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韩国电视面面观

韩国电视面面观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国电视面面观金在玉[1]从日本殖民时代的1927年成立第一家广播电台[2]开始,韩国的广播事业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了。这一年5月16日,朴正熙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韩国政权。这一时期是韩国的黑白电视时代,截止到1979年,电视机的普及数量约为600万台。因此彩色电视机的数量急剧增多,与之相反的是黑白电视机数量的减少。至此,韩国的电视业被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分天下。

韩国电视面面观

金在玉[1]

从日本殖民时代的1927年成立第一家广播电台[2]开始,韩国的广播事业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了。然而直到1956年才出现第一家电视机构,即由美国无线电公司韩国分公司创办的商业电视台HLKZ-TV。紧接着,1957年9月美国军用电视台AFKN-TV(American Forces Korean Network)开播。由于1959年HLKZ-TV毁于大火,之后两年,AFKN-TV是韩国人能收看的唯一一家电视台。虽然它只是美军下属的一个广播电视机构,但它所传递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以及电视模式对韩国社会和民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1960年,电视机的数量从1956年的300台增至7000台,这也为1961年年底韩国广播公司(Korean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下简称KBS)正式播出电视节目奠定了物质基础。

尽管韩国的电视服务始于1956年,但它们都并非由韩国人自己开办,所以一致认为真正意义上韩国电视事业的开端是始于1961年12月31日国营KBS电视台的开播。这一年5月16日,朴正熙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韩国政权。为了更好地宣导政策和稳固政权,他拨给KBS大量资金,创办国家电视台。同时,允许民间力量开办商业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增加了电视领域的活力,扩大了电视的覆盖范围。由此,1964年东洋广播公司[3]开通了TBC-TV,成为韩国最早的私营商业电视台;1969年文化广播公司(Munhwa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以下简称MBC)[4]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由于经济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电视系统有了完善的技术装备,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采编能力,改善了报道的质量。在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对话[5]的过程中,电视通过影像真实记录了这一历史事件,并在全国进行了即时报道。这一时期是韩国的黑白电视时代,截止到1979年,电视机的普及数量约为600万台。

1980年8月彩色电视机开始在韩国国内销售;12月开始试验播出,接收NTSC(全美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的彩色信号,韩国从此揭开了彩色电视时代的序幕。彩色的影响远远大于黑白,随着它的出现,观众的关注度大幅提高,观众数量以及收看时间也大大增加。因此彩色电视机的数量急剧增多,与之相反的是黑白电视机数量的减少。据统计,1984年底彩电的数量为417万多台,黑白电视机则降至342万[6]。同时,KBS电视台取消了黑白电视机的收视费,黑白电视逐渐告别历史舞台。

随着广播公司逐渐走上良性的运营轨道,电视节目的制作条件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大型特别节目和教育纪录片日益增加。最具代表性的是KBS的大型节目《离散家族寻亲》现场直播[7],引起了难以想象的巨大轰动,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电视的影响力。此外,韩国成功举办1986年亚运会和1988年奥运会这两大体育盛会,也给两大广播公司KBS和MBC带来发展的契机,加快了提高电视技术和整体水平的步伐。

1991年12月,由民间资本创建的首尔广播公司[8](Seoul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下简称SBS)正式开始播出电视节目,成为韩国第三大广播公司。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广泛地接收有线电视成为一种必要和可能。经过一年的试验播出,1995年3月有线电视正式开播,标志着多频道时代的开始。同年8月5日,韩国发射了第一颗广播通信复合卫星“无穷花”1号,成为世界上第22个拥有商业卫星的国家。1996年7月KBS开始了卫星广播试验。至此,韩国的电视业被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分天下。

一、电视政策和体制的演变

自1927年开始广播事业至今天,韩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经了多次巨大的时代变化。从日本殖民时代,到1945年“八一五”解放,尔后又历经1950年至1953年的同族之战(朝鲜战争),1960年“四一九”义举[9],1961年“五一六”军事政变[10],1972年朴正熙维新体制,1980年全斗焕军事政府,1992年金泳三文人政府,1997年金大中国民政府,2002年卢武铉的参与政府,及至目前的李明博政府[11]。在这波澜变幻之中,每一次政治环境的变化都会带来相应的制度或运营体制的变化,然而总的来看,变化的主要方向还是朝着言论的自由化、政治的民主化和制度的先进化而进行的持续不断的努力。

(一)威权主义时期

1961年“五一六”军事政变产生了朴正熙政权[12]。朴正熙非常善于利用媒介,对媒体实行刚柔相济政策,一方面开放了民营广播电视,允许亲政府力量开办广电节目,也允许媒体跨界经营,媒介的企业组织属性被强化,逐渐形成寡头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并以此名义控制媒体内容,清除反对力量。在威权主义的软硬兼施下,广播电视不得不屈从,采取宣传当局政策和开导国民的编播方针。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开始维新运动[13],对韩国实行军事管制。1973年2月通过《广播法修正案》,根据该法案,成立于1965年的自律组织广播伦理委员会变成一个法定机关,从此广播电视被彻底置于政府以法律为名的直接控制或间接监视之下。与此同时,国内广播公司之间也成立了韩国广播协会[14]。KBS则以韩国广播公司的名义成为政府投资的独立法人组织,由国营媒体转制为公营媒体;MBC几乎合并了所有地方独立的私营商业广播,从而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型广播电视网络。面对激烈的反维新抵抗,朴正熙于1974年1月至5月间共发布了9号紧急措施,严禁集会和言论自由。[15]

在朴正熙率领下的韩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经济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受美国商业电视模式影响,这一时期韩国的电视也深受商业主义的驱动,竞相追逐高收视率,以获得更巨额的广告利润。这逐渐产生了电视的社会责任价值与商业价值两种价值观的矛盾和对立。

1980年全斗焕又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军事政府。为了控制舆论,以及以解决70年代以来广电领域价值取向矛盾的名义,1980年11月通过了《言论基本法》(Basic Press Law),对广播电视业实行威权主义的合并措施。在此规定下,广播电视完全公营化(其实是国营化),所有的广电机构被合并到KBS体系[16],在总统监督下直接运行,这样确立了公营广播电视制度。1981年KBS购买MBC 70%的股份,实现了国家的间接控制,使其也有了公营广播电视的形态,这种形态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对各种娱乐节目、新闻节目以及宗教节目也加以种种限制。[17]另外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举措,即建立韩国广播委员会(Korea Broadcasting Committee,KBC)和韩国广播广告公司(Korea Broadcasting Advertising Corporation,KOBACO)。

根据《广播法》第20条:为了实现广播的公共责任、公共性、公益性,提高广播内容的质量,谋求广播事业的公平竞争,设立韩国广播委员会,作为韩国广电媒体的管理机构。广播委员会1980年成立时隶属于公报处[18],受其行政领导,具有国家机构性质,并非真正独立的公共机构,也不能实现广播电视的自治。

韩国广播广告公司是一个具有韩国特色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下的广告管理机构,全权代理、集中调控所有无线广播电视公司的广告业务,负责时段销售、广告计划和广告收入的分配。它成立于1981年,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免于遭遇过度竞争,保证电视节目在编排过程中不受或少受商业利益的影响。为了体现这一举措的公益性,《广播法》规定预留6%的广告收入用于广播发展基金。通过这种做法,一方面从制度上保障了公营电视公共公益特征的展现,约束了广电领域的商业化趋向,也扶持了非商业性的公益节目的制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掌控各个电视台的生存来源,政府间接地实现了对他们的控制和干涉,而且实质上也未能改变各电视台对于收视率的追求,因此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质疑。

(二)民主时期

面对国内外民主浪潮,1987年卢泰愚在《“六二九”宣言[19]中提出要促进新闻自由,并改善相关体制和措施。12月卢泰愚政府废除《言论基本法》,制定了《定期出版物登记法》和《广播法》,放松了对传媒的限制,允许私人办广播电视台,声明政府不应干涉广播电视,并取消了新闻检查。在此影响下,新闻和电视机构的数量急剧增加。1990年民营首尔广播公司成立,宣告长达10年之久的单一公营体制被打破,韩国电视公营、民营二元并立的经营模式从此确立。

政策的变化也使电视节目策划刮起了改革的旋风。1987年7月以后,KBS和MBC相继推出了深夜讨论节目,尤以KBS的《现场广播深夜讨论——等着接电话》为代表。节目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观众可以自由地打进电话参与节目,发表意见。这反映了当时韩国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的变化,引发了相当程度的关注。1988年9月修改了《国会法》,使电视现场转播国会会议变成可能,这在韩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是个里程碑,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轰动。当时国会现场电视转播的收视率几乎超过了奥运会。

1998年开始的金大中政府在言论方面坚持以媒体自主改革为基础,政府则主导新闻机构的税务调查,重新实施媒体年度报告等措施。2000年韩国政府颁布实施新《广播法》[20],统一管理所有的电子媒体。根据该法案,取消原广播委员会和综合有线广播委员会,设立新的独立规制机构——韩国广播委员会,整合原本分散在文化观光部、信息通信部、广播委员会和联合有线服务委员会的权力,顺应了融合时代的新趋势。下设广播评价委员会、节目内容审查委员会、观众投诉处理委员会、广播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南北广播交流促进委员会等。为了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广播委员会于2001年引入节目分级制度,适用于电影、电视剧、卡通、MTV等大部分节目。根据暴力和色情呈现的程度,分为5个等级[21],要求在节目中予以标记,并保证电视屏幕上不少于30秒的呈现。

