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响报道中词汇的使用

音响报道中词汇的使用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音响报道中词汇的使用前面我们讲了,听众在听广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头脑中不断地产生疑问和不断地消除疑问的过程。——《今晚报》2007年9月10日这个例子中,“逾”是典型的报纸上的用法——是为了省版面。据了解,这个《学生承诺书》是学生在入学时与校方签订的。但有的文言虚词则并不妨碍收听和理解。我们的要求是“慎用”,而不是“禁用”。

第二节 音响报道中词汇的使用

前面我们讲了,听众在听广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头脑中不断地产生疑问和不断地消除疑问的过程。但是,如果这个过程只是不断地停留在词汇上,或者说,听众在听广播的时候,因为一个又一个词没有听清或没有听懂,而不断地产生疑问,那情况就很不妙。因此说,能听清词汇,这是听懂句子的重要前提。

那什么样的广播词汇容易听清呢?一般来讲,在广播新闻中,要多使用双音节词汇,慎用单音节词汇——单音词不易听清;多使用现代词汇,慎用古代词汇;多用通俗易懂的词汇,慎用生僻、拗口、谐音(易造成误解)的词汇。

一、多用双音词,慎用单音词

例如:

现-现在 今-今天 昨-昨天 前-以前 曾-曾经

已-已经 逾-超过 将-将要 时-时候 可-可以

即-就是 如-比如 但-但是 并-并且 或-或者

虽-虽然 因-因为 仍-仍然 不易-不容易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沪市A股静态市盈率逾60倍。

——《今晚报》2007年9月10日

这个例子中,“逾”是典型的报纸上的用法——是为了省版面。如果广播中也照着念的话,会有相当多的人听不明白。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辽宁阜新一中学,因学生大便后未及时冲厕所或在厕所内吐痰,而劝5名学生退学。该校校长称:学生行为违反了其在入学时与校方签订的《学生承诺书》里的规定,是不能原谅的。

——《辽沈晚报》2007年8月15日

这条消息中,连续使用了大量的单音词:因、未、冲、或、内、该、称、其、时等,如果在广播新闻中也这样使用,显然有些问题。

那么,碰到像上面这样的“报纸新闻”,广播编辑该怎么办呢?没别的办法,只有改。请看这样改后是不是好些:

辽宁阜新一所中学,最近有5名学生,因大便后没有及时放水冲刷大便池,或者因为在厕所里吐痰,结果被学校劝退。这所学校的校长表示:这些学生违反了《学生承诺书》里的相关规定,因此是不能原谅的。据了解,这个《学生承诺书》是学生在入学时与校方签订的。

修改后,很多单音词被改成了双音词,像未—没有,冲—冲刷,或—或者,该—这所,称—表示。但细心者会发现,其中仍保留了部分单音词,比如第一个“因”,还有“时”、“与”等,这些为什么没有改?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原则:要看是否妨碍听清。如果不妨碍,就可以保留,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慎用”。

再来看本书中的一个例子:

枣庄援京80单位……

——《北京,请下达命令!》

这里的“援京”,是两个单音词。用在这里,不易听清,所以还是应该用“支援北京”。

再比如:

唐山的援藏大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在西藏成家,其中的8名女性都已经做了母亲,他们的爱人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教师。由于双方老人都在内地,加上气候的原因,她们只能回去生孩子,产假休完了,只能把不满周岁的孩子丢在内地,回西藏时,几乎是走一路,哭一路。奶水还未退去,初为人母,经验不足,医疗条件又十分有限,结果有的人得了乳疮,留下了做女人的终生遗憾。

——《追逐太阳的青春》

一句“奶水还未退去,初为人母”,记者使用了“未”、“初”、“为”“母”等单音词,但即使这样使用,我们不仅能够听清,还会感觉到有一种语言的庄重色彩在里面——有时,古汉语的确会给人以端庄的感觉。所以,能听清,就是好的语言,能给人一种语言的魅力,就更好。

二、慎用书面语(尤其是在新闻中)

例如:

泥淖—泥潭 麾下—部下 何啻—不止 诟病—指责

皓首—白头 涵容—包涵 规复—恢复 宜于—适合

庚齿—年龄 赅博—渊博 黾勉—勉力 嗟叹—叹息

解颐—开颜而笑 何谓—什么叫做 贵胄—贵族后代

分赴—分头到

这些词汇,虽然都是双音节词汇,但属于书面语——仍旧有一个不易听清的问题,所以,在使用上也要慎重。例如:

李时珍在书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经过以上的演变,我们现在便把古代处方中的一两,统统当作一钱,也就是3克。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李时珍这句被后世至今奉为圭臬的话。

——《从李时珍一直错到中国药典》(《今晚报》2007年12月14日)

这段话中,前面是古人的原话,这没有办法,只能照念。但后面的“奉为圭臬”是一句成语,平常并不常用,如果在广播中使用,恐怕能听明白的人不多。

再比如:

他们浩浩荡荡的车队遵守交通规则了吗?如果遵守了,那么,再长的车队,再炫的表演都是合法的,无需别人置喙。

——杂文《他们炫,我们看》(《今晚报》2007年12月19日)

