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总是政策市

为什么总是政策市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为什么总是政策市2005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了她的15岁诞辰。中国股市自诞生之日起,圈钱始终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加强监管的结果是,上市公司虚假业绩一落千丈,大批资金撤离股市。多年来循环往复,这两大调控手段屡试不爽,中国股市则始终是资金市、政策市。

一、为什么总是政策市

2005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迎来了她的15岁诞辰。

从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15年,15年来这市场可说是千变万化,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中国股市从诞生之日起始终是政策市、资金市。

第一次政策市发生在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决定对所有股票取消涨跌停板,全部放开股价,当日上证指数从617点涨到1266点,一天股价翻倍,那是如何的激动人心!紧接着,上海大发股票认购证,股市一下子扩容十几倍,半年后指数从1400多点急跌至385点。可此后才两个多月,指数又奇迹般地飚升到1558点,原因无他,就是当时的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在股市低迷的日子里带着技术部的人员,跑到全国各地去“接线”“布点”,下大力气发展“异地会员”,这一来就把大批异地股民给带了进来。指数涨起来了,全国各地又“大干快上”,把那些垃圾股、国企解困股、历史遗留问题股,一股脑儿地往股市送,终于在1994年7月底创下326点的历史低点。此后,又有首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的“三不救市”,股指再涨,再大发新股,再跌……如此周而复始,始终离不开扩容缓股市涨、扩容急股市跌的政策市轨道。

供求关系自然是决定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价值理论的核心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可中国股市几乎从来没有把价值放在眼里。原因就在于,15年来中国股市并没有把投资价值和投资回报放在第一位,而是始终围绕着两条主线运行,这两条主线就是:扩容和监管。

第一是扩容,或者叫“圈钱”。中国股市自诞生之日起,圈钱始终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的。修改前的《公司法》明文规定,“股票的发行与交易,应当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障国有资产不受损害。”股市担负着为国企解困的重大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必须创造一切条件,让市场指数不断创出新高。采取的办法就是动员各类资金入市,诸如允许三类企业(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入市、允许股票抵押贷款券商增资扩股、基金大规模扩容、股民市值配售、乃至通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进行全民大动员,等等,所有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圈钱”成功。为什么中国股民视扩容如惊弓之鸟?就是一次次“圈钱”“抽血”烙上的条件反射。

第二是监管。为了“圈钱”而人为活跃股市、炒高股市,自然使市场堆积了巨大的泡沫,监管又成了中国股市的另一根主线。朱镕基总理提出的“法制、监管、自律,规范”,被作为八字方针。对股市的监管可谓无处不在,包括银行资金、国企资金入市,私募基金、庄家、券商、上市公司以及基金黑幕等。加强监管的结果是,上市公司虚假业绩一落千丈,大批资金撤离股市。就这样,扩容和监管成了调控股市的主要手段,为了“圈钱”要市场好起来时,监管就松一松,扩容先停一停;监管一松、扩容一停,市场上去了,泡沫又开始多起来,这时监管再紧一紧。多年来循环往复,这两大调控手段屡试不爽,中国股市则始终是资金市、政策市。

可是到了2001年这两大法宝终于失灵了:一方面,“圈钱”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批大型、特大型企业等着上市,而且为了筹措社保基金,作出了国有股市场减持的错误决策;另一方面上证指数跨上2 200点,平均市盈率高达60多倍,市场投机成风,造假成风。又要“圈钱”又要监管,二者终于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此后连续五年的大跌市里,即使放松监管、暂停扩容,也唤不回昔日的繁荣了。

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共九条,简称“国九条”),股市又有了第三根主线——改制。“国九条”明确承认,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要进行制度性变革。核心问题有二,一是彻底改变重上市、轻转制、重筹资、轻回报的状况,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中国股市从来是只有融资却几乎没有回报,而三分之二股权不流通,正是大股东变着法子“圈钱”占资,以及市场庄股盛行、投机成风的制度性原因。酝酿了一年多之后,股改试点终于在2005年“五一”长假后得以启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