2008年2月29日,随着广播委员会和信息通信部合并改组的相关法律正式生效,新的管制机构“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也宣告成立,类似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它效仿欧美和日本等国,为适应全球广播电视和通信融合的趋势而诞生,因此它的首要任务就是制定与融合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框架,负责管理韩国电视广播、通信和新媒体等产业。之前由于广电和信息通信之间的隔阂而一直没有进展的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和数字电视等技术融合产业,预计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此外,广播通信委员会也将逐步放宽报业和广电兼营的现行条例限制,制定新的传媒政策推进KBS-2和MBC的民营化,并与主管报业的文化观光体育部一起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原先的广播委员会是个“三无”(无责任、无所属、无权限)机构,没有存在的行政法律依据。此次改组后变动很大,广播通信委员会由总统直属,拥有很高的行政权限。委员会设立了1名长官(部长)级别的常务委员长和4名次官级别的常务委员。它拥有5个部门,各部门的职能如下。

(1)企划调整室:负责审查法规法令,商定国际协作,进行组织及人员的管理。

(2)广播通信融合政策室:制定和许可IPTV等广播和通信相融合的服务政策。

(3)广播政策局:管理无线广播服务许可、电视收视费、媒体经营和广播所有权。

(4)通信政策局:制定有线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终端、通信保护和隐私政策的规定。

(5)用户网络局:监管广播、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受理用户的投诉。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目前的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

img23

图1 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组织架构图

(三)关于公营、民营混合广播电视体制的讨论

如果只从经济角度来看,当前公营、民营混合的广播电视体制似乎不太合理,并不能达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从公众利益这一方面来说,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的公营电视的特殊作用不可忽视。它为丰富国民的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以后能有效担当此任务的也唯有公营无线电视。但是目前这个公营广播电视制度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根据《广播法》中新提出的国家主导广播电视体制,一部分无线电视公司实行民营化,这有可能会违背宪法原则。韩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在针对现行制度的问题提出改革目标,并对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有关公营电视的政策非常重要,因为它与所有其他的媒体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从全球范围来看,公营电视面对的理想与现实总是难以协调。原则上,公营电视应该由国民支付收视费,通过自由意志来发挥民意构建公共领域。所以最理想的公营广播电视体制是确保媒体与政治权力保持距离,通过适当的收视费用调整,形成稳定的财政来源,与民营电视公平竞争。这个方案很理想,但是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仅凭收视费根本无法维持一家广电公司的正常运作,尤其是面对竞争所需要的高昂的制作投入时。在各种媒介纷纷融合的大环境中,有关广电政策和法律的完善依然是最重要的不容回避的核心议题。

二、三足鼎立的电视格局

自1990年民营商业电视台SBS出现以后,韩国电视业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到1995年引进综合有线电视服务的时候,电视频道已经由原来的3~4个激增至30多个,频道资源不再是稀缺。2002年卫星电视正式投入服务后,电视频道愈加多样化。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韩国总共有大小165家电视公司,频道数则多达220个。观众的选择范围得以极大扩展,各电视台因此也不得不考虑提升节目和频道自身的竞争力。

(一)产业规模

面对市场的分流,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无线电视显得相对弱势,收视率不断下滑。2000年无线电视的收视份额达到40%以上,2001年下降至38.8%,此后每年都有少量地下降,至2005年上半年就停留在33.8%。与之相反,综合有线电视摆脱了初期的停滞状态,收视率一直快速提升。2001年为3.7%,2002年达到6.1%,2005年超过了10%。表1反映的是电视频道收视率变化情况。

表1 电视频道的收视率变化(单位:%)

img24

续表

img25

注:2005年是上半年资料。资料来源:AGB Nielson(尼尔森)收视率资料。

随着多频道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韩国电视市场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张。2001年整个电视市场总营业额为39848亿韩币[22],2002年由于韩日世界杯足球赛的刺激作用增加到51681亿,相比2001年同比增长29.7%。接下来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63359亿、67925亿、72832亿和83235亿,分别增长22.6%、7.2%、7.2%,以及14.3%。

然而与总体电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同的是,伴随着市场的被瓜分、收视率的不断下滑,无线电视的营业额理所当然地受到冲击。除了受世界杯的影响,无线电视营业额在2002年达到35476亿韩币,比2001年增长26.1%外,此后它的发展一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从数字上看,营业总额还不能完全表达无线电视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它逐年下降的趋势已表现得非常明显。2006年无线电视总的营业额为36000亿韩币,约占市场总营业额的43.8%,虽然数字上它依然拥有突出的市场优势,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电视媒体。然而从表2可发现,2001年以来无线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70.6%降至2006年的43.8%,远不足整体市场的一半。五年间下降26.8个百分点,递减速度惊人。

与此相反,较晚进入市场的有线电视2006年市场份额达到22.4%,增幅稳中有升。同年,一般卫星电视的占有率为4.7%,比2005年稍有回落,但从其起点2002年的1.2%来看,这并未影响到它的增长趋势。频道提供商从2001年的11.4%增至2006年的28.0%,也呈现出飞快的上升趋势。尤为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才投入使用的新媒体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以下简称卫星DMB)发展非常迅速,一年间市场份额上升了0.8个百分点,前景不容小觑。表2反映的是韩国电视产业营业额及占有率变化情况。

表2 韩国电视产业营业额及占有率变化  (百万韩币,%)

img26

注:频道提供商不包括电子商务频道的产品销售收入。资料来源:韩国广播委员会,2001—2006年《广播电视产业实况调查》。

即使无线电视拥有无偿播出、免费收看的市场优势,但由上述两表可见,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等一般性收费电视的收视率、营业总额以及市场份额都在不断增长,与此相关联的是,加入的家庭数目也在不断增加。2002年全国1600万户家庭中,加入有线电视的数目有690万,占了43%;2003年、2004年也有急剧增长,分别达到57%和69%。随着家庭数目在2006年4月增加至1800万,约有1200万户已经开始使用有线电视。一般卫星电视在2002年只有1.9%的用户,2005年即超过10%,增幅强劲(如表3)。虽然卫星DMB直到2005年5月才开通,但到2006年12月用户数就已突破100万,截至2007年9月已达到126万[23]。稳定的收费电视市场由此逐渐形成。

表3 一般收费电视家庭数目变化  (单位:户,%)

img27

统计基准:每年6月(2006年以4月为基准)。有线电视的统计基准并非加入的台数,而是家户数。资料来源:韩国广播委员会,2002—2006《广播产业实况调查》。

(二)主要电视机构

韩国的电视业分为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频道提供商和其他电视业,其中无线电视分为公营电视台、民营电视台和特殊电视台。KBS、MBC连带19个地方MBC以及EBS(韩国教育电视台)等22个单位为公营电视台,SBS和各地方民营电视等15个单位是民营电视台。下面简要介绍韩国几家最主要的电视台。

1.韩国广播公司(KBS)

KBS是韩国最主要、历史最为悠久和最具影响力的公营电视台,它的核心职责是反映社会的多元文化和声音。KBS的发端可以追溯至1927年的京城广播电台,自1961年12月31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KBS目前已经拥有3个免费播出的电视频道,即KBS-1、KBS-2和KBS国际,其中KBS-1、KBS-2属于无线电视频道,KBS国际是卫星频道。另外还有4个有线收费电视频道,分别是KBS体育、KBS文化、KBS电视剧和KBS综艺。除此之外,它还拥有18家地方台组成的电视网,在全国的覆盖率达到98%左右。

KBS-1的定位是“韩国人的核心频道”,主要报道时事、体育、教育等新闻;以受众接受程度的最大化为编播方针,着力体现公共广播的价值,关注人、环境和文化等,设定政治议程,发挥社会整合功能。为了体现国家主导公营电视台的公益性,KBS-1从1994年10月起禁止播放任何商业广告。KBS-2的定位则为“家人共享的文化频道”,以扩大受众的选择权利为编播方针,节目更趋向多元化,从大众文化到高雅文化、从商业性节目到保护国民情绪的电视剧或综艺节目,均有涉及。卫星频道KBS国际则以全世界的韩民族为收视对象,播送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节目。KBS-1和KBS-2节目的构成比例如图2所示。

img28

图2 KBS-1与KBS-2播出节目比例示意图(以2007年秋季节目为基准)

资料来源:KBS《2008年年度报告》。

根据韩国现行《广播法》第43条第一款和第五款:为了建立公正健康的广播文化,有效实施对内对外广播,设立作为国家主导广播的韩国广播公司。……公司资本金为3000亿韩元,由政府全额投资。由此可以看出,韩国公营广播电视与一般意义上的“公营”有所不同,它其实是一个由政府拥有大多数股份的政府主导的公司。KBS《2008年年度报告》的社长致辞中,提出KBS的目标是:成为一个沟通、交流和联合的平台,以凝聚韩国和韩民族的力量。这个目标体现了它宣导性、公益性的一面,也传达出它社会服务和教化的价值取向。

KBS的财政来源包括用户缴纳的收视费、播放广告的经济收益、政府补贴以及其他收入等。收视费数额经社会审议决定,由广播委员会提交国会通过后确定。目前收视费数额为每户每月2500韩币,收视费委托给韩国电力公司,与电费同时告知并征收。

