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运动画面的摄制

运动画面的摄制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运动画面的摄制运动画面指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运动及其他物理运动方式,形成画面框架的运动,故亦称为“摄像机运动”。运动画面具有展现关系的完整性。

二、运动画面的摄制

运动画面指通过摄像机光学镜头运动及其他物理运动方式,形成画面框架的运动,故亦称为“摄像机运动”。运动画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摄像机的功能运动,如“推摄”、“拉摄”;二是通过物理方式使摄像机运动起来,形成“摇移拍摄”和“升降拍摄”。前者,是摄制机功能的运动;后者,是通过人工的办法或借助一定的专用设备使摄像机动起来。

1.运动摄制的概念

运动摄制是指移动摄像机机位与变动摄像机镜头视轴、镜头焦距的拍摄。运动摄制分为“镜头变动”摄制和“机位移动”摄制两种形式。

(1)镜头变动摄制

镜头变动摄制是指摄像机在不停机状态下,由于摄像机镜头功能的原因,一边拍摄,一边发生镜头焦距的变化。不停机、镜头功能变化是镜头变动摄制的两个基本条件。从实际操作上看,镜头变动摄制,是指由镜头焦距变化引起的“推拉”拍摄。镜头变动的实质是景别的连续变化。景别变化的要义是跨景别拍摄,即跨过两个相邻景别的拍摄。

(2)机位移动摄制

机位移动摄制是指摄像机在不停机状态下,通过外力因素,一边拍摄,一边发生拍摄方向、拍摄高度和机位移动变化。不停机、借外力、发生变化是构成机位移动的三个条件。机位移动摄制,包括改变拍摄方向的“摇摄”,改变拍摄机位的“移摄”、“跟移”和改变拍摄高度的“升降拍摄”等。

2.运动画面的概念

运动画面是由运动摄制获得的电视画面,比如说,由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翻滚拍摄等形成的推镜头画面、拉镜头画面、摇镜头画面、移镜头画面、跟镜头画面、升降镜头画面和翻滚镜头画面,等等。

3.运动摄制与运动画面的关系

运动摄制与运动画面是一种因果关系,即运动摄制是“因”,运动画面是“果”,运动摄制是一种运动表现的摄制,运动画面是运动摄制的结果。具体来说,如推摄形成画面的推镜头;拉摄形成画面的拉镜头;摇摄形成画面的摇镜头,等等。

运动摄制的要义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或是再现事件变化的过程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画面拍摄。进行运动画面摄制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围绕”来考虑:一是围绕报道主题,表现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进行运动画面摄制;二是围绕事物关系,表现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过程进行运动画面摄制;三是围绕视点创新,激活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运动画面摄制。

4.运动画面的摄制形式

运动摄制是摄像机的运动。机位的移动、镜头视轴的变动和镜头焦距的变化是运动摄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1)机位的移动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机位移动包括机位挪动和机位高度发生变化两种情形。机位高度变化,是指在对同一景物拍摄时,摄像机在不停机状态下,进行垂直升降拍摄,形成升降镜头。

狭义的机位移动,是专指机位的“挪动”,指在同一新闻现场,摄像机在不停机的状态下由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进行拍摄。它包括“移摄”和“跟摄”。移摄,形成移镜头;跟摄,形成跟镜头。

(2)视轴的改变

它实际上是摄像机镜头的拍摄方向改变,即摄像机镜头的拍摄方向从一个被摄主体摇向了另一个被摄主体的拍摄。

视轴变化的结果是形成“摇摄”,即“左右摇”、“上下摇”、“斜摇”三种。摇摄的实质,是围绕某一主题或为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摇摄”的办法,将摄像机镜头从一个方向转向另外一个方向的画面拍摄。

(3)焦距的变化

其具体表现在拍摄上是“推摄”和“拉摄”。推摄和拉摄是镜头焦距的变化,表现在图像画面上是景别的变化过程。推摄的景别变化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拉摄的景别变化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

