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的制约华文报纸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华文教育,它与华文报纸的长远发展有着生死攸关的利益关系。如今《星洲日报》的发行量超过36万份,读者人数有130万之巨。可想而知,如果华文教育衰败,《星洲日报》的读者群从何而来?在这一事实面前,华文教育必将受到某种程度的压制。目前,政府批准、成立了三所华文学院,并承认其学历。

八、政治文化教育制度的制约

华文报纸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密切相关,特别是华文教育,它与华文报纸的长远发展有着生死攸关的利益关系。马来西亚华人有悠久且优良的创办华文教育和办报传统。华人在槟城创办的第一间华文私塾,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如今,马来西亚拥有中国以外最完整的从小学到大专的华文教育体系。同时,马来西亚也拥有中国以外发行量和读者人数最多的华文报。

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以来,当权者就一直对马来西亚的三大民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从不间断地压制华人语言、文化和教育。然而,“有压力就有反压力”,华人为了维护民族文化的根,展开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奋斗和不懈抗争,马来西亚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华文教育系统。马来西亚现有20多家华文报,1 640所华文小学,60所华文中学及3所华文大专院校。华文学校及华文报,一直被公认为华人最重要的文化堡垒,使中华文化能够代代相传。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机构的调查,马来西亚人的阅读风气低落,每个国民平均一年仅阅读一页书。大多数华人依靠华文报汲取信息。阅读华文报,已成为华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人对华文报的倚重和支持,不亚于对母语的维护。事实上,《星洲日报》能有如此辉煌的今天,与华社的支持分不开,与华文教育的自成系统分不开。如今《星洲日报》的发行量超过36万份,读者人数有130万之巨。可想而知,如果华文教育衰败,《星洲日报》的读者群从何而来?

华文并不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也不是国家语言,而是少数族裔语言。在这一事实面前,华文教育必将受到某种程度的压制。因为以马来人为主导的政府认为,开展华文教育,有悖于国家的民族团结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造成民族的分化,不利于马来西亚民族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与此同时,当政的马来族认为,马来人的经济落后是导致民族差异的重要原因,于是出台了“马来人优先发展”政策,从各方面扶持马来民族。

政府在执行“马来人优先发展”政策之后,发现马来人的教育水平比较低,无法胜任经济管理工作,于是又通过大力发展马来族教育事业,限制华文学校和淡米尔(印度族裔语言)学校,来实现此消彼长的目的。“为培养大批马来族人才,使其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竞争力,其主要措施有:第一,以保留名额的方式,在特定大学及科系中大量录取马来学生,如国民大学、国家工艺学院几乎所有名额都给了马来人;另外还添设理工预科,协助马来人提高数理程度,以便进入大学深造;同时政府还以优厚的奖学金资助马来学生出国留学。第二,扩大马来语小学,收缩华文及淡米尔语小学。20世纪70年代,政府逐渐把一些英文学校改为马来语学校,一些在英文学校读书的华人子弟不得不转到华文学校。1982年,政府甚至向华文学校提供马来语课本。与此同时,政府还增设了大量马来中学。1957年以前,没有马来中学,到1974年,已增加到324所,对于马来文学校,政府给予全面资助。”[16]长期实施固打制的结果,使政府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马来族学生,帮助他们走上各种工作岗位,承担政府中重要的管理工作,占据政府重要的职位,在政治上掌握实权。

相比较其他国家,马来西亚政府在取消华文教育方面采取的是渐进政策。这是因为“为了防止在社会出现种族骚乱事件,执掌政权的马来人没有急于在经济上限制华人,而是着手削弱华文教育,建立马来教育体系。华文教育是华人社会的传统和标志,并与广大华人有密切联系,马来西亚政府的华文教育政策因而相当谨慎。一方面,通过《1957年教育法令》(拉扎克报告书)和《1961年教育法令》(达立报告书),提出由政府统管教育事务,提高马来文地位的主张;要求华文小学教马来文,华文中学改变教学媒介语;‘5·13’事件后,还实施大学学位种族配额制,要求中学和大学均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要求接受政府津贴的大中学校以马来文为教学用语。”[17]在这种教育政策下,许多即使学业比马来族学生优秀得多的华人学生也无法进入国立大学深造。

目前,政府批准、成立了三所华文学院,并承认其学历。华人可以从小学一直读到大专,但小学、中学、大专院校的数量有限,大专院校只有三所,而且是近几年才得到政府的批准,所以华人真正能在华文小学一直上到华文大学的数量还是相当有限,再由于各级学校如果要接受政府资助,就要以马来语或英语授课,高等教育又限制华人入读人数,因此从国立大学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的华人人才数量比其他种族的学生要少。华文学校和淡米尔(印度族裔语言)学校不仅无法享受政府的全部津贴,还要受到教育法令的约束,如对于依靠华社集资兴办起来的华文独立中学,政府取消了这些中学的永久注册证而改为逐年更换的临时注册证。这使得独立中学随时有被撤销的可能。缺乏大批高素质华人读者的支持,马来西亚华文报纸的生存就面临重大挑战。所以,包括《星洲日报》在内的华文报纸不得不将面对读者减少、发行量也将减少的问题。众所周知,销量少就无法吸引广告,而广告又是维持报纸生存的血液,越来越少的广告收入,就会使经营管理举步维艰,发展必然受到重大掣肘。

华文报在捍卫与发扬中华文化的路途上一直走在最前线。尤其是规模较大的《星洲日报》,多年来一直与当地的华文教育机构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持续多年举办大型的筹款活动,为华校筹募华教基金,数十年如一日,为华校筹募了数以亿令吉计的办学基金。它也不断与华教机构联办各项学术活动,以及赠送报纸给华校学生当辅导教材等等。

因此可以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之所以能够得以保存完整,得益于华人长期反对同化政策和捍卫民族文化及尊严的努力。在这一方面,马来西亚的华文报人与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均取得了默契与共识。华校成为华文报培育未来读者群的温床和土壤,而华文报成为弘扬华文教育的主要媒体。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华文报之间业已形成“因果、互动”和“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一关系建基于稳固的母语教育体系和民族文化,加上马来西亚华人普遍注重子女教育和重视华文教育的优良传统,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与华文报才能结下丰硕的果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