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

浅议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_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浅议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张梅琳 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要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势必重点关注教师远程培训的主体——参训教师。参训教师是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员,在培训活动中充当学习主体的重要角色。调查显示,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学校支持力度和辅导教师指导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效。

浅议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张梅琳

【摘 要】 教师远程培训的优势要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势必重点关注教师远程培训的主体——参训教师。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参训教师的参训需求、学习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外部推动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促进参训教师发挥远程培训活动的主体性。

【关键词】 远程培训;参训教师;主体性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国家级、省级、市州级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关于教师远程培训的潜在优势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教师远程培训突破了时空限制,解决了供求差异;优化了培训资源,节约了培训成本;提供了交流台,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陈卿,2010)。李银玲博士(2008)认为培训方式体现的是一种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教师远程培训的更重要的价值在于促进信息时代背景下人的思维和方式的转变。对于教师远程培训优势和意义的探讨,展现了教师远程培训的美好前景,但这只体现了教师远程培训理想状态,我国也有很多学者(李连锋,2011;何声钟,2008;李祥,2010;相广新,2008等)对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现状,即教师远程培训的现实状态进行了论述。总结起来,教师远程培训的各环节、各要素存在的普遍问题均有提及:

●观念方面,部分参训教师功利思想较为严重,对培训有厌烦乃至反感情绪,而管理人员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

●条件方面,一些农村及偏远山区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比较落后,严重影响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开展;此外,平台设计及平台技术支持方面也有较大的欠缺,如及时反馈和学习统计功能不够完善等。

●内容方面,较多的培训项目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培训内容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在远程培训的传递过程中逐步衰减;内容更新速度慢,有些培训项目连续开展几年,其课程案例没有任何变化。

● 形式方面,有不少学者提到远程培训中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参训教师主动性普遍较差,自主协作能力也比较欠缺。

● 管理方面,一些项目的时间和进程安排造成参训教师工学矛盾突出;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某些环节出现管理人员缺位现象。

● 考核方面,很多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考核流于形式,对深度学习活动的考察较少,对知识经验的实际应用考核较少,还未形成规范健全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参训教师是教师远程培训的学员,在培训活动中充当学习主体的重要角色。如何发挥参训教师在远程培训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参训教师有目的、自主、自觉地参与远程培训活动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教师远程培训的上述问题终归到底,都需要通过参训教师主体性发挥来影响培训效果。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通过对参与和组织一系列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体验和感受,笔者从参与者和组织者两个角度,认真分析了多项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情况,并组建了远程培训讨论群(群中汇聚了各级远程培训项目特聘教师、管理者和班级辅导教师及部分参训教师),重点访谈了与参训教师接触最密切的数十名班级辅导教师,分析了参训教师的课程学习留言,深入了解了参训教师的学习心声。

(二)研究分析

本研究从参训需求、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参训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1.参训需求及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43)提出了人的需要结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笔者对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需要进行了分析:

心理安全的需要。调查发现,有九成以上的参训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拓展知识,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竞争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而这种心理安全的需要,一方面来自于对时代发展需求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来自于同行间的竞争,群体内的差异会导致部分教师内心不安,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无疑是维持心理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径。

同行交流的需要。布莱克曼(Blackman)曾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来完成的。”(贺菲,2005)在传统的工作和学习背景下,教师交流的对象范围较窄,而远程培训提供了一个让更多来自各地的教师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拓展了交流空间。

自我提升的需要。在与辅导教师的交谈及对参训教师的调查反馈中,笔者发现:参训教师特别欢迎对他们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提升的培训内容,希望能够实实在在学到东西,从而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这些需要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绝大部分参训教师都同时具备多种学习需要。调查还发现,除上述三种主要的需要类型,老师们的培训需要还包括:充实生活的需要、服从工作安排的需要等。参训教师的大部分需求具有普遍性,而这些学习需要多处于金字塔的顶部,这些学习需要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时才会出现。