根据《广播法》第46条的规定,为保持国家主导广播电视的独立性与公正性,KBS设立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各位董事来自不同领域,由广播委员会推荐,总统任命。广播委员会推荐人选主要考虑其专业性和代表性,因此董事成员多来自学界和业界,并没有任何员工董事。KBS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其公司化、集团化的经营模式。

2006年KBS整体定位为——“亚洲之窗KBS”(The Windows of Asia)。围绕这个定位KBS构建了三大重点课题:第一个课题以文化为中心,强调国家主导广播的新使命——建设亚洲水平最高的电视节目制作基地,做有深度、有人文关怀的电视节目;第二个课题放眼未来,以数字节目制作过程为基础,增强KBS数字电视节目制作的力量,开发媒体融合型服务;第三,常变才能常新,所谓变化即指持续不断地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以寻求更有效的成本和收益模式。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即文化、未来和变化。

img29

图3 KBS组织结构图

来源:KBS官方网站,http://www.kbs.co.kr。

2.MBC电视台

MBC可追溯至1961年,1969年正式播出电视节目。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个无线电视频道、5个有线频道、4个卫星频道、5个DMB(数字移动广播)频道及3个广播电台的大型媒体集团,并通过19家地方电视台构成了全国性的电视网,覆盖率也约为98%。MBC有70%的股份属于广播文化振兴会[24],另外30%由正修奖学金[25]持有,因此它属于半公营电视台,但实际上也把它归于公营电视之中。1980年KBS曾经购买了MBC 70%的股份,1988年12月,为了管理这部分资产而专门创建了广播文化振兴会。这一举措使MBC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减少了资本和政治力量施加的压力,为韩国广电产业的独立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MBC以“好朋友MBC”为口号,以给观众提供有益的信息、创造趣味和人情味为节目宗旨,力图追求公正性、信赖感、创意性、专家精神等,形成满足顾客的核心价值体系。MBC作为公营电视台,理应以收视费为主要运营资本,但现在却大部分依靠广告收入,约占到总收入的95%,导致其公营身份受到争议。而且,实现收益的最佳化是它近期的首要目标,以观众为中心被置于末位,这也容易让人质疑它的公营属性。2007年MBC(包括地方分公司)的总收入约为16650亿韩币[26]。按照《广播文化振兴会法》[27]的规定,MBC所得收益的15%要返还给振兴会,用作公益性支出。同时还要按照韩国《广播法》的规定,将其全部广告收入的4.75%上缴给广播委员会作为广播发展基金,用于促进韩国广播电视事业、艺术及文化事业。

近年来MBC为自己定位为国际性多媒体集团,以制播优质节目、强化全球竞争力以及提升集团品牌形象为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大量优秀的节目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韩国教育电视台(EBS)

EBS原为KBS所属的专门播出教育节目的电视频道(第3频道),1990年由于广电事业改革,教育频道从KBS独立出来。2000年3月根据《韩国教育广播公司法》的规定,转型为教育广播电视公司,成为一家全国性的全公营广播电视公司。它是以实现有效的学校教育,开展国民的终生教育和民族教育为目的而设立,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公营广播电视”,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目前拥有1个无线电视频道、2个卫星电视频道和1个电台频率,主要播出课外教育节目、文化节目和纪录片等。

依照《广播法》第38条第1款及第68条规定,EBS的运营资金是由广播发展基金的拨款、一部分收视费、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的补助金、提供教育信息所获得的收入、广告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所构成。2006年EBS的总收入约1610亿韩币,比上一年1664亿减少了约54亿(3.2%)。

4.首尔电视台(SBS)

SBS成立于1990年,以韩国民营泰荣建筑公司为首的31家公司合作创立。泰荣拥有30%的股份,并作为大股东掌握经营权。从1991年开始播出电视节目,标志着韩国电视产业进入公营、民营并存的混合时代。韩国目前的电视产业市场基本上处于KBS、MBC和SBS三分天下的格局,SBS是其中唯一一家民营电视台。作为后起之秀,它凭借着轻松活泼的娱乐综艺节目和青春电视剧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在韩国电视市场上赢得了一块来之不易的坚实阵地。

SBS以“健康的广播、健康的社会”为经营口号,从1991年一直使用到现在。经过20年的发展,SBS目前拥有1个无线电视频道、4个有线频道以及4个卫星专门频道(分别为体育、高尔夫、电视剧和文艺频道),并拥有9个地方电视台,构成了全国性网络。2006年它的总收入达到7759亿韩币,相比上一年的6968亿约增长11.4%。

(三)产业经营现状

以三大无线广播电视公司为例。KBS的总资产从2001年的9226亿韩币增加至2006年的11012亿,增加了19.4%。而2006年MBC的资产规模达到15020亿韩币(不包括地方台)。2006年SBS的总资产为7716亿韩币,虽然与KBS之间还存在3296亿韩币的差距,但作为后起之秀,这些差距可算微不足道。

运转资金方面,KBS从2001年的5010亿韩币上升到2006年的6482亿,同比增加29.4%;相比之下,MBC同年的运转资金达到11442亿韩币,是它的1.77倍;SBS也有6224亿。相对而言,KBS的运转资金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同时,KBS的总负债从2001年的4217亿韩元上升到2006年的4530亿,增加了7.4%。其实它69.9%的负债比率与一般企业相比,已经算负债率较低的;但与同业界MBC的31.3%和SBS的24%相比的话,那就过于高了。考虑到KBS作为全公营的广电机构,主要依靠收视费和广告收入,所以为了以防短期资金流通不畅,应该尽量下调广电公司的负债比率。总而言之,为了使经营更为自主、传媒企业反应能更为迅速,考虑无负债经营是很有必要的。

韩国电视业的财政收入来源包括广告、收视费、节目销售等。其中广告是电视产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除了KBS的固定收视费之外,随着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新型收费电视的发展,收视费将逐渐成为这些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由于制播分离的不断推进,电视产业的节目销售收入也将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1.广告收入

1963年KBS开始播放商业广告。在当时大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下,韩国电视业深受商业化的影响。尔后随着企业活动逐渐活跃,广告市场逐步成长,各私营电视台纷纷加入到争取广告利润的行列之中。进入21世纪,电视广告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有增无减。

韩国电视广告市场的总体规模随着频道数量的增多一起持续扩大。2001年电视广告营业额约为2.4万亿元,2002年增加至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8%,这其中当然脱离不了世界杯足球赛的巨大影响。2003年以后广告市场总体规模逐步恢复到比较平稳的状态,2005年达到32892亿,比2004年增长2.5%。

广告收入与电视收视率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如果收视率下滑,其广告收入也会下滑。从表4各电视经营者的收视率情况已经得知,无线电视的收视率正逐年下降,反映在广告收入上亦是如此。表4中无线电视的广告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90.9%骤降至2005年的73%,一枝独秀的无线时代彻底远去。与之相反,有线电视和频道提供商的广告市场份额节节攀升。

表4 电视经营者的广告营业额及占有率变化  (百万韩币,%)

img30

注:有线电视的广告营业额包括广告收入和电子商务手续费。资料来源:韩国广播委员会,2002—2006年《广播产业实况调查》。

具体到电视台,广告则根据节目收视率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定价销售。从收视率来看,民营SBS明显高出另两家公营或半公营的广电公司。2006年SBS的收视率达到8.4%,而MBC以及KBS-2的平均收视率才分别为7.6%和7.5%。但由于KBS和MBC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SBS仅以首尔地区为主要覆盖区域,所以尽管SBS收视率很高,2006年的广告收入也仅为5604亿韩币。相应地,KBS-2的广告收入为6675亿,而MBC甚至达到9277亿。在整个电视广告市场中,三分天下的MBC、KBS、SBS的占有率分别为37.6%、27.1%、22.7%。然而2006年的广告收入中有1193亿韩元被用于支付广告代理费,其中绝大部分(935亿)付给韩国广播广告公司作为广告交易费,仅有212亿用于广播电视发展基金。

2.收视费

除了专门的收费电视,如有线、卫星电视等,需要收取数额不定的收视费之外,作为一项特权,公营广播公司KBS也向每一个韩国家庭收取固定的收视费,每月2500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0元),以此为条件的是KBS-1自1994年10月起不再播出任何商业广告,以彰显其公共电视的性质。

