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特点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特点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特点Wu把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定义为“在过去十年间,起源于中国网络领域、并继续存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政府支持的意识形态和运动”。互联网创建了一个在线公共领域,使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复兴成为可能。以下讨论将聚焦不同形式的中国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就是从中衍生出来的。并努力实现国民财富和国家权利的获得。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特点

Wu(2008:1)把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定义为“在过去十年间,起源于中国网络领域、并继续存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政府支持的意识形态和运动”。Wu解释说,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作为国家支持的爱国主义的另一种意识形态,具有其草根性,它由技术所驱动,是在文化历史中形成的。互联网创建了一个在线公共领域,使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复兴成为可能。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包括在当代中国历史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几种主要形式(Bell,2008;Gries,2004)。以下讨论将聚焦不同形式的中国民族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就是从中衍生出来的。

根据Zhao(2005)的观点,中国民族主义是到了19世纪才出现的,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帝国。Tianyang Zhang(2005)指出,在和谐世界中与他人包容共存,是中国传统的世界观,这与界限分明的西方式的民族主义类别是截然不同的。Zhang说:“中国民族主义是基于西方思想的传入而产生的现代产物(第13页)。”Bajoria(2008)赞同Zhang的这样一个观点,即中国民族主义是“西方帝国主义的一种产物”。外国帝国主义在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Leibold,2007)。

中国民族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整个民族在过去遭遇的经历所留下的无处不在的集体记忆”(Carlson,2009,第22页)。它牢牢地系在对昔日中华帝国的民族自豪、伟大和光荣的记忆上,也系在中华民族落入外国强权的手中所遭受的羞辱、苦难、痛苦和“百年耻辱”上。这百年的耻辱从1840年同英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Gries,2004)。耻辱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组成部分,而中国民族主义一直以来又“被政治领袖们和公共文化用来发动群众”(Callahan,2004,第200页),以洗清民族耻辱,同时促使“国家的民族势力更加强大”(Kolhammar,2008,第10段)。Callahan(2004)得出这样的结论:“耻辱是现代中国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06),它既可以是外国入侵或干涉的见证,也可以是国内腐败的见证。

Callahan(2008)使用了“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一词来描述中国民族主义的双重性:中国民族主义是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在“一块矛盾的土地上”的相依共存,同时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耻辱感。这样一种具有悲观的乐观主义特点的民族主义关注于民族耻辱,并通过学校教育和党国体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被中国民众所吸收。这样的民族主义常常可能演变成“激进的民族主义”,随时作好反击的准备(Callahan,2008;D.Zhang,2005)。Callahan(2008)指出:

中国悲观的乐观主义从根本上看是不稳定的,它所产生的各种情感会不断变化,任何时候都可能演变成群众运动,这样的群众运动会瞄准国内的评论家们、外国人,甚至党国体制自身……中国具有悲观的乐观主义特点的民族主义不在任何人的掌控之中(第22段)。

19世纪40年代,同英国人的鸦片战争让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国家认同。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一直在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中国人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了,其结果是:“自尊与耻辱,对外国既痛恨又盲目信仰,既向西方学习又排斥西方,所有这些复杂的情感在中国人中互为交织。”(D.Zhang,2005:55)

根据Yiwei Wang(2006)的观点,中国民族主义包括三个发展阶段:民族化(在涉及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时形成的国家认同),现代化(重新构建中国认同,改进和调整对外政策,对外开放,解决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和国际化(促进中国的复兴,努力实现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表现出失去昔日光彩的世界大国姿态)。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这三个阶段可能会互为重叠。比如,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仍然是中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关注点,诸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以及同邻国的边界纠纷(Callahan,2004)。Brittingham(2007,第147页)认为,“民族主义是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形成的”,而中国民族主义仅仅是“对国际重大事件的被动式回应,而非国内的政治操控”。但它在影响中国对外政策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Oksenberg(1986)指出,中国自信的民族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出现。虽然其他形式的民族主义也继续存在,比如悲伤的民族主义,他们把中国的不幸归咎于外国强权。还有排外的民族主义或闭关的民族主义,他们谋求彻底清除任何外国的影响,通过自力更生保持和维护其自身的美德、优秀文化和思想。此外,独断的民族主义还继续存在,他们表现出民族统一主义者的特征,关注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Oksenberg(1986,第505页)说,自信的民族主义——

是一种具忍耐力的、温和的民族主义,它根植于这样一个信念: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思想来实现经济增长,总有一天,中国能够重新取得和以前一样的伟大成就。……它也是一种坚决的、果断的民族主义,在战术上灵活变通,在战略上敏锐精妙,但它致力于保持国家的独立,中国的统一……并努力实现国民财富和国家权利的获得。

Gries(2004)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是动态的、不断演变和变化的。他警示西方,把中国民族主义过分简单地当作是“党的宣传”、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第20页)是十分危险的。中国人民的感情、国家的集体心态和心理是由于它自身特定的历史而形成的,绝不应该被忽视。

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被认为是促使网络民族主义高涨的原因。这些事件包括:199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时,中美关系出现紧张局势。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联盟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美国轰炸事件。2001年5月,一架美国侦察机和一架中国战斗机在南中国海相撞。2005年5月,中国网民为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网络签名活动(Callick,2008)。中国人纷繁复杂的情感和爱国情结通过这些具有创意的网上活动清楚而强烈地表达出来。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在中国政治的形成、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未来的规划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Carlson,2009;Hauben,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