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抗日热情

激发抗日热情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激发抗日热情《星洲日报》的发刊词从“华侨”的身份视角出发,阐述了报纸的使命,以繁荣祖国、推动祖国发展为己任。他不断利用《星洲日报》呼吁社会捐赠财物,开设捐款栏目,以支持在中国的抗日活动。对于捐赠财物者,《星洲日报》特辟一版,登载捐赠者的姓名。由此可见,包括《星洲日报》在内的华文报纸,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不朽的功绩。

五、激发抗日热情

《星洲日报》的发刊词从“华侨”的身份视角出发,阐述了报纸的使命,以繁荣祖国、推动祖国发展为己任。“祖国”指的当然是中国。在发刊词中,“发扬三民主义”等字眼也透露出当时中国的政治动向对南洋华人的影响。日本侵略中国后,胡文虎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星系报业目前最高旨意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战努力。”他不断利用《星洲日报》呼吁社会捐赠财物,开设捐款栏目,以支持在中国的抗日活动。对于捐赠财物者,《星洲日报》特辟一版,登载捐赠者的姓名。“仅经《星洲日报》代汇回国的捐款数额,即达100余万元(叻币,早期新加坡货币)。据南侨总汇统计,从1938年10月到1941年12月,该会筹交给国民政府的捐款就达4亿国币。”[10]胡文虎还频频发表文章,号召华侨团结一心,共赴国难,“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胡文虎在一次给新加坡中国银行经理的信中写道:“强邻压境,国势险危……责不敢忽,除前已认购国公债20万元外,兹愿再认购30万元,聊尽国民天职。”[11]这封信后来在《星洲日报》刊发出来,引起海内外轰动。胡文虎的言行无疑是颇具感召力和鼓舞性的抗战宣传。

胡文虎的抗日态度十分坚决。1938年迎聘郁达夫,在欢迎郁达夫的宴会上,胡文虎郑重宣布:“星系报目前最高的旨趣是为国家服务,为抗日努力。”郁达夫也遵循了这个抗战宗旨,把当时的《星洲日报》文艺副刊,办成了南洋文化界的一份最出色的“抗战副刊”。当时郁达夫还亲自撰写文章在《星洲日报》、《总汇报》、《星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增强了海外全体华侨抗战必胜的信心。1939年秋,为了抗日救国这个大局,当时胡文虎还敢于在香港聘请共产党人乔冠华前来新加坡担任《总汇报》(胡文虎拥有的另一份华文报纸)的主笔。当时在新加坡的郁达夫特邀《星洲日报》和《总汇报》两报的爱国同仁,在南天酒楼为乔冠华设宴接风,情绪十分高昂。

抗日期间,由于军备上的巨大差距,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不但军备奇缺,而且医疗药品也相当紧张,许多伤员就是因为没有药品而牺牲。《星洲日报》特地通过照片向南洋华人报道中国抗日军队因医疗器械严重缺乏、药品紧张而造成的损失,呼吁他们捐赠医疗器械和药品,在华人社会掀起一股捐赠热,极大地缓解了战地医疗器械、药品奇缺的紧张局面。由此可见,包括《星洲日报》在内的华文报纸,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不朽的功绩。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捐赠,中国的抗日战争就有可能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日军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占领中国,从而腾出兵力,与美国对峙。因此,《星洲日报》所作出的贡献,不仅极大地帮助了中国抗日,而且也间接帮助了美国对日战争。

正因为在《星洲日报》的鼓动下,南洋华人大量捐赠财物给中国军队,形成了一股令日军不敢忽视的力量,使得日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中国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拖延,令日军相当恼火,《星洲日报》也因此成为日军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日军入侵马来亚后,便第一时间占领报社,取缔其出版,并征用其设备,而且强迫报人为《昭南日报》服务,对《星洲日报》工作人员进行迫害。比如说,限制胡文虎的自由,甚至威胁杀害其性命等。1941年初,年轻作家王君实受聘到新加坡《星洲日报》任外勤记者,热情报道马来亚各族人民,以及新加坡华人社团的抗日运动。新加坡保卫战开始后,他积极参加招募义军的宣传工作,慷慨激昂,抱着与危城共存亡的决心,始终坚守岗位。新加坡沦陷时,王君实已经无法离开狮城,只得隐藏闹市。在一次日本宪兵围捕他时,他不甘受捕纵身跳楼,壮烈殉节。

今天,在中国人民享受经济改革的成果,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的时候,不应忘记当年给予我们无私帮助和巨额捐赠的南洋华人,不应忘记那些鼓动者和宣传者。中国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有海外华人和海外华文报纸的一份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