5.运动摄制的画面特点

(1)强烈的动感性

运动摄制是摄像机的运动,即通过摄像机机位的变动和光学镜头的变化形成的画面拍摄。这就是说,运动摄制的画面,无论是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是改变拍摄角度的“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还是通过改变镜头焦距的“推镜头”、“拉镜头”,或是通过人工辅助设备拍摄的“升降镜头”等等,运动摄制的画面始终处在一种运动状态。

(2)记录的完整性

摄像机是一种记录工具,电视新闻画面是对镜头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记录。从记录的角度来说,不论笔记式记录、录音式记录还是画面图像记录,都只能是一种“片断”式记录。记录的要义是重点突出和尽可能保持完整两个方面。

运动摄制具有记录的完整性。运动摄制时的景别,通常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由“拉摄”拉出的大场景画面;二是由“摇摄”摇出的多景物画面;三是由“移摄”移出的多场景画面;四是由“跟摄”反映人物与环境;五是由“升降”拍摄展示事物的规模、气势、场面。

运动画面具有展现关系的完整性。固定画面景别单一,播出时一个画面通常只有几秒钟。运动摄制是多景别、多层面、多角度、长镜头的画面。仔细分析,主要有:一是由“面”到“面”的拍摄,即移摄和跟摄、摇摄和移摄以及升降拍摄增强了记录的完整性;二是由“面”到“点”的拉摄增强了记录的完整性;三是由“面”到“点”的拍摄,即镜头焦距的变化形成的推摄,强化了信息的具体性。

(3)信息的综合性

从景别与景别的关系来看,运动摄制的画面具有图像信息的综合性。例如,“推摄”画面是由大景别向小景别的连续不断的拍摄,拉摄画面是由小景别到大景别的连续不断的拍摄。也就是说,推拉拍摄记录的画面内容,是一个由概貌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貌的过程,符合材料信息由面到点、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综合特性。

推拉拍摄是一种跨三种或三种以上景别的拍摄,每一种景别所含的信息是不同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充分表现被摄主体,突出重点形象、细节;二是能够在一个镜头当中充分展示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和介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三是能够介绍同一场景中的两个物体的内在联系、揭示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关系,表现运动主体的运动姿态、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

从综合运动摄制方式来看,一个镜头运动摄制的画面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综合性。所谓综合运动摄制,是指在一个镜头(画面)中,既使用“推拉”拍摄,又使用“摇移”拍摄,有的还使用“升降”拍摄。一个镜头有如此大的跨度,不仅能够突出重要主体,表现重要景物的细节信息,还能揭示主要人物与一般人物、景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主体、景物的运动姿态、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等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6.推摄与推镜头

(1)推摄的概念

推摄是指摄像机镜头焦距向着被摄主体由远至近连续推进的拍摄。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可知:一是推摄前,被摄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由于焦距远而图像小;二是推摄后,被摄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由于焦距连续推进靠近,图像主体变大;三是摄像机镜头焦距连续不断地推近被摄主体,是形成推摄的根本原因。我们把由推摄方式摄制的电视画面,称之为“推镜头”。

(2)推摄画面的特点

一是产生视觉的前移感。推摄是摄像机镜头向着被摄主体推进的拍摄过程。从画面上看,推摄的过程是画面框架的向前运动,镜头逐渐向着被摄主体推近。从景别上看,由于镜头焦距连续不断地向着被摄主体推近,形成一种景别由大变小的变化过程: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从视觉上看,推摄画面的这种动感犹如一辆往前行驶的汽车,前方的景物是越来越大和越来越清晰。需要说明的是,推摄的景别由大变小是连续进行的。所谓连续进行,是指在进行推摄时中途不能停顿、不能中断,是一气呵成的。比如说,一个人在远景画面中只是一个“点”的形状,但随着景别连续不断地由大变小,当画面景别逐渐推摄到中景时,人在画面中的面积就变成了五官清晰、轮廓分明、表情明显的人物形象了。