3.节目销售收入

2006年韩国电视节目销售额达到363亿元,其中国内223亿,海外140亿。网络收入也由于受到新媒体行业版权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而大幅度提高,其中仅通过KBS网络销售出去的电视节目就达到135亿韩币,其中版权收入为75亿(与2005年相比有了15%的增长)。此外,通过移动通信公司网络(HanaTV、MegapassTV、Powercom等)的视频点播(VOD)服务所获得的收入也达到34.4亿。另一方面,电视节目海外出口的销售总额从2005年的4388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5272万美元,一年之内增长了20.1%,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表5以KBS为例,列出了广播电视公司财政收入的构成状况。从中可以看出即使作为公营电视,KBS每年的财政收入中依然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平均比率超过50%。受全球金融危机和韩国国内经济发展迟缓的影响,2007年的广告收入受到明显冲击,也导致KBS总体财政收入减少,比2006年下降5.1%,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其他收入类型的依赖程度正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5 KBS的财政收入构成  (单位:亿韩币)

img31

注:其他收入=转播费+国家补贴+其他广播事业收益+其他事业收入等。资料来源:KBS Annual Report,2004—2008。

(四)电视台人力状况

根据KBS《2008年年度报告》提供的资料,2007年KBS的工作人员有5287名,比2001年的5055名(总定员5324名)增加了4.6%。2006年KBS人力所消耗的费用总额为4918亿韩元,占销售成本及销售管理费的36.3%,与英国BBC预算额中人力费用占1/3的比重相似。与之相比,截止到2008年3月,MBC共有员工4361名,其中高层管理人员43人,职员3730人,合同工588人。就员工类型来看,技术研发人员人数最多,其次为节目制作及播送人员,人力费用只占到总成本的25.2%。SBS的人力费用则只有总成本的15.7%,相较之下,KBS明显偏高。KBS的员工类型(以2007年数据为基准)如图4所示。

img32

图4 KBS 2007年员工类型示意图

资料来源:KBS官方网站http://www.kbs.co.kr。

与世界其他国家主要公营广播电视公司的人力情况相比,英国BBC的19个频道的全部工作人员为25377名,平均每个频道1336名;日本NHK10个频道共11885名,平均每个频道1189名;意大利RAI(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共13个频道雇佣了11000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频道846名。相比之下,KBS的运营人力并不算太多。

(五)电视节目编排现状

“编排”并不只是简单地将节目水平或垂直排列,而是需要在节目中体现电视台宗旨和特色理念的一种创造行为。通过考察三家电视网(KBS、MBC以及SBS)的编排动向,可以一窥韩国电视行业的节目现况。

第一,节目编排的跟风现象严重。不论是从时段设置,还是节目类型设计,模仿和雷同现象都非常突出。这样必然导致节目的同质化,“造福观众”的公益性价值理念难以真正实现。除此之外,节目娱乐化倾向整体上也日趋严重,主要收视时段的节目一直存在着“娱乐增加,教育减少”的问题。KBS-2和SBS所有时间段的娱乐节目比重接近于50%。表现更为明显的是,MBC和SBS的教育节目比重分别减少了19.9%和21.8%,与此同时,娱乐节目却分别增加了23.2%和12.4%。

第二,制播分离渐成气候。为了打破三大无线电视网的垄断局面,《广播法》规定各电视台必须播出一定的外制节目(包括在黄金时间)。因此,韩国的私营独立制作公司一开始就以合法并被鼓励的身份进入电视节目制作市场。1991年开始推行制播分离节目配额制,当时为3%,1999年增加至20%,2001年三大电视网的对外委托节目份额规定又上调到40%。2005年试行了新的对外委托配额政策,在此影响下,三家无线广电公司对外委托制作的平均节目比例达到39%。但是从总营业额来看,排名前14位的独立制作公司占了全部营业额的71.4%,表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寡头垄断。

第三,高清电视节目在总节目时间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目前高清电视节目已经占据黄金时段总数的19.7%,而黄金时段的高清节目又占据了所有高清节目时间的24.8%。相比之下,具有技术特性的纪录片、电视剧和体育节目等更适合于高清电视,但电视公司对制作费用相对较低的演播室节目依赖程度更高(约占71%)。以KBS-1和MBC为参照,自主制作的高清节目比对外委托制作的要多出2~3倍。这是因为无线广电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数字化转换后,比独立的制作公司具备了更好的高清节目制作实力和环境。2012年韩国将全面播出高清节目。为了能以优质的节目内容满足不断增加的高清节目时间,迫切需要构建多元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因此,韩国政府目前正在研究一系列方案以活跃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的市场,如引导家电产业与电视产业进行合作,以及在一定时间内降低征收高清节目的广播发展基金税率等。

(六)无线电视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方案

目前,韩国无线电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因对广告的依存度过高而引发的经营危机。从无线广电公司的经济来源看,除了KBS收取收视费之外,其余都以广告为支柱收入。如表5所示,2005年KBS创下13723亿韩币的总营业额,其中收视费5246亿,占全部收入的38.2%;广告收入6536亿,占全部的47.6%。同年MBC的总营业额为6647亿韩币,其中广告收入5747亿,占86.5%。SBS与MBC情况相似,6088亿韩币的总营业额中,占87.1%的5300亿是来自广告。财政收入结构过于单一,严重依赖广告,这种情形只能使无线电视的经营变得更为困难。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巨大的广告,绝非稳定的收入来源。最近几年广告收入有所减少,固然有媒体环境变化的产业内部原因,但也可以看成是全面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必然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电视市场因为经济萧条而面临严重危机的事实,已证明了广告收入的不稳定性。所以无线电视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使收入的结构更多样化,确保广电公司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财政结构稳定了,才能从容应对媒介环境变化的现实。

为此,接下来简单介绍韩国无线电视事业者正在实行的方案。

(1)拓展频道提供商。

面对多频道的媒体环境,无线电视网正在积极实施的策略是拓展频道提供商,即除了无线电视以外,还直接运营有线和卫星广播等频道。这种经营战略属于多角化战略中典型的“水平多角化”[28]。通过频道提供商的拓展,可以多次重复利用已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充分发挥已有人力和设施的作用。之前发展一直非常缓慢的原因,一是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二是政策上有严格限制。直到2000年以综合性的《广播法》的制定为契机,无线电视公司才得以有机会大胆扩张他们的事业,因此频道提供商的拓展在进入新世纪后达到高潮。其中最活跃的当属民营广播SBS。

根据SBS的判断,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国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体育、娱乐等活动亦会越来越关注,所以他们力推体育频道。源于对高尔夫认识的转换,且以快速发展的高尔夫市场为背景,SBS于1999年6月收购了韩国高尔夫频道,于2000年3月将其更名为SBS高尔夫频道。2000年2月又收购了归国民体育振兴公团[29]所有的韩国体育频道,更名为SBS体育频道。2000年5月又从广播委员会得到了足球专门频道的承认。

MBC也不甘示弱,为了把自身丰富的节目资源充分提供给有线和卫星电视,创建了名为MBCPLUS的频道事业专营公司。MBCPLUS建立后,于2001年3月与ESPN(卫星体育电视网)合作,开办了MBC-ESS体育频道。同时,MBC也接收了cheiljedang-corp集团[30]的戏剧频道(drama-net),并曾收购时装频道LOOK-TV,但在2001年5月将其更换为游戏频道——MBC游戏。

KBS于2001年3月成立了SKY-KBS,运营体育和电视剧2个频道。2003年6月改名为KBS-SKY,后又改成KBS-N。2005年9月它接管了KBS自身运营的韩国文化专业频道KBS-KOREA。2006年11月,开通了QUIZ(猜谜)及综艺风格的有线频道KBS-Joy。

总的来说,无线电视网实行的拓展频道提供商战略算是比较成功的经营战略。由他们运营的频道目前在全国102个有线电视系统上都有播放,收视率也比其他频道高出很多。仔细分析2003年到2005年3年间无线电视所有频道营业额的变动过程,就可发现这部分营业额的增长速度相当迅猛,而传统营业额几乎在原地不动。

毋庸置疑,没有任何一家独立的节目制作公司能够超越三大无线电视公司的节目制作能力。因此很多人对此都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以如此不对称的优势进入频道提供商行列并进行扩张,会阻碍整个电视市场的良性成长。他们虽然能为本公司的经营发展作出贡献,但同时也很有可能限制电视频道及节目内容的多样性。而且不公平的是,很多在收费电视中播出的节目,也会通过免费的无线电视播出,这样重复的节目流转,极有可能导致“一个来源,多种用途”[31](One-source,Multi-use,OSMU)的多元化战略的失败。

(2)节目多重销售。

处于多媒体多频道时代之中,又面对着网络基础设施完备的通信运营商相继进入广电市场,无线电视想要继续维持在这个市场上的稳定地位,是不大现实的。从有效的经营战略来说,当凭借新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出现时,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只能充分发挥新媒体难以赶超的优势,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线电视的这个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拥有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所以,即使通信运营商以媒体融合为契机进入电视市场,也难以挑战电视公司节目制作的优势地位。在这个意义上,通过节目多次销售创造财政收入对无线电视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频道数目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目前已加入各种有线网络的可用数字频道达到数百个。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在形成信息在线使用的技术基础同时,无限制的频道使用环境也随之出现。电视产业现在面临的不是节目内容的“容器”不够的问题,而是如何在过剩的“容器”里盛下足够有价值的内容,形成以节目内容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的问题。换句话说,需要开始从“以平台支配内容”的时代转换至“以内容支配平台”的时代。随着节目制作产业的发展,这也可以看成是有利于节目多重销售的一个契机。

(3)推进无线电视的数字化。

与无线电视等传统电子媒体不同的是,卫星电视在一开始就是以数字媒体的身份粉墨登场的;有线电视也制订了在2010年全部转换成数字媒体的计划。面对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无线电视也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换。其实无线数字电视很早就进行了试验广播,2001年10月份开始在首尔市范围内正式播出。然而数字化的转换过程无疑要有大规模的投资,这给各个广电公司都提出了难题。截止到2005年末,无线电视网共投资了约5983亿韩币,其中KBS为2996亿,MBC为1139亿,SBS为1403亿,EBS为445亿。但这还远远不够,将来所需的资金依然是天文数字。原则上,这笔资金应由各广电公司自己出资,但在目前的情形下,他们很难有能力按照计划需要拿出足够的资金,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广播通信委员会将和政府商定具体的援助方案。有可能的援助措施包括:改善不合理的广告制度,适当提高收视费,减免电视节目进出口关税以刺激海外市场,降低外国投资者税额,并由广播发展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32]以及家电公司提供专项援助等。