参训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师参与远程培训的需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直接就是教师的观念,即教师如何看待学习任务、如何看待每次培训的机会。此外,培训内容的设置、考核评价机制、培训形式及学习氛围和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都将直接或间接(通过影响教师的观念)地影响参训教师的培训需要,如图1所示。

图1 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及影响因素

2.成败归因及其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关于行为原因与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行为产生的结果影响着归因,归因也直接影响着后续行为的产生。远程培训教师的归因具有显著特点:他们通常将学习顺利归因于可控的、稳定的诸如自己很努力、学习能力强等内部因素,而将学习不顺利归因于不可控的,诸如时间安排不当、任务过多、平台操作复杂等外部因素。参训教师对学习成败的归因除了受自身人格特征的影响,更多地受培训组织管理、技术条件保障和情感支持的影响。调查显示,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学校支持力度和辅导教师指导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训教师的学习成效。只有在项目管理人员、学校领导、辅导教师、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将那些对参训教师而言的不可控因素减到最小,才能引导学员做出更多积极的学习成败归因,有利于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如图2所示。

图2 参训教师学习成败归因及其影响因素

3.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

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

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推动自己去进行那种活动。(郭德俊,2005)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参训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训的顺利开展。而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分析,计算机操作能力对参训教师是否适应网络学习具有显著影响,而教龄以及教龄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交互作用对参训教师是否适应网络学习的影响均不显著。教龄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影响作用也不显著。参训教师对自己是否适应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一种效能感的体现,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重要影响因素,在遴选学员的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随着远程培训领域的日趋成熟,在培训平台设计方面也将日益完善,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轻松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可以看出,技术保障是否完善也是影响远程培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成功愉快的学习经历也将增强自我效能感,如图3所示。

图3 远程培训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分析

三、促进参训教师发挥远程培训活动主体性的策略分析

本研究在充分考虑影响参训教师参训需求、学习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外部推动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分析如何促进参训教师发挥远程培训活动的主体性。

(一)激励和督促,形成推拉合力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者相比,成人学习者的“功利性”更为明显,需要更多地利用激励和督促等措施来激发学习热情,要更多的关注学习者诸如心理安全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考虑学习者可能进行的学习成败外部归因的因素。

1.立足长远规划,做好思想动员,明确考核评估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时要立足长远规划,将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短期集中培训有效结合,将国家级培训与省、市州的教师培训规划有效结合。要有意识地把远程辅导教师的遴选与本地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相结合,通过远程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在远程培训中有意识地发现本学科骨干,建立学员骨干队伍。总之,教育行政部门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远程培训,明确每一次远程培训的目的,理清培训方案,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同时也需做好参训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宣传远程培训的定位、目的、实施步骤等,帮助参训教师形成积极参与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明确的考核评估机制有利于帮助参训教师明确培训目的。远程培训的考核应遵循灵活性、系统性的原则。灵活性指的是将参训教师的基础性考核与提高性考核有机结合,远程培训目标的阐述多为普适性的,绝大部分教师都应该且较容易达成最低限的要求。对于最低要求的考核即基础性考核,应体现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建议此类考核与年终考核、评职评优挂钩;而提高性考核则是相对灵活的,其目的是在保底目标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这类考核应具备自主灵活性,可采用表扬、成果展播等手段进行激励。考核的系统性指的是要将阶段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统一起来,远程培训的时间一般较长(一般为1个月以上),期间容易产生惰性,明确的阶段性考核计划有助于参训教师克服惰性,从而确保培训有效性。

