

(一)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思想作风是人们在思考、探索、研究和处理问题时,所表现的一贯性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的思想作风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并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态度和习惯。这就要求领导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锐利思想武器。进入21世纪,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江泽民同志继续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001年7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多种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继续强调解放思想对于实现在新世纪、新阶段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他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才能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顺利发展。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正确认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错误认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同时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也有不少不利的因素;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做。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解放思想与是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精髓的中国化概括。“实事求是”的原意是指按真实情况办事,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的意思。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它作了新的解释,赋予它以马克思主义的新含义。毛泽东说:对待马克思主义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简单地说,“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探寻事物的规律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毛泽东所倡导的思想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外部世界是不依赖主体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它在实践中作用于人的感官,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形成人的思想、观念、理论。认识的客体和主体及两者在实践中的相互作用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人的意识必须如实地反映它们,并在实践中遵循它们,才能驾驭和运用它们,以达到预期目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实事求是。

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时”,是指时间、时代;“进”,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向前推进。与时俱进,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揭示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向前发展。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二)组织作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组织作风是领导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领导集体在组织生活中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在组织作风方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中明确指出:“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毛泽东主席还在这篇著作以及其他的文章、讲话中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国政治生活中最直白的表述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在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部门利益与国家利益、领导利益与群众利益之间,从民主集中制角度说,毫无疑问的是前者必须服从后者。按照这样的一个原则要求,我们说中国的各级领导阶层的任何政策和决议的制定与出台,都必须通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并且都要以人民群众的正当利益与合理诉求的满足为依据、为行动的出发点和目的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等所体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所要求的民主政治的真谛。

从理论上说,“民主集中制”绝不是“民主”与“集中”这两个词的简单组拼或随意叠加,而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只有实行高度集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民主集中制”这个党和国家的基本组织原则又经常地遭到人为的破坏甚至践踏。在现实中,一些单位组织虽然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一组织原则,但是结果依然出现“个人独断专行,官僚主义滋长”这样的荒唐之事发生。我们说,其症结是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民主。在“民主”这个环节上一些人或组织将自己的“独断”置于了对“民主”的“统领”地位,所谓的“民主过程”只不过是这些人或组织走了一个“民主程序”而已。这种意义的民主,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就是要通过所谓的“民主程序”以达到对长官意志的“合乎程序的落实”。

坚持民主集中制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从制度上抵制官僚主义、家长制和特权现象,规范领导活动,维护人民民主。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党就能团结统一,战斗力就增强,革命就胜利,改革就顺利,建设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违反了这个原则,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甚至分裂,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失败。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也是这样。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贯彻得好,能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能够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这个班子就充满活力;反之,则班子涣散,离心离德,什么事也干不成。

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发挥两个积极性问题。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集体领导的问题。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反对“家长制”和“一言堂”,关键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把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形成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三是加强组织纪律问题。四是健全并执行组织规章制度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党的组织和政府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组织规章制度,如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领导办公会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现在关键是执行问题。另外,也还需要健全和完善这些制度。五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主要是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状态,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六是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问题。民主是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尤其不要忽视少数人的意见;集中是按照组织原则和工作制度集中正确的意见,而不是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

(三)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工作作风就是人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领导者的工作作风主要表现在工作中对待人民群众、对待下属和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核心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

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与群众的密切联系,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就前进、就胜利;违背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群众,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胡锦涛指出:“只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获得执政地位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使党群关系面临新的问题。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同志沾染了官僚主义的习气。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对于党组织和党员来说,不是比过去减少而是比过去增加了。”执政党之所以容易脱离群众,原因在于,执政党手中有权力,有资源的调配权,容易站在群众之上发号施令,一切依靠命令行事,从而脱离群众;执政的地位,也容易在党组织和党员身上滋长一种骄傲自满情绪,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稍微有点工作成就,就夸大个人的作用,强调个人的威信,只能听人奉承赞扬,不能受人批评监督,久而久之必然脱离群众;有的党员干部没有真正理解和运用党的群众路线,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比群众高明,遇事不与群众商量,特别是重大决策不与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做出的决策,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都是由于群众的落后无知造成的;有些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的私利,出现腐败现象,更加败坏了党群关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党越是长期执政,拒腐防变的任务就越艰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党对反腐败的艰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因为腐败的产生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党长期执政,党内一些人产生了脱离群众、固步自封等倾向;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许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腐败的滋生就有了可乘之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残余思想还侵蚀着党的队伍;有的地方和部门管治不严,思想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抓得不紧,管理和监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革命意志衰退,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这些因素的存在,决定了反腐败的任务必然是长期的和艰巨的。

(四)学习作风——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作风,一般称为“学风”,是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方式。良好的学风主要包括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等,核心是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共产党人一贯重视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是脱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还是相割裂的学风问题,看做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中取得的,党所犯的一切错误和遭受的挫折,也都是违反这一真理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结晶,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一个共产党员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党性不纯。

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指出:“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毛泽东还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毛泽东不仅回答了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且指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吃透理论,二是要搞清楚实际情况,并且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毛泽东指出,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存在着主观主义倾向。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一是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是从书本出发,轻视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经验主义是从狭隘经验出来,轻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二者表现形式虽不同,但其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只看片面不看全面,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

邓小平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他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他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好。从党的历史看,什么时候理论与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既要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错的就坚决改正,新的问题出现了要抓紧解决。看准问题和正确地总结经验,都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而判断是否看准了问题和是否正确地总结了经验的标准,又是实践。

(五)生活作风——艰苦奋斗,勤政廉洁

生活作风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领导者良好的生活作风一般体现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廉洁奉公的职业操守、清白正派的良好品质、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等方面。领导者的生活作风不仅仅是领导者纯粹的个人行为,因为它关系着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影响着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工作效能。所以,领导者的生活作风是领导作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影响其下属思想言行的一种精神力量,培养良好的生活作风,就是要讲操守,重品行,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的生活能够砥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创造辉煌的。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及时地警告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反复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再次提到了李自成的教训,并把此行比作“进京赶考”,并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防止胜利后骄傲和腐化的问题,所以在建国后保持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经受住了执政的考验。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后,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继承了毛泽东关于借鉴李自成失败的教训、注意防止骄傲和腐化的思想。2002年12月,面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胡锦涛同志在当选总书记后不到一个月,便率领中央书记处全体人员来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一定要牢记毛泽东倡导的‘两个务必’。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最终会走向衰落。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领导者在物质生活上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腐化;在精神生活上崇尚勤劳朴素,秉持乐观向上,反对好逸恶劳和消极颓废;在行为方式上坚持知难而进,奋发图强,反对浅尝辄止,贪大求洋。

廉洁奉公,指的就是清清白白,不贪不腐。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这为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党的执政地位,也容易滋长某些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脱离群众的现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外来的与内部滋生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会侵袭我们党,引诱和俘虏革命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和不清醒分子。近年来,有些地方和单位放松对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上某些制度的缺陷,使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滋生蔓延,极大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却给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深远的严重的危害,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危及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如果不能有效地惩治腐败,我们党就会丧失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会失去执政的基础,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非常坚决的。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败建设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健全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完善巡视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领导干部要增强宗旨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利益观和政绩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