(4)商议中的方案。

由于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多频道的出现,无线电视在不可避免地失去垄断地位的同时,也遭受着其他的困难。前面已经提到,韩国无线电视目前所面对的最大困难是“财政危机”。由于作为主要财政来源的广告收入减少了,广电公司的状况普遍不容乐观。为此各个公司都精简或改编了机构和人员,以提高经营效率。正在商议中的各种增加广告收入的方案有:实施24小时播出制、控制广告总量、适当提高广告单价,允许插播广告,改善广播媒体的广告代理制度,等等。

同时为了有效发挥无线电视台的节目制作优势,有的无线广电公司开通了有线电视频道,有的进入网络VOD(视频)点播服务等新领域,以实现节目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努力也许能消除部分眼前的财政危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无线电视之所以出现危机,并不是由于一时的经济萧条或者经营失败,而是伴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媒介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播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丰富多样的媒体和频道,过去相互独立的产业领域之间逐渐模糊界限,新的经营者不断进入这个开始融合的市场并展开激烈竞争。在这种状况下,无线电视市场的逐渐萎缩是很正常的。

(5)坚持无线电视的公共身份。

以上是从经济方面探讨无线电视所面临的经营危机,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只是从这方面来关注和考虑这个问题,所以提出的方案也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上。但是如果仅以市场为尺度来看待无线电视的经营问题,那是十分危险的。评价的标准不应该只有效率性,也应注重适当性。可以说财政以及其他方面的危机掩盖了无线广播本质上的“身份危机”。无线电视的身份不应该只是市场主体,也不应该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应该是一种公共价值的承载与呈现。因此,即使从技术上解决了频道的稀缺性问题,以及从效率上避免了市场的失败,也就是说,即使有再多样化的频道和再新型的融合服务,也不能说电视媒体的公共价值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如果在以技术和实用为中心的现实环境中,无线电视贸然摒弃了其公共性的义务和责任,卷入商业竞争的漩涡,那就等于抛弃了它的“公器”身份。所以,如果不解决身份危机,确保国民对无线电视存在的意义认同,那将会引发更大的经营危机。

三、电视节目的海内外营销及影响

(一)国内节目市场的形成

韩国国内电视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没有稳定的后续市场。制作出的节目几乎都只是一次性消费,因为韩国国内生产的电视剧数量众多,很少有重播,尤其对于KBS、MBC、SBS这样的大型广播公司来说,即使有重播,也只是其他子公司或者私营小广播公司的二次或三次售卖,价格非常便宜。因此节目非常倚重首播市场及其带来的广告收益,而首播市场的收视率状况与整个电视剧的收益直接相关。这样造成了电视剧市场收益的不稳定,规模也相对较小。加上各广播公司总部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往来,电视节目市场一直没有形成正常的市场价格。

韩国直到1995年开通有线电视之后才在国内形成了电视节目市场的概念。进入2000年后,各电视公司争先恐后地成为节目供应商,韩国电视节目市场开始快速发展。随着长期库存的节目出现在市场上,节目的生命周期也渐渐加长了。2006年国内的销售收入达到916亿韩币,比2005年的660亿有约39%的增长;流通数量达到40511集,相比2005年增加了17%。但是,拥有强大节目制作实力的无线电视公司依然主导着韩国电视节目的销售市场,他们占据了85%的销售份额。而购买市场则以广播频道经营者为主,他们占购买总量的66%。

韩国人情感丰富又喜欢讲故事,所以对电视剧尤为钟爱。这种偏爱从各个电视台的收视排行中可见一斑。一般情况下,“Top 20”中一定有五分之三的电视剧。广播公司自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制作方针明显偏向电视剧。光是三家无线广播公司(KBS、MBC和SBS)一年制作的电视剧就超过50部,总时长超过1000小时。在播出上,以2006年8月为基准,韩国三大电视台(KBS、MBC和SBS)4个频道(KBS-1、KBS-2、MBC和SBS)播放的电视剧每周达32集(4750分钟),占全部节目时间(33250分钟)的14.3%。所占比率最高的是MBC(10集/1405分钟),达到17.1%,其次分别为KBS-2(11集/1390分钟)占16.9%、SBS为14.4%(6集/1200分钟),KBS-1是9%(5集/755分钟)。三大无线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剧类型,按照数量多少排名分别是喜剧、家庭剧、爱情剧和历史剧。这4个体裁占据了全部电视剧的78.1%,节目时间长达3955分钟。韩剧最具代表性的短篇连续剧一般为16集,但也有根据收视率情况而延长到20~24集的情况。不可否认的是,韩剧正在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力图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寻求变化和突破。

(二)海外节目市场的勃兴

近年来韩国节目以中国和东南亚为中心向世界扩散,形成一股滚滚而来的“韩流”。研究最近几年电视节目的进出口记录,可以发现自1999年以后,平均每年的出口数量都呈现41.8%的高速增长态势。1999年之前电视节目的进出口贸易比例是2.3∶1,严重入超。经过几年持续地大幅增长,2002年终于以0.87∶1实现了贸易出超,到2005年进出口比例达到0.4∶1,贸易结构显著改善。这样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韩流规模的量化扩张上,还有韩流的持续扩散之势。

1.电视剧独领风骚

考察实际出口的节目内容,电视剧明显是出口的主力军,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这三年中其在全部出口额中的比重分别为95.5%、96.2%和94.3%。不仅如此,电视剧的出口价格也比其他类型要高很多,一般是纪录片的2倍、娱乐产品的4倍以上。与2000年初韩流刚刚出现时的500美元/集相比,目前超过4000美元/集的电视剧价格可谓是惊人的暴涨。价格的急剧上升是否会削弱韩剧的竞争力?时间似乎并未对这一问题给出明显肯定的答复。有意思的是,出口的收益比重已经超过了国内市场的消费量,海外市场成为韩国电视剧最稳定的销售市场。

由于亚洲市场中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与韩国有着相近的地缘关系和相似的文化背景,能更容易地接受其电视产品所传达的内容,所以韩国影像节目的海外出口过于倚重亚洲市场。以2005年为例,出口海外的节目中有95.3%是输往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尤以日本(60.2%),中国台湾(11.4%)、中国大陆(9.9%)、中国香港(3.3%)为主。但是这种现象并非因为其他地区的进口减少,而是总的出口规模一直在普遍增长。从这个角度看,韩国节目在新开辟的亚欧市场如菲律宾、泰国、柬埔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等国,出口数量和收益都相应取得了增长。

从表6中可以看出,2005年全年韩国节目出口总数为28867集,收入超过1亿美元,进口20265集,花费4300多万美元。相较之下,2005年明显出超,韩国节目的海外销售情况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其中由无线电视公司出品的节目功不可没。

韩流现象不仅体现在电视剧方面,也凸显于电影市场。韩国电影的出口量自2002年以后直线上升。但是同时也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以后韩国电影的单价暴跌,导致出口总金额受到影响,大幅下跌(见表7)。

表6 2005年韩国电视节目进出口统计表

img33

注:3家无线电视公司(KBS、MBC、SBS)都包括了总部和子公司的全部销售额。资料来源:韩国广播委员会2006年《广播产业实况调查》。

表7 2002—2008年韩国电影出口统计表

img34

资料来源:《2008年韩国电影业结算》。

另外,过于倚重亚洲市场的现象也适用于韩国电影。还是以2005年为例,分区域来看,亚洲地区占了韩国电影出口总量的87%,表现出很明显的集中现象。其中日本约占80%,偏重程度更为突出。

2.明星魅力不容忽视

是否有明星出演,是节目是否适合出口的最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分析过去10年中向海外出口的电视剧,75%都有明星出演。当然,不同国家之间还是有少许的差别。如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播出的韩剧里,明星出演的情况各为93.9%和87.3%,日本也有83.5%。相反,在中国台湾和越南播出的韩剧中,明星出演的才各占56.1%和64.4%,表现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差异。也许可以这样解释,中国台湾和越南进口的韩剧较多,韩剧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比起是否有明星出演,人们更注重韩剧的内容本身。

3.韩流影响的地区差异

韩剧《秋天的童话》、《冬季恋歌》、《大长今》等在中国大陆地区掀起了阵阵热潮。但是自2006年以来,再未出现能够取代《大长今》的优秀作品,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05年6月出台了强硬政策,要求对韩国音乐和电视剧的播放进行限制。韩剧播出的频率迅速降低,进一步的扩散遭遇瓶颈,因此关于韩剧日渐萧条的看法越来越被人接受。进入2007年,韩剧依然未能走出困境。但出人意料的是,娱乐节目如《情书》等却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情书》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观众的喜好而制作,但结果却穿越了语言障碍,成为中国观众喜欢的节目。这说明即使存在地域的限制,韩流依然可以通过新的形态表现出来。

在香港地区,随着三星、LG等韩国大型企业在港的知名度日益提升,韩国经济也对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与此相反的是,韩国电视节目却在香港日渐式微。香港人已经接触了太多“MADE IN KOREA”的节目,眼下他们开始抱怨韩剧的“无聊和沉闷”。为了能使韩流在香港继续下去,亟须开发新的能吸引香港人眼球的节目类型。