2.精心策划准备,形成督导体系,建构有效培训策略

前期的策划准备工作包括:参训教师的遴选、辅导教师的遴选、时间规划、热身活动等。首先,参训教师的遴选非常重要。远程培训对学员有一定的要求,需具备学习自觉性、上网学习条件、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如不具备这些条件,便会出现学习不适应、自我效能感低等现象,影响后续培训。其次,辅导教师在远程培训中起着关键作用。建议选择有责任心,具备一定的远程培训经验的人员担任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再次,培训时间的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一些学员反映:“培训时间正值开学初,工学矛盾突出。”当培训成为一种负担的时候,学习主动性就会急剧减弱,“应付”的态度就会悄然滋长。所以,建议培训避开开学、期末等教师繁忙时节。最后,热身活动不可忽视。热身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培训平台、明确培训要求,了解学习步骤、加入班级交流群,体验网络学习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控学习,进行学习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对远程培训的认可度。远程培训并不排斥适当的集中交流,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安排学员集中预热,及时解答学员疑惑,帮助学员逐步适应远程培训方式。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管理机构、班级辅导教师应该明确各自的督导监管职责,形成联动的监督管理体系,适时提醒、鼓励学员。

(二)兴趣和感染,增强内部动力

对于参训教师学习主动性的维持,更需要从培训内容、活动组织、支持服务等方面来增强参训者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大部分参训教师是出于自我提升的需要,带着拓展知识技能、解答疑惑的目的参加培训。所以,课程设置的内容一定要有实用性。若参训教师来自农村地区,则培训内容一定要贴近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网络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最好是农村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案例。理论知识的呈现要生动、真实,最好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这是由教师知识的实践性和境域性决定的。同时要加强对实践的指导,增强参训教师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能力。此外,远程培训规模大,不同参训教师的需求和疑惑不尽相同,那么培训内容就应丰富一些,具有选择性,满足不同参训者的需要。

2.设计互动交流活动,注重培训活动的多样性

同行交流是参训教师参加培训的一种需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供交流工具,选定交流主题,定期组织交流活动。目前远程培训中的交流工具,一般是培训平台提供的沙龙研讨区和qq群(及群邮件)。有效的互动交流一定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围绕着特定的主题。交流的主题应该结合教学实践,或针对培训过程中的困惑和感受。交流话题要有价值,才能激发参训者的参与热情。培训管理人员和辅导教师要发挥交流组织者的作用,发现并塑造典型,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此外,远程培训过程中需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观视频、听讲座、还应有定期的答疑活动、学情通报活动、班级内及跨班级的沙龙研讨等。在活动过程中还应该及时固化研修成果,并为参训教师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通过评优、优秀作业展示、课例送教育台展播等方式,为参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助推器、搭建脚手架。

3.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注重培训氛围的营造

通过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成败归因分析可以发现:平台操作不熟悉、不具备条件、遇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答是造成学习无效、低效的原因之一,而这种经历又会进一步降低学员的自我效能感。所以,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及时提供帮助、解答疑惑是提高效能、促进教师学习主动性发挥的重要举措。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可以提供各种硬件及良好的学习条件、鼓励支持学员参加培训;从班级辅导教师的角度:可以指导学员熟悉平台,及时解决学员遇到的问题,提醒督促学员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从项目管理人员看,应及时通报学情,给学员提出针对性建议,进行人性化管理;从培训平台技术人员看,应该优化、简化平台操作,及时解答学员遇到的技术问题。此外,辅导教师一定要注意发现典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鞭策和鼓舞学员,在虚拟的班级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参训教师乐学、爱学。

四、结束语

本文选择了参训需求、学习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等重点影响参训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外部推动和内部激励两个方面,对促进参训教师发挥远程培训活动主体性进行了策略探讨。参训教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其主体性发挥的影响因素极为复杂,需要研究者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并付诸实践予以检验。

参考文献

[1] 陈卿. 提高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实效性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 李银玲. 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干预设计[D]. 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李连锋. 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研究[D]. 河北大学,2011

[4] 何声钟.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质效管理模式建构[J]. 基础教育参考,2008(6)

[5] 李祥. 在职教师网络培训中的组织、内容、评价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0

[6] 相广新. 教师远程培训中的非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4)

[7] 贺菲. 构建协作式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1)

[8] 郭德俊.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