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稿的意义

审稿的意义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审稿的意义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通过审稿这一必不可少的阶段,为编辑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审稿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1.审稿是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审稿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认识过程。所谓“跳进”是指审稿者首先要力图进入作者的思想层面,进入作者写作领域,思考同样问题。所谓“跳出”是指审读者应该站在比作者更高的境界,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作品。

一、审稿的意义

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书稿审读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辨别真伪优劣、探求真理的过程,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思维活动,表现出审读者处理正确与谬误、先进与落后的高超智慧。通过审稿这一必不可少的阶段,为编辑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审稿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审稿是一个科学的认识过程

审稿是一个严肃的科学认识过程。它通过严格的审稿程序,确立审稿原则,把握书稿质量。在这一认识活动中,审稿人必须对书稿内容有一个从外到内、从文笔到结构、从论点到论据的熟悉了解、准确把握过程,泛泛地阅读类似欣赏,粗疏地过目是一种不科学的态度。认识事物重在认识事物本质,审读书稿也重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书稿有无新意、研究方法是否科学、资料是否翔实可靠都有赖于审稿者的科学认真负责精神。有时对一部书稿还需要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上去观察了解,对于书稿中一些非自己所熟悉但较新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借助现代化手段如网络、相关文献检索等方法予以解决。

发现和把关是编辑审稿的不可偏废的两项任务。把关不严,出了有错误的作品是编辑失职;判断失误,埋没了好作品也是编辑失职。但是目前的编辑出版工作多偏重于前者,而对埋没好作品的编辑缺少责任追究。其实,在评价出版组织、编辑人员的功过时,要从这两方面全面衡量。只重视把关,不重视发现,容易使编辑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注意发现新人新作,只注意收集、整理名人已有的作品,容易使文化、艺术停滞不前,丧失生机与活力。

审稿是一种理性的判断活动。作者撰写书稿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特别是社会科学类书稿,作者的思想意识与其世界观紧密相联,常常站在个人立场上进行表述。编辑审读书稿时则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编辑代表的是读者群体、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因此,所出的决断必须是理性的。通过审稿,要对稿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深入了解,对稿件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作出评价,对稿件的文字表达、逻辑结构、语法修辞,包括特定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加以审视,尤其要对稿件的出版意义、价值取向,包括是否符合特定出版社的出书特色等作出明确判断。对于审读的作品决不应以作者或审读者个人的思想爱好、审美情趣来决定取舍,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审读书稿的主题思想、材料依据、论点论证力量、思路展开情况以及文章布局谋篇的能力等。在掌握稿件丰富材料之后,便可以通过各种现象进行推理和判断,哪些书稿可全部接受,哪些书稿只能拒绝,哪些书稿尽管不够完善但尚有较大开发潜力。审稿是编辑选择功能的主要体现,发现和肯定一部有价值的稿件,可以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否定一部不能或不宜出版的书稿,避免负面影响的产生,也是一种效应。

2.审读是一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劳动

审读书稿表面上看比撰写书稿容易,但就好像修改稿件比撰写稿件更难一样,审读者要“跳进跳出”。所谓“跳进”是指审稿者首先要力图进入作者的思想层面,进入作者写作领域,思考同样问题。所谓“跳出”是指审读者应该站在比作者更高的境界,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审视作品。审稿人要使推理合乎逻辑,判断得当,不但要将书稿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整理,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归纳演绎、条分缕析、反复思考、深刻探究。特别是对于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还必须熟悉知晓其他学科基本原理后才可进行。如有的医学书稿内容先进,设计严密,但对统计学方法运用不当,也还需要改进,通过审稿人发现问题后可以与相关专家联系进行修改。审读就是这样一种上下求索、内外思考的精神劳动,是一种艰苦的科学研究过程。只有在对稿件作出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之后,审稿人才会感到苦中有乐了。

3.审稿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形式

审稿过程中的创造性是在与审稿对象的特征相联系和相比较中表现出来的,书稿质量的高低也只能将其置入更高层次的文化背景中才能显示出来。编辑的审稿活动就是在专业知识与书稿特点相结合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筛选和鉴定。在这一过程中,编辑的劳动同样具有创造性。审稿人可以对书稿中的某个论述不清晰部分提出建议,对整体结构修改发表意见,其结果完善了整部书。就像某些作家所说的,编辑就像是水泥柱里光使劲不露面的钢筋。因为编辑的这种创造性是在保持与作者共同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协调统一基础上的,即双方目的是同一的。因此编辑创造性的活动空间也是很大的。从一种角度上来说,创造性的发挥是编辑审稿过程的理想境界。

从实际情况来看,出版有政治错误或质量低劣的读物,多半是由于不审稿或审稿不严而造成的。这从反面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审稿环节,否则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出版部门都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