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政治外交方面来说,越南境内的韩流对两国的关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相比,没有哪个国家能像韩国这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得到越南政府和国民的好感,热情地接受包括食物、服装等在内的与韩国相关的事物。2007年《朱蒙》、《玻璃之城》、《天国的阶梯》、《葡萄地里的男人》、《尚道,上学去》等韩剧都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除此之外,印度尼西亚也是一个正在不断壮大的市场,它们对韩国节目的需求与日俱增。Indosiar[33]、ANTeve[34]、JakTV[35]等全国性的电视台都在播放韩国节目。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在此地的推广,韩剧可以此为基地,摸索向伊斯兰市场进军的经验。

2004年,《冬季恋歌》在日本引爆韩流,但是从2006年开始日本对韩剧的进口急剧减少,由此造成韩国国内影像节目制作公司锐减。与“哈韩”相伴而来的,也有“恐韩”。漫画书《嫌韩流》[36]于2005年7月26日在日本网上书店亚马逊上开卖,里面公然歪曲有关独岛[37]、近现代历史等问题,非常直白地表示出对韩国及韩国人的厌恶。对此,有人认为是韩流从过热逐渐步入理性平稳,也有人认为这是韩剧神话的破灭,两种观点并存。但不可否认,正因为韩剧的影响使日本国内对韩国的关注程度迅速增加。与此同时,韩国演员出演日本电视剧或电影也成为一种新的韩日交流模式。

在中国台湾,面对韩剧进口数量的激增和价格的暴涨,当局于2005年7月迅速做出反应,开始征收20%的进口关税。

但是也有人指出,因为版权问题的限制以及大量盗版的存在,韩国从韩流中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并不多。尤其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盗版活动猖獗,存在严重的非法复制和盗用商标代理权的现象,这些都制约着韩国影视节目及其他商品的出口。由于出现了非法复制品,商品即使已在出口的途中也曾不得不解除合约。

(三)韩国电视节目振兴方案

从商业角度出发,为了改善目前韩国节目市场的环境,最大化电视剧的收益,首先需要改变节目制作者的思路,即采用商业化思路。第一,用于电视剧制作的投资必须有明确的回收计划,事前做好具体企划。第二,实行PD[38]收益共享的制度,提升PD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另外,培养具有市场判断力和票房号召力的专业人员。除此之外,对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由此获得的收益,必须投入到新的制作上,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1.节目内容方面,加强故事素材产业的开发力度

为了回应韩剧素材有抄袭之嫌的说法,电视剧制作者开始在全亚洲范围内寻找原始的故事素材。由于开发新的故事需要时间和财力,所以必须制定详细的赞助方案。为此,方案制定者们正在研究好莱坞的剧本和节目赞助措施。为了尽可能地扩大文化交流和减少文化冲突,国家之间的相互协作不可避免,但更重要的是要超越国界,形成普遍接受的能产生共识的新故事。之后有些新故事获得了成功,在影视市场上刮起一阵热潮,甚至产生了大量的模仿或翻版之作。但总体而言,人们的需求是多元异质的,再多的新故事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情感需要。不过从长远来看,过分地使用新奇素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而需要慎重考虑。从这个角度看,改编已经获得成功的老电视剧,赋予其符合现代的审美标准也是可取的,换句话说是“旧瓶装新酒”。

2.完善版权法规

有关版权法规不完善是韩剧出口的最大问题。以日本为例,韩日之间节目的进出口交易主要依靠企业之间的协约,并没有相关的明确法律保障。所以双方VOD、IPTV版权的交易问题始终模糊不清。随着近来电视剧制作的升温,虽然对外委托制作非常活跃,最高已经达到70%的比率,但是在版权问题上无线电视公司与独立制作公司之间依然存在不平衡。因此无线电视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应对措施,以免被版权问题所束缚。

四、融合时代的数字电视

世纪之交,各种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随着通信网络的拓宽,数字技术的发展等,韩国逐步进入一个广播和通信相融合的数字时代。2000年12月,韩国政府批准成立了韩国卫星广播公司(KDB),开播了70多个卫星数字频道。2001年10月,KBS首次引入了无线数字电视,以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为契机,三家主要的无线电视网(KBS、MBC和SBS)全面开播了数字电视节目。

通过卫星传输的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也于2005年1月开始试播,同年5月1日正式播出,6月开始播出付费频道,韩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数字多媒体广播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同时,经过4年多艰苦的技术攻关,韩国独立开发出便携式移动广播(Digital Mobile Broadcasting,以下简称无线DMB),于2005年12月1日也开始了世界最早的商用服务。另一典型的广播通信相融合的服务是基于网络的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韩国政府十分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使在最偏远的农村地区,宽带网络的覆盖率也已经高达98%;家庭宽带普及率目前已经超过80%。在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备的情况下,2007年7月韩国通信(KT)[39]推出了IPTV业务“Megapass TV”,积极地走在了IPTV事业的前列。

在这样一个广播通信相融合的时代中,韩国电视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有线电视产业与无线电视等其他类型的广播电视媒体一起,迎来了数字时代多媒体多频道的挑战。目前通信公司已经能够基本满足使用者对家庭通信服务所提出的各种要求。从电话线到超高速网络,及至如今的影音服务设施,通信公司在不断地提升技术改进服务。然而广电行业却面临着资金相对短缺的困难,以至于对在无线、有线以及卫星平台以外的其他平台同时投资显得有心无力。

无线数字电视已经在部分大城市开通服务,并以2012年为目标计划全部实现数字化的转换。在将传送网络数字化的同时,最迫切的任务是把现有用户的模拟电视顺利地转换成数字电视,然后通过开发附加服务,建立稳定的收益模式。在模拟电视时代,有线电视产业把提供超高速网络作为附加服务。它通过自身铺设的线路,同时提供电视节目和超高速网络服务。根据2006年4月的统计数据,有98家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40](System Operator,简称SO)以及12家有线电视播送运营商(Relay Operator,简称RO)能够提供超高速网络服务,分别占到95%和7.5%。而且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韩国国内掀起了网络热潮,超高速网络服务从而可被用于增加有线电视公司的收入。但除此之外,就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附加服务了。

(一)数字有线电视

2007年11月在全国103个有线运营商中,计划或已经实施了数字有线电视服务的SO有100个,占有线运营商总数的97%。这与地区无关,所有地区的转换比率都比较类似。2007年4月,有超过1200万户的家庭使用有线电视,其中一般用户约占13.5%,数目超过160万户。大约1/3的一般用户转换成了数字电视。

随着有线电视向数字化的转换,有线电视公司打算采用一直评价很低的收视费制度,这是比较现实的。目前数字有线电视的收费价格在15000~25000韩币(折合人民币为70~130元)之间。据2007年3月的统计数字[41],模拟有线电视用户中有24.9%的用户支付的费用在6000韩币以下,60.8%的不到10000韩币。这样看来,有85%左右的家庭对收费电视的消费处于不到10000韩币的低消费水平。为了促进用户订阅,大部分有线电视运营商给数字有线电视的套餐会比模拟电视的套餐捆绑更多的频道内容,其中捆绑最多的内容是电影。

在数字广播时代,有线电视产业面临着向数字转换这一大难题,可以说,在短时间内通过投资成功建立起了有效的协作系统。大多数有线运营商,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数字化转换。有线电视也按照无线电视的数字化转换方式,在增加数字服务内容的同时,减少模拟服务的内容。同时,为了消除观众的不满,提高观众的选择权和满意度,有线运营商准备更加细分现在所提供的服务。

1.多样化的套餐选择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转换成数字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有线运营商正在开发多种价格和频道组成的各式各样的套餐。目前大多数模拟用户都选择支付低于10000韩币收看30~50个频道的套餐,那么,如果只追加一点费用就可以得到基本的数字服务内容的话,应该是可以得到观众的关注和接受的。如果能把目前超过1300万的有线电视用户成功地转换成数字用户,那么有线电视便能如卫星电视或者IPTV一样,在收费电视这个市场上获得稳固的一席之地。

2.向通信市场出击

在能预见的将来,通信经营者会进入电视产业市场,而电视产业经营者也会向超高速网络和网络电话市场进军,两者所提供的服务几乎一致,竞争必然异常激烈。有线电视和IPTV两者提供的服务也将非常类似,但是在资本方面地区有线电视公司根本不能与占有极大优势的大型通信经营商相提并论。可以预计他们之间的竞争必定非同寻常。

3.扩大附加服务的使用范围

随着用户对数字电视环境的逐渐熟悉,有线电视运营商如果能有效地利用VOD或数字广播等附加服务的话,就可能形成稳定的赢利模式。VOD服务也将会成为今后IPTV的主要内容,因而需要确保节目的多样化,在提高节目质量的同时,考虑实行定额制,根据用户自己的使用量来确定应该承担的费用,以尽可能地减少用户的负担。如此数字化电视的市场战略是为了纠正过去的不合理方法,摆脱之前由于低价战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若数字电视只是单向的信息提供,它将只能带给观众一时的新鲜感,时间长了兴趣也就慢慢消退。如果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数字电视定能成为有线运营商的主要赢利来源。为此,韩国政府目前正准备建立一个事业机构,直接管理全部的数字电视节目,实现“一站式”服务。