二是推向明确的被摄主体。推摄是一种向前推进的运动摄制。以图像为主要信息符号的电视新闻摄制,不是“有景必摄”,对画面信息有着很强的舍取性和指向性。从构图上说,被摄主体是位处画面中心地位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信息,电视新闻画面构图和拍摄始终要围绕被摄主体和主要信息进行。

从摄制方法上分析,推摄是始于固定画面,经过“推”的过程之后,到达固定画面结束。我们把从固定画面开始的画面,称为“起幅”画面;把落到固定画面结束的画面,称为“落幅”画面;把从“起幅”到“落幅”之间的画面拍摄,称为“推进”。即:

起幅→推进→落幅

这就是说,推摄由起幅、推进和落幅三个部分组成。推向明确的主体,是推摄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是视觉感受的“三由三变”:一是被摄主体由远变近;二是推摄景别由大变小;三是主体形象由小变大。

(3)推镜头画面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推镜头画面能够展示整体与局部、交待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推摄是以一个较大景别为“起幅”画面的拍摄。较大景别具有表现环境、自然景色、交待人物所处位置的作用。推摄是从“起幅”开始逐渐向被摄主体推近的拍摄。推摄因而具有展示整体环境和表现被摄主体、交待人物与环境关系的作用。

二是推镜头画面能够突出重点人物、交待重点形象。对于重点人物、重点形象,必须重点突出。这是新闻宣传的一个常识问题。电视新闻中的重点人物、重点形象,主要是指各级重要领导人、权威人士、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相关人等,他们是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重点。因此,推摄可以理解为是从取景范围较大的景别向取景范围较小的景别的转变,即,从表现环境和表现整体的“面”,向表现局部、表现个体的“点”的推摄。由于推摄画面是大景别的“面”在前、小景别的“点”在后,这一前一后、一大一小,就形成了比较和突出,暗含画面信息的重点在“后”,而“前”则是对“后”的铺垫。不用解说,电视观众就能从这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的画面变化的信息中,准确地理解电视新闻画面的信息内涵。

三是推镜头画面能够表现事实细节、交待重要情节。所谓细节,即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生活中的细节,可以是人行为的细微变化,也可以是人周围的环境细节。特点是“细小”,不易被人发现,需要努力发掘才能显现出来。细节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个性。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总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轻或重地外显出来。

在新闻事实中,细节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内容。有些细节表面上似乎与新闻的主题无关,但却是新闻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摄中,记者把镜头从表现整体、表现环境的大景别,推向不为一般人发现的细小事实的小景别。镜头在“推”向小景别、表现“小事实”的同时,自动把这个“小事实”进行了放大。

7.拉摄与拉镜头

(1)拉摄的概念

拉摄是拉开距离、远离主体的拍摄,指摄像机镜头焦距与被摄主体由近而远地连续拉开距离的拍摄。拉摄的特点是:拉摄前,被摄主体形象由于焦距近,画面图像大;拉摄后,被摄主体由于焦距连续拉开,画面图像变小;摄像机镜头焦距连续不断地远离被摄主体,是形成拉摄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说,拉摄,也是由一个从“起幅”画面到“落幅”画面的拍摄过程:

起幅→拉开→落幅

(2)拉摄的画面特点

一是形成视觉的后退感。拉摄是从被摄主体“起幅”画面开始,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的向后运动,视觉上犹如一个人退着走路,眼前的影像越来越小。从景别上分析,拉摄的“起幅”画面是较小的景别向“落幅”的较大景别逐渐转换,形成一种景别由小到大的拍摄过程。

二是逐渐远离的被摄主体。从运动的角度来说,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一个参照物。拉摄运动的参照物,是“起幅”画面。所谓逐渐远离是相对“起幅”画面而言的,或者说是从“起幅”画面开始逐渐后退直到“落幅”画面结束。

