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闻的挑战和潜力

中国新闻的挑战和潜力

时间:2022-04-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新闻的挑战和潜力问:您去过很多国家的首都,如北京、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和耶路撒冷,并报道过很多重大的国际事件。我认为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所有的智慧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手中。与中国的新闻报道相比,我的报道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中国新闻的挑战和潜力

问:您去过很多国家的首都,如北京、莫斯科、约翰内斯堡和耶路撒冷,并报道过很多重大的国际事件。您对北京的印象如何?

答:北京变化太大了。

问:您最近去过北京吗?

答:最近一次是4年前。我第一次去北京是1976年,当时中国还在进行“批林批孔”运动。我坐在那里,人们试图向我解释发生的事情,当时我很难理解。

问:您谈的这一点实际上与我下面的问题有关,您认为中国的新闻报道的问题是什么?

答:在这一点上,我代表美国的一种看法,因为我来自美国的一种新闻传统,这就是,人们必须有渠道获得全面的信息才能够自治。这就是美国的体制。人们知道得越多,政治体制将越有效,人们将越能自己作出决定。我认为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已经认识到所有的智慧不是掌握在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手中。如果人们越多地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问题越容易得到解决,同时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实际上非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如何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为例。我认为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伟大的事业。

问:您的意思是,中国调查性新闻报道有很大的潜力。

答:以环境恶化问题为例。我在中国以做报告的形式与中国同行交流过,一共做了三次,一次是在《中国日报》,一次是在新华社,一次是在上海的一所新闻学院,可能是复旦大学。有人注意到,我对1980~1981年洪水的报道与中国官方报纸很不一样。他们要求我告诉他们如何做的。

问:有多么不同?

答:从根本上不一样,因为我追述了为什么会有洪水。不仅仅是下雨,而是因为没有树。树去哪里了?谁允许砍树的?谁没有种树?与中国的新闻报道相比,我的报道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中国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是当时很少有记者有这种技能和训练去进行这方面的报道。他们不需要一个环保主义者来报道这些问题,但是他们需要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并找到相关的人交谈。

问: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请您对中国的新闻学院的院长提建议的话,您会说什么?您作为新闻系主任,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答:树立对新闻的愿景及其未来方向,并以此教育学生。职业学院的吸引力在于能够教授最好的新闻实务。不要关注哪些事情应该做,而要专注于怎样可以做得不一样,哪些事情应该被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