(二)数字时代对无线电视的审视

随着无线电视逐步转换成数字信号,多频道服务体制也同时发展起来,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无偿播出的无线电视所具有的意义。如果仅仅依赖制度保护无线电视的影响力,或者只是着眼于利润,那公营电视台就没有无偿播出的必要了。各媒体企业为了实行有效的经营战略,引导制定有利于自身与其他媒体竞争的政策,从而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确定无线电视的正体性[42],这比以服务多元化为目的的企业战术更为重要。

无线电视公司强调无线电视是无偿提供的,所以为了公共的利益应当受到保护,而且认为只有无线电视才能充分地执行公益的社会责任。与此相反,有线电视认为无线广播的数字化业务,例如多媒体信息系统等已经威胁到了收费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逐渐被人们接受,覆盖率分别超过全部家庭的70%和10%,而且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用户也在逐渐增加。除此之外,网络电视服务提供商Hanaro Telecom[43]的hanaTV提供服务后,IPTV开始普及,这样的话,就有90%左右的韩国人口在使用收费电视服务。所以,从普及服务的角度特别对待无线电视的主张,越来越没有说服力了。虽然无线电视现在还处于比收费电视更有利的位置,但是考虑无线电视的存在意义已刻不容缓。

对无线电视来说,向数字化转换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转换过程中,数字化环境既是其外部环境又是其内部环境。无线电视公司已经把方向定为积极利用数字化环境,提高其价值。KBS和MBC已经分别以韩国数字卫星广播的第二大股东(占股份10.7%)和第三大股东(占股份6.4%)的身份参与无线DMB的建设。在2005年12月正式开通无线DMB服务时,KBS、MBC、SBS无线电视网三巨头已全部参与进来。与之一起的还有YTNDMB,韩国DMB、UIDMB等3家非无线电视公司。无线DMB虽然部分地起到了作为无线广播后续市场的作用,但截止到2006年9月共计投资了1167.5亿韩币,而广告收益只有10.96亿,前景不容乐观。

网络和收费电视正逐渐替代着无线电视所起的大众媒体的作用。数字融合时代的无线电视究竟应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试图得出一个最低限度的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开发和发掘收费电视难以接近的无线电视的原有素材,并将其规范化,也是一个检验无线电视正体性的方法。

五、结束语:韩美FTA与韩国电视的未来

2007年4月2日,韩美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是韩国有史以来达成的影响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韩国现行《广播法》第14条对外国资本的投资限制为“不能超过有关法人的股票或股份的49%”,但韩美FTA生效3年内,通过国内法人建立的频道经营者所拥有的股份允许突破50%直至100%(新闻报道、综合编辑、网上购物方面除外)。这虽然还是对外资直接控制韩国国内频道事业有所限制,但更意味着外国全资公司可以通过在韩建立子公司来运营韩国国内的频道事业,也意味着允许持有现有频道事业100%的股份。在节目配额方面,无线电视依然维持现状,频道提供商规定播放的国产节目比率有所降低,电影从目前的25%降至20%,动画从35%降至30%。另外,某些特定国家的节目在播放的全部外国节目中不允许超过一定比率,但个别国家如美国可以从目前允许的60%增加为80%。此规定适用于所有的无线、有线以及卫星电视节目。除此之外,还没有明确限制外国节目的重播,但配音复制和在地方台播放广告是不允许的。韩国国内广电市场的开放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

FTA的签订为韩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存在使韩国经济成为美国市场附庸的风险。韩国电视市场总体规模约8万亿韩币,仅占国内生产总值(779万亿)的1%。与通信事业相比较,广电公司的收入结构非常脆弱,没有一种可以减轻自由市场冲击、维护社会价值稳定的防护机制。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相当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的总和水平,是韩国经济规模的16倍。美国传媒产业总规模892万亿韩币,其中电视产业规模为73.9万亿,节目制作市场规模为33万亿韩币,几乎都是韩国市场的10倍以上。两国电视节目的交易量差距更为惊人。韩国出口美国的总额为44万美元,而从美国的进口总额达到4700万美元,出口只有0.9%,进口高达99.1%,比例严重失调。虽然韩国很早就导入了DMB、IPTV(网络电视)、WIBRO(无线宽带服务)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但真正能通过这些平台流通的节目少之又少,其中大部分都依赖于无线电视网以及海外进口节目。美国的电视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1.9%,韩国仅为1.6%。这必然会导致节目资源过度依赖美国,目前韩国进口的海外节目中有67.6%来自美国。可以说韩国的传媒产业相对于美国无任何优势可言。

关于韩美FTA协定,持肯定意见者认为,通过引入正规合法的资本,可以扩大对国内电视产业的投资,反过来又激发外资追加投入,这样可以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利于增强国内电视产业的实力。另一方面,借与美国传媒巨头融资的壳,能提高韩国国内传媒企业的知名度,然后又刺激另外的资本投资,实现双赢的目标。在此过程中,韩国传媒企业可以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更多的市民团体或者利益团体都激烈反对。“狼来了”的反对之声不止来自于农业部门,也来自与协定内容有直接关系的电影、电视等文化产业领域。他们认为这可能导致这些行业的没落,因此弥漫着悲观的抵抗情绪。尤其从IT行业看,在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完全开放即将成为媒介产业主体的基础通信领域,他们也许将面临被挤垮的危机。2007年韩国节目制作产业的总销售额(除网上购物外)约2万亿韩币,根据韩有线电视协会的预测,至2011年市场正式开放的时候会增加到5万亿左右,直接损失约占总销售额的70%。因此对美国资本的进入深感悲观和忧虑。

然而要预测这项协定对韩国电视产业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绝非易事。虽然韩国国内市场乘韩流之风持续成长,并且跨入亚洲电视节目的强国之列,但是美国也有可能出于本国市场饱和、需要开辟新市场的目的出发,准备积极进入韩国电视节目市场。

总的来说,由于大量外国资本以及美国媒介集团的进军,韩国电视产业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后果。首先,由于国内电影电视、动画等节目配额的减少,进口增多而抬高了版权费用,导致韩国节目制作产业收益减少。其次,正在成长中的新媒体节目制作存在的基础有可能被破坏。如果美国进口的节目增加,那么势必会对韩国本土的节目制作公司产生消极影响,发展到后来,只能从老牌无线电视网购买节目进行编辑,原创的制作逐渐消失。与此同时,美国节目通过国内企业投入庞大资金建成的新媒体平台,也会迅速流通起来。最后,由于实力不敌导致本国节目制作产业衰败,转而彻底依赖美国。随着节目版权费用的上涨,电视经营者只能削减数字化转换和用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投资,从而导致恶性循环。除此之外,由于电视市场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通过重播市场进行进出口流通的部分频道提供商将会破产或被并购,使失业人数增加,最后导致海外市场萎缩等。

在电视市场上产业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美国的媒体企业进入韩国市场,对信息、文化、知识、娱乐体制的冲击将更加激烈,而流行节目同时具有利润获取和文化渗入的双重效应。如果是这样,韩国的电视产业将会变成美国征服亚洲市场的先遣军。因此我们通过韩美FTA与美国进行电视节目交流,可以说对韩国几乎没有实际效用,而只能给美国创造更多的利益。

对于开放电视市场,韩国最好的应对方案是培育实力强大的传媒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在与美国媒体节目的竞争中不被挤掉,才能守住韩国的广电市场。韩国政府并不惧于出现这样的大型媒体企业,反而努力为此创造有利的条件。韩国媒体企业制作出优质的节目,然后提供给受众,这才是最适宜的应对方案。

1.明确国产节目的播出规制

跟目前专门规定的一样,在电视播出时间中要有一定比率的时间播出国产节目。但是现在有些频道,却将国产节目放在很少有观众观看的深夜播出。为此,韩国准备导入黄金时间配额制。如对主视听时间段里播放国产动画片给予优惠等。举个例子,如果在下午6点开始到晚10点间播放新制作的节目,播放时间可以150%来计算。

2.全力培育实力强大的节目供应商

首先,放宽对节目供应商大型化的限制。目前韩国政府正在考虑缓和限制节目供应商横向或纵向联合,以及放宽或废除对公益性频道制度、公益新闻、宗教频道的义务播送等频道编排的规定。

其次,重启节目供应商的原创制作制度。韩国在1995年导入有线电视时,曾给节目供应商规定过10%的节目制作义务。因1998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外汇危机,节目供应商处境变得困难,1999年初修正《有线广播电视法》时废除了此制度。如今有必要重新启动能够使节目供应商制作节目的强制方案。可以采取在总营业额中规定一定比率的部分用于节目制作,或者规定一定比率的编辑时间要用于原创节目编辑的方案等。使节目供应商的节目制作义务化,以提高节目竞争力。

如果要通过节目供应商直接制作节目来获得收益的话,首先需要改善有线运营商与节目供应商之间的节目契约,特别是改善收视费的分配。虽然广播通信委员会规定,收视费分配比例少的有线运营商将不能继续运营,但是这对节目供应商的收视费分配比例并没什么改善,反而有些运营商利用台前台后的交易,钻空子投机。还有的运营商正在讨论上调用户收视费。据消息称,有线收视费目前为5000~6000韩币,也应该需要一定程度的上升。如果收视费分配比例提高以后,节目供应商的原创制作可能就不会产生赤字了。