这是一段评论性的文字,是说目前中国的富人越来越多,炫富表演也越来越多了。那么怎么看待这种现象?作者觉得应该换换思维了,于是写了上述这段话。其中,作者用了“置喙”(意为“插嘴”)这么一个文词儿,在报纸上用可以,但如在广播中照搬,恐怕就会引起很多人的困惑。

三、慎用文言词

例如:

甫—刚 鲜—少 咸—全 皆—都 拊—拍 缄—闭 浣—洗

盍—何不 曷—怎么 焉—语气 俟—等待 其—代词

乎—语气 且—连词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当年陪同甫自苏联归国的蒋经国夫妇晋见蒋介石的杭州市长周象贤,抗战结束之后,又重做冯妇,回锅当杭州市市长。

——《情爱红尘中的蒋经国》(《作家文摘》2007年10月16日)

这是选了报纸上的一句话。其中的“甫”、“自”,就是很典型的古汉语用法,而且还使用了“冯妇”的典故,如在广播中这样使用,必然会让很多听众听得一头雾水。

但有的文言虚词则并不妨碍收听和理解。如:

所以这些国家博物馆主观上并不希望归还其收藏的中国文物,甚至对参观、拍照都严格限制,使得政府出面交涉异常困难。

——《离家百年,钟回故里》

这段话中的文言虚词“其”,非但不会妨碍人们的收听,而且也和前面那句“奶水还未退去,初为人母”一样,使语言带有了一种庄重的色彩。可见,文言虚词并非一概不能用,而是要看怎么用,是否妨碍人们的思维。我们的要求是“慎用”,而不是“禁用”。

四、注意避免音同义不同的谐音词

大家都知道,汉语中存在大量的谐音词,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人们常常会利用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中的“晴”与“情”谐音。还有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丝”与“思”谐音。这些都是借谐音增加诗的寓意。还有借谐音讽喻调侃的。相传苏轼与和尚佛印乘船同游,苏轼出上联“狗啃河上骨”,佛印立即反唇相讥,对出下联“水流东坡诗”。上联“河上”与“和尚”谐音,下联“诗”与“尸”谐音。但在广播新闻中,使用谐音要慎重,尤其是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和误解的谐音要格外小心。如:

我市—我是 全部-全不 走进-走近 致病-治病

纪委-计委 期中-期终 娇气-骄气 献眼-现眼

事例-视力-示例-势力 注明-著名 水道-水稻

食油-石油 室友-世友 居留-拘留 切记-切忌

诟病-购并 神祇-神奇 置喙-智慧

上述这些词汇,在听觉上都可以找到一个谐音,但词义完全不同,所以很容易造成误解,因此在使用上要非常谨慎。

大家也许听过这么一个笑话:

妹妹:“哥,告诉你一件事,你可千万别激动,咱爸他……”

哥哥:“咱爸他怎么了?”

妹妹:“咱爸他最终还是撇开轮椅,步行了。”

哥哥:“啊?这是多咱的事?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咱爸生前可是对咱俩宠爱有加,后事咱可得……”

妹妹:“大哥你瞎说什么哟!咱爸的腿完全好了,完全可以步行了!”

这虽是个笑话,但提醒大家,即使是广播中的对话,也要充分注意,虽然都是“通俗易懂”的词汇,但之所以会引起误解,很多都是谐音惹的祸。

那么如何避免理解上的偏差和混乱?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4月24号一大早,菏泽、枣庄的采血车全都开了出去。

——《北京,请下达命令!》

作者用“全都”,而不用“全部”,为的就是避免谐音“全不”。

当然,有的谐音就不太好办。比如:

据新华社今晨专电 日本媒体7日报道说,日本法务大臣长势甚远去年曾从一个接收外籍研修生的团体处非法收受政治献金。长势本人当天也承认收受献金,但坚称已经退还所有献金。

——摘自《日法务大臣被曝献金丑闻》(《今晚报》2007年8月8日)

“献金”和“现金”谐音,而且人们对“现金”熟悉,对“献金”则很陌生。遇到这样的词汇只能加以解释:这里的“献”,是贡献的献,不是现在的“现”;倘若不能解释,那就只能保持原样,因为这毕竟是一个专门词汇,接触得多了,听众也就渐渐熟悉了。

还有一个例子:

……是汽车未避让火车所致。

这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例子,是说印度的一辆大巴与火车相撞,造成了很大损失。这句话中,记者用了一个比较“文”的双音词——所致,但这没关系,因为它并未妨碍听众的理解。出现问题的是前面那个“未”字,听众可能以为是“汽车为避让什么所致”。显然,记者在写这句话的时候,忽略了“未”与“为”谐音,而且两个词在这里都能用,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可见,有时记者的一个小疏忽,就会给听众的理解造成麻烦。

在广播中还曾出现这样一句话:

市场增发浇凉股民投资热情。

这里,浇凉是什么意思?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两个音都会感到困惑。可能会立即想到“交粮”,但琢磨再三,才会终于弄明白,原来是“浇凉”。

