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道与评论相互结合发展

报道与评论相互结合发展

时间:2022-04-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曾经提出,要把新闻节目的改革作为整个广播电视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评论发展落后,广播台的整体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广播台的新闻改革也就难以“突破”;评论搞上去了,广播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将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并将带动广播台新闻节目和其他各类节目的发展,推动广播台的新闻改革。

(四)报道与评论相互结合发展

广播评论的发展给广播评论工作者带来的不仅是制作广播节目的手段和技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广播评论工作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看问题,带着疑问去探究社会的各种表面现象,由表及里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析问题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可以称为是一种评论意识,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广播评论工作者的头脑中,成为一种指导评论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随着媒体竞争进入到深度解读新闻、争夺以评论为“第二落点”的阶段,评论意识必将成为各类广播节目必不可少的一种思维方式,渗透在各类节目当中,形成各个媒体评论意识方面的竞争。评论意识在各类节目中的渗透主要是指以一种评论性的思维方式,即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深刻解读问题的思维习惯,来进行各类节目的构建。目前,在我国的广播节目中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在各类节目中都有评论性因素的渗透。例如,在新闻性节目中,往往需要寓观点于事实,所以比较重视运用评论作为配合新闻节目展开的基本表现手段,在讲述新闻性事实或信息时有机地融入一点评论性思维,使评论与新闻性事实或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巧妙地传达某种观点,构成完整的新闻节目;在专题性节目中,评论性因素的渗透体现在判断、处理和平衡各种关系之间,专题性节目必须有明确的主旨和导向,虽然它不像评论性节目一样直接表达观点和立场,但是它必须通过选择不同事实,作出不同判断,处理和平衡各种关系来体现其中的导向性,而这种导向性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评论性因素的渗透来完成;在谈话类节目中,可以说整个过程都渗透着评论性思维,谈话类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节目或专题节目,它必须是通过谈话的形式来表现出对当前事态的某种看法或观点,谈话就是一种观点的交流和撞击,是一种信息场态的调度,它自始至终都离不开评论性因素的渗透;评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也开始渗透在节目采制中。在进行调查采访和深度报道中,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需要对事实进行一种性质判断、价值评价和利害分析。这些都需要运用评论性的思维方式,在采访调查了解了事实基本的要素之后,还要深层次地探究事理、挖掘本质并进行抽象概括。由此可见,评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提升广播人思维的深刻性和开阔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广播节目整体逻辑导向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曾经提出,要把新闻节目的改革作为整个广播电视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这些年,广播界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这个“突破口”到底突破了没有,还难以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媒介的竞争开始加剧,媒体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很多广播台开始提出要以新闻立台,改变了以前走综合台发展的路线,走上以新闻立台的发展方向,这无疑是重申了80年代要把新闻节目改革作为广播电视改革突破口的观点。这一时期广播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舆论监督功能成为深化广播改革的最显著的标志,可以说广播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不再仅限于新闻,评论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评论将成为广播新闻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广播评论是广播节目中难度最大的,也是当前广播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足的根本,广播评论成为广播台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评论发展落后,广播台的整体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广播台的新闻改革也就难以“突破”;评论搞上去了,广播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将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并将带动广播台新闻节目和其他各类节目的发展,推动广播台的新闻改革。因此,应该把广播评论作为广播新闻改革的另一个突破口来抓,以广播评论的发展来带动广播台新闻节目的发展,提升广播台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以新闻节目的改革来带动其他各类节目的改革,进而实现广播节目的系统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