三是视觉感受与推摄画面相反。对于观众而言,拉摄画面的视觉感受,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被摄主体由大变小;②拉摄景别由小变大;③被摄主体由近变远。

(3)拉镜头画面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文艺创作的一般规律。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信息的电视新闻摄制,也应当遵循这一创作规律。从景别上看,拉摄是从一个较大景别“起幅”到一个较小景别“落幅”的拍摄过程。这样,拉摄事实上就是一个由“面”(大景别)到“点”(小景别)的拍摄过程。它反映的是由一个“点”到一个“面”的关系。

二是形成对比、衬托的画面效果。拉镜头可以形成对比、衬托的暗喻效果,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画面景别的“前小后大”,暗含着对比、衬托。拉摄镜头从表现被摄主体的小景别画面(起幅),逐渐拉开至渲染新闻现场环境、气氛的大景别画面(落幅)。这“前小后大”的画面效果,本身就暗含着一种被摄主体的“小”和自然环境、现场气氛的“大”的对比的用意。②画面内容的“首尾照应”暗含的对比、衬托。拉摄镜头从现场的一个细节事实“起幅”逐步拉开,展现出主体周围的环境或有代表性的特征物,“落幅”至另一个现场景物,使画面形成“前后照应”的对比、衬托效果。

三是画面时空的连贯与完整。拉镜头画面从“起幅”开始到“落幅”结束,由于是连续不停地拉开,画面是连贯和完整的。从时间上说,摄像机是按照每秒钟25帧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拍摄,记录现场景物的信息是连贯的;从空间上看,由于时间的连续拍摄,摄像机镜头框架内的景物信息被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于画面的连贯与完整,展现给观众的事实图像信息,就显得全面、公正和客观。

8.摇摄与移摄

(1)摇摄的概念

摇摄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一定的摇动工具,连续不断地改变摄像机镜头方向从而扩展视觉空间的拍摄。用摇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我们称之为“摇镜头”。

工具、变向和扩展是摇摄的三要素。工具是摇摄的基础条件。摇摄的工具主要有三脚架、摇臂,以及在肩扛式拍摄时利用人身腰部的转动等。变向,是改变拍摄方向。摇摄的变向是通过摇的工具来改变拍摄方向的。扩展,是摇摄的目的。摇摄的画面特点主要有:一是画面的连贯性。集中地表现在这样三个阶段,即摇镜头是按照“先起幅,后摇动,再落幅”这样一个顺序进行的:

起幅→摇动→落幅

整个摇镜头画面拍摄是一气呵成的,其画面不用编辑加工,这就显得十分连贯和流畅。二是具有很强的逼真性。摄像机镜头是人眼睛的一种“仿真”,在摇镜头画面当中,电视观众随着摄像机镜头的摇动,就如同自己的眼睛观看事物,随着头部的摇动从一个方向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2)摇镜头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表现新闻现场的某种逻辑关系。摇镜头画面是把新闻现场意义相近或相反的两个事实联结起来,形成对比、并列、因果等暗喻的逻辑关系。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的或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形成正误、褒贬、优劣之分。摇镜头画面通过“起幅”画面摇至“落幅”画面,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对比的逻辑关系。并列,是把两个性质相近的事实并列在一起,构成并列关系,相邻关系是指两个事物之间虽然性质不同,但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系,摇镜头画面就是把这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关系。例如,“枯藤、古树和昏鸦”,本是三个不同的事物,如果起幅画面是“枯藤”,然后摇至落幅画面的“古树和昏鸦”,它们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相生相依的内在关系。

其次,它能够展示现场空间扩充画面信息量。展示现场空间是摇镜头画面的一个重要特点。如前所述,电视画面景别再大,由于受到框架的制约,现场景物很难“一网打尽”。摇摄是展示现场、表现规模和扩充画面信息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最后,能够表现运动主体的“三动”(处在运动中的被摄主体的“运动姿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信息。例如,拍摄一条百米短跑的新闻。起幅画面是运动员在跑道线上低头弯腰听候发令,随着发令枪响,摄像机镜头一直跟着摇到冲刺。那么,运动员的整个运动姿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就被全过程地记录下来。