2008年4月19日,很多媒体都转载或播报了新华社4月18日的一则电讯,题目是:京沪高铁全线开工。应该说,这样的标题在报纸上刊登无任何问题,但广播照播就有些欠妥——因为“全线开工”与“全线开通”在字音上非常相近,但意思却很不一样。倘若将“全线开工”改成“全线动工”,这种理解上的误会就可以完全避免。

五、注意指代不清

在广播中应注意代词的使用,如“他”和“她”,防止指代不清。如:

父亲最早在林彪领导下工作,是在1936年红军东征前到林彪任军团长的1军团4师10团任团长,政委是杨勇。在这之前,他在彭德怀指挥的3军团,从连长到副团长、团长,不满20岁当上了3军团5师师长,曾在突破湘江的战斗中和师政委钟赤兵指挥红5师担任阻击任务。

——《父亲李天佑与林彪》(摘自《作家文摘》2007年10月16日)

这里,“政委是杨勇”给后面的理解造成了一点小麻烦,因为前面提到了“父亲”,又提到了“杨勇”,于是后面的这个“他”,就容易造成指代不清。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他叫苏生。她叫殷若兰。

他来自一个偏远的县城的一个偏远的乡下小村子。她来自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大都市。他和她或许并不是一条线上两个人,只是突然的交叉,或者说暂时的相遇,纯属偶然而已。

在她出现之前,他还是个匆忙的孩子。从家里赶到学校还有几十里的山路。然后为学习忙碌,还有同学。他是班长,班里大大小小的事他都一一照应着。

——摘自《他和她的爱情故事》

很显然,这段话印出来看可以,念绝对不行。

六、慎用简称

主要指那些在小范围使用、不被社会所认知和了解的简称(词)要慎用。例如2007年8月6日《每日新报》上登载的一条消息:《肇逃300天,路边乘凉被擒》:

新报讯 “想不到,你们竟能抓着我。”昨天,肇事逃逸296天的嫌犯郑浩被抓获时如是说。至此,交管部门成功侦破了集中侦破肇逃案行动开始以来的第一案。

再比如《每日新报》2008年5月4日有一则消息:《法院适用新〈民诉法〉,执结首例欠款案》:

新报讯 日前,在执行两家公司的纠纷案中,因被执行人存在报告虚假的财产情况,河东法院依照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的规定,对其法定代表人依法予以司法拘留,执结首例欠款案件。

其中,“执结”不易听懂。还有像这样的说法:“节日刑案同比大幅下降”,其中的“刑案”,是“刑事案件”的简称,但平常人们并不这么说,所以在广播中要慎用。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简称的使用也在发生变化,一些过去是生僻的词汇可能随着使用的增多,会成为大家熟悉的词汇。像“非典”、“GDP”以及“节能减排”等,社会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大家已经比较熟悉,这问题不大。但有些简称,特别是使用范围很小的,或听起来容易产生误解的,就要小心,有的在报纸上用可以,在广播中就要慎重,如“肇逃”、“执结”和“刑案”等。

七、注意前后词汇组合产生歧义或不容易理解的问题

有一些词汇是比较有意思的,把它们放在一起是会产生多种组合效果的。比如有这样一个笑话:一列火车在驶过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一位乘客问另一位乘客:“南京市市长是叫江大桥吗?”答:“不是啊。”“那我们刚才过桥时,我怎么看见一个大标语牌子上写着:南京市长江大桥欢迎您!”

这虽是个笑话,但它说明一个问题:词汇与词汇放在一起,有一个如何组合的问题,有的组合会产生多种理解。我们来看这个例子: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5日就日本首相安倍会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法官后人事答记者问。

这条消息中的两个词可以有多种组合:“后”可以和前面的词组合,也可以和后面的词组合;而“人”也是既能和前面的词组合,也能和后面的词组合。“后”与前面的词组合成时间方位结构——什么什么之后,与后面的词组合成“后人”;而“人”与前面的“后”组合成“后人”,与后面的“事”组合成“人事”,于是问题就产生了,记者写的这句话,该怎么断句呢?

这样的句子,读都读不懂,怎么让人听呢?播音员如果理解不正确,就会读错,就算理解正确,断句正确,“后人事”如果不做解释,也很难听懂。

原来,这条消息的背景是:当年(抗战胜利后),在远东军事法庭上,只有印度法官反对处死日本战犯。所以,60多年过去之后,安倍要会见该法官的后代——后人,中国政府就此发表谈话。

其实,只要稍做处理,这句话就不会产生令人困惑和费解的问题了:

日本首相安倍日前会见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印度法官的后人,2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此事回答了记者提问。

2008年9月12日《老年时报》头版刊登了一则消息,主标题是《机构养老距家“一碗饭”》,该消息说的是,如果养老院建在小区里,孩子在家里做好了饭,送到了老人住的养老院也不会凉。按说,这条消息的内容不错,但倘若用在广播就不妥,什么叫“机构养老”?什么叫“距家”?是“距家”还是“俱佳”?再有,“一碗饭”指的是什么?实际上是“一碗饭的距离”,但如此省略,恐怕也会引起听众的思维混乱。显然,这种由省略语组合起来的句子极容易造成听众理解困难,因此在广播中使用要非常慎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