再次,扶持节目供应商的节目制作和出口。建立节目供应商制作中心,以避免因没有制作设备而停止制作。由韩国广播振兴院运营的首尔市上岩洞DMS(data management system,数据管理系统)规模虽小,但目前完全可以满足需要。制作中心为了制作高清节目,正不断扩充装备和设备。同时其他已经拥有制作设备的节目供应商也正在进行数字转化,需要大量的投资。目前的数字化政策以及援助也在展开之中,但都以无线电视网为中心。但一般节目供应商实力不济,更需要政府在财政、税务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设备的数字化。只有节目供应商做到了数字化,才算真正有了数字化服务,用户才能得到价格低廉的数字化节目。为使节目供应商具备制作高清节目的能力,韩国政府购买数字化设备时进行税制优惠的方案也在讨论中。为了引导节目供应商的节目制作,广播通信委员会广播节目制作费专项拨款2007年度增加到143亿韩币,计划进一步发掘优秀节目。有些优秀的企划案,因制作费或者其他等原因难以制作,在进行支援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宣传公益节目的契机,并强化电视的公益价值。

韩国节目供应商制作的节目不多,其中大部分都是难以重复利用的新闻、游戏、围棋、综艺等。节目供应商不具备自主进行节目出口的能力,也没有专门的分管部门。未来海外出口节目的增加,需要大力支持节目供应商向海外市场进军,并促进成立代理节目供应商节目出口的组织。值得高兴的是,现在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和韩国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也能够从事电视节目出口和参与国际贸易博览会等工作了。同时为了使电视节目能够顺畅流通,韩国广播影像产业振兴院正在建立有关的信息情报系统。

3.扶持独立制作社

节目供应商的节目更多的是对外委托制作,所以要求这些对外委托制作的独立制作公司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政府长期呼吁大力发展独立制作公司,但目前大部分依然是作为无线电视公司的一部分,实力非常不济。所幸的是电视剧制作公司已经成功摆脱了作为无线电视公司附属部门的角色,变成独立的企业并成长为有竞争力的制作者。独立制作公司在以后的广播节目制作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大力支持和建设。

金在玉,韩国朝鲜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传播学硕士,现任职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曾任职于韩国文化公报部(现文化部)新闻科、报纸科、文化保护科、舆论科、新媒体科、管理科等部门,2004年任韩国国政弘报处行政事务主管,2005年8月—2006年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做研究学者。

【注释】

[1]潘月圆对此文进行了文字加工与梳整。

[2]即京城广播电台,呼号JODK,实由日本人控制。1933年分别开设日语频道和韩语频道;1936年改名为中央广播电台;1945年9月由美军接管。1947年在中央广播电台的基础上成立韩国广播公司。1948年8月大韩民国政府成立,美军移交电台,KBS真正成为独立的国家广播。

[3]成立于1964年5月9日,由三星集团及《中央日报》出资设立的民营广播电视公司。1980年在全斗焕政权“言论合并措施”中被并入KBS。

[4]成立于1959年,前身是首尔民间广播公司,1963年3月改名为韩国文化广播公司,1969年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5]20世纪70年代,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紧张关系开始松动,对话成为双方寻求统一的新方式。经过南北红十字会的双方会谈预热,在韩国总统朴正熙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倡议下,1972年5月韩朝两国实现了高层往来,并于1972年7月4日发表了《南北联合声明》。声明发表后,从1972年11月至1973年6月之间,南北协调委员会共举行3次会议,但进展缓慢,南北对话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1990年以后才有新的发展。

[6]有关电视机数量的数据均来源于:http://museum.kbs.co.kr/history。

[7]1950—1953年的韩朝战争造成数百万家庭离散。为了帮助亲人相逢,KBS从1983年6月30日晚开始播出寻亲节目,通过KBS网络连接到世界各地,持续了138天,节目共播出453个小时,有5万多人参加节目,其中有1万多人寻亲成功,团聚率为19.03%。

[8]早在1990年10月31日,31家私营公司就合作成立了首尔广播公司,但直到1991年12月9日才正式发射电视信号。

[9]1960年4月19日,由于时任总统李承晩试图连任(1948年至1960年当政)操纵总统选举,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学生抗议,最终导致了李承晚的下台。

[10]“四一九”义举之后,新选举的韩国民主政府无法掌控国内的混乱局面。1961年5月16日以陆军少将朴正熙为首的部分军部势力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戒严令,夺取政权。

[11]为了区别于军人专权时代,近几届韩国总统都会提出一个政治标记。金泳三总统的“文人政府”,意为文职的、民选的政府;金大中总统的“国民政府”,意为政府回归国民;卢武铉总统的“参与政府”,意为全民参与政权。新总统李明博直接以“李明博政府”为新政治标记,凸显其务实的个性色彩。

[12]“五一六”军事政变成功后,朴正熙出任国家重建最高议会议长。国家重建最高议会掌握着当时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全部权力,是名副其实的最高权力机关,时任总统尹潽善其实只是傀儡。1962年3月,尹辞职,朴正熙兼任代总统。1963年10月朴正熙正式当选总统,宣告了韩国第三共和国时期(1963—1972)的到来。

[13]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使韩国认为国家的安全基础已发生动摇。因此,1971年底朴正熙以防备朝鲜入侵为由宣布全国进入“非常状态”;1972年10月17日开始了维新运动,12月27日正式公布维新宪法,第四共和国(1972—1979)开始。新宪法取消了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并赋予总统紧急措施权、解散国会权、三分之一国会议员权和任命法官权,国会不得弹劾总统,因此又称“维新专制”。

[14]1974年由31家无线广播公司组成,目前有包括KBS、MBC、SBS等在内的32个成员。

[15]建国60年大事记之35:韩国民主主义的黑暗期,参见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8/07/29/20080729000031.html。

[16]KBS接管了东洋(TBC)、东亚(DBS)等广播电视台,成立KBS-2。然后变成拥有2个电视频道、4个广播频率以及FM(调频)音乐广播等8个频道频率的大型广电集团。MBC总公司接收了21个地方系统51%的股份,并对其进行了整合。1981年KBS购买MBC的股权后,韩国80年代的广电市场就由KBS和MBC两大公营广播电视所垄断。

[17]比如,基督教广播(CBS)从当年11月份起被禁止播报新闻,而从12月份开始就连广告也不能播放,最后成为纯粹的福音广播。

[18]即后来的文化观光体育部。

[19]也叫《八点民主化宣言》。面对全斗焕的高压独裁引发的1987年春韩国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以及即将开始的1988年首尔奥运会等带来的强大的国内外压力,1987年6月29日卢泰愚总统发布了这一宣言,紧急宣布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同意直选总统,促进言论自由等。

[20]新的《广播法》由原《广播法》、《综合有线广播法》、《韩国广播公司法》和《有线广播管理法》合并为一。

[21]5个等级分别为:全民可以观看,7岁以上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9岁以上可以观看。

[22]2001年韩币兑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291.11∶1,2002年为1254.55∶1,2003年为1191.85∶1,2004年为1143.72∶1,2005年为1024.03∶1,2006年为954.97∶1,2007年为929.19∶1。以下皆同。

[23]数据来源:TU media官方网站http://www.tu4u.com/index.jsp.

[24]广播文化振兴会名义上为独立公益组织,实际上该会的主要投资者依旧是KBS。

[25]原为1962年设立的“五一六”奖学金,1982年改名为正修奖学会,以纪念已故的朴正熙总统及其夫人陆英修女士。

[26]数据来源:http://aboutmbc.imbc.com。

[27]为了促进广播电视文化的发展,实现公众问责的广播电视,于1988年12月26日制定此法。

[28]所谓“水平多角化”,是指利用原有的市场,采用新产品所需的技术来发展新产品,以满足原市场顾客新的需求。即在原有市场上销售新的产品或服务的情况。

[29]为了纪念首尔奥运会,振兴韩国体育、体育科学研究,培养青少年及相关事业,并以有效管理和运营国民体育振兴基金为目的,于1989年4月20日创立的社团法人。

[30]韩国国内最大的糖业公司。

[31]指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对同一内容重新进行加工或再创作,以提高其附加值的一种战略。

[32]韩国政府为扶持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特设立了多种专项基金。这是其中两项,分别对应广播和信息技术产业。

[33]即Indosiar电视台,设于印尼首都雅加达的私营电视频道。

[34]即Andalas电视台,位于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语娱乐频道,属于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

[35]雅加达电视台,相当于北京电视台。

[36]日本漫画家山野车轮的漫画作品。它以偏激的手法论述韩日问题,并鼓吹日本国内的反韩情绪。

[37]一座位于日本海中央的火山岛。独岛是韩国方面的称谓,日本方面称竹岛。它距韩国最近处约49海里,距日本最近处约86海里。

[38]按照韩国电视剧的制作传统,制片人(producer)和导演(director)一般是合一的,简称PD。

[39]韩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公司,Megapass TV是其网络电视品牌。

[40]韩国实行有线电视三分割体制:节目提供商(Program Provider,PP),在各地经营的系统运营商(System Operator,SO),以及将节目向有线电视系统传送的网络运营商(Network Operator,NO)。同时,禁止PP—SO—NO间的业务兼营。

[41]数据来源:韩国有线电视协会官方网站http://www.kcta.co.kr。

[42]韩国人所说的“正体性”,大约相当于汉语“本体性”或“本质特征”的概念。

[43]韩国第二大宽带运营商,仅次于韩国电信(KT),主要为宽带互联网服务用户提供IPTV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