(3)移摄的概念

移摄是指借助一定的移动工具,将摄像机固定其上,摄像机依托移动载体的运动连续不断地拍摄画面的一种拍摄方式。用移摄方法拍摄的电视画面,我们称之为“移镜头”。

移动工具、载体运动是进行移摄的两个前提。这就是说,移摄实际上是一种依托工具运动脱离定点拍摄的运动摄制。移动工具主要有:移动车、移动轨道、移动软管以及利用人体自身进行简单的移动等。

移动拍摄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画面运动随着载体运动;二是载体运动的速度决定画面动感的强弱;三是拍摄方向决定画面的动感形式。

(4)移镜头的作用

一是能够表现气势宏大的画面效果。表现气势宏大的场面,形成大场面、多景物、多层次的画面效果是移动画面最主要的功能。由于移动拍摄是非定点的,摄像机能“游刃有余”地进行多角度、多景别、多层次的构图拍摄。在表现气势宏大的场面时,如大型的群众集会、辽阔的自然风光,移动拍摄更能大显身手。

二是能够形成观众视点的多样化。由于移动拍摄是建立在移动载体基础上的拍摄,大大突破了定点拍摄的束缚。也就是说,只要有合适的移动工具,天上地下的景物无所不及、空中水里的美景无处不拍,这极大地丰富了电视画面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形成多样化的视点,能为电视观众不断创作出新的视觉“亮点”。

9.跟摄

(1)跟摄的概念

跟摄是摄像机镜头始终跟随被摄主体并连续不断地记录被摄主体运动过程的拍摄。用跟摄方法拍摄的电视新闻画面称为“跟镜头”。

跟摄的目的,是记录被摄主体的一个行为过程。跟摄镜头也是由“起幅画面”、“跟随画面”和“落幅画面”三个部分组成的。跟摄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前跟拍摄,即从被摄主体的正面,也就是往后倒退着连续不断地跟随被摄主体的拍摄。二是后跟拍摄,也称为“背跟”,就是从被摄主体的背后方向连续不断地跟随被摄主体的拍摄。三是侧跟,从被摄主体的侧面方向连续不断地跟随被摄主体的拍摄。

(2)跟摄的画面特点

一是始终跟随。跟镜头画面始终跟随的只能是一个运动主体。跟摄的目的是为了记录被摄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包括运动主体的运动姿态、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主体始终处在摄像机镜头的画框之中,被摄主体的背景环境始终处在变化状态。二是位置稳定。所谓位置稳定,是指被摄主体在镜头画框内的位置是稳定的。三是与摇移并用。所谓与摇移并用,是指跟镜头画面的拍摄,通常是跟摄与摇摄、移摄方法的结合拍摄,即在一个跟镜头画面中,既是跟摄,又有摇摄,还可能有移摄。

(3)跟镜头画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详尽地记录事物的过程。跟摄的目的是记录被摄主体的运动,并且尽量详尽地记录被摄主体的运动姿态、运动方向、运动速度以及运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等,被摄主体的“一招一式”都可能被摄像机记录下来。二是能够营造浓郁的现场纪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跟踪”拍摄和画面无剪辑两个方面。三是能够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受。与其他运动画面比较,跟摄镜头更具动感。这是因为被摄主体当中和进行摄像的人(摄像机)也处在运动状态。从跟镜头的拍摄方式来看,在跟摄的同时还往往伴随着摇摄和移动拍摄等其他运动摄制形式,如把摇摄纳入跟摄,形成既跟又摇的摄制方式;把移摄纳入跟摄,形成既跟又移的拍摄方式,无形之中大大增强了电视画面的动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