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栏目改版的紧迫性

栏目改版的紧迫性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栏目改版的紧迫性《快乐大本营》自办栏目可能不如电视剧的收视率那样高,但是能够培养电视台的品牌。(三)市场运作失误使节目后劲不足娱乐节目的大众化属性,使其容易获得一个相当大的收视群,从而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份额,像《快乐大本营》这样一档火爆的娱乐节目极受广告商的青睐,能取得不菲的广告收入。许多模仿《快乐大本营》的娱乐节目就是因为

第一节 栏目改版的紧迫性

《快乐大本营》自办栏目可能不如电视剧收视率那样高,但是能够培养电视台的品牌。从《快乐大本营》上星后,各地的仿制节目如雨后春笋,明星不再看重综艺节目,出场费越要越高,而节目花大钱请来的明星对收视的刺激还不如主持人讲个笑话的效果好。《快乐大本营》2005年前还有5%~7%的收视率,2005年后就掉了一半以上,2005年收视率最低时只有百分之零点几,通过主持人PK上岗,收视上升到了百分之一点几,2006年的收视率有所提高。而英国的《流行偶像》节目才办了3年,2005年的收视率就跌得非常厉害。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只有2~3年,在激烈的娱乐大战中,《快乐大本营》保持了长达9年的品牌优势,并继续稳坐于全国同类型节目龙头老大的位置,这是中国电视娱乐业中的一个奇迹。

《快乐大本营》开办之初并不叫这个名字,筹备了近一年,连续几期在审查时都被枪毙。1997年6月10日,汪炳文总导演看准一些“乱、空、大、假”的晚会已不受广大观众欢迎,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将应运而生的大趋势,将节目受众定位青少年层面,内容上将文艺与游艺相结合,要求格调高雅,气氛欢快活泼。

观众一生一世不会只喜欢一个电视节目,但观众会一生一世追求快乐,只要节目能带给观众快乐,电视之花就永不凋谢。面对中央电视台及省级电视台纷纷改版及新节目层出不穷的冲击,“改版与创新”不再只是来自上级领导和普通观众的呼声,更是栏目组从制片人到每个编导不约而同的心声。

一、“克隆”使娱乐综艺栏目陷于困境

9年时间给予《快乐大本营》的不仅是成绩和经验的积累,还有一份面临冲击、不进则退的压力。晚于它的同类型节目,都因各种原因而纷纷出局,如浙江卫视的《假日总动员》、江苏卫视的《超级震撼》等。分析这些节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根源还是“克隆”。1997年《快乐大本营》的创办打破了湖南卫视的沉闷气息,也给全国的电视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快乐大本营》的迅速火爆,带动了全国电视业的“快乐风暴”,60多家电视台的节目编导前往取经。1998~1999年成为“娱乐大战年”,几乎所有的卫视台都推出了自己的王牌娱乐节目,一时间以“快乐”、“欢乐”命名的娱乐节目令人目不暇接。1999年6月中旬,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在北京顺义召开的广播电视文艺研讨会提供的材料显示,全国省级电视台办娱乐节目的有33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的有42家。由于大量的克隆、复制,大同小异的节目内容已经不能适合观众的胃口,观众对综艺节目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热情与新鲜感,综艺娱乐节目每况愈下。因此有人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现在观众的口味变了,欣赏水平高了。也有人说,是因为类似的节目太多观众已经麻木了,但最根本的是愈演愈烈的克隆风让娱乐综艺节目几乎成了明日黄花,也是愈演愈烈的克隆风导致了一些颇受观众欢迎的名牌娱乐综艺节目迅速陷于困境,甚至最终走向末路。

img29

具体分析起来,克隆主要表现在这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的盲目模仿或配合不当

以后跟进的所有同类型节目应该说都参照了《快乐大本营》,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湖南卫视的招数自己用了却不灵。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栏目很难能找到像何炅和李湘那样的主持人。何炅年轻活力、眉眼灵活、伶牙俐齿,本身就是做娱乐主持的不二人选,机智活泼可爱的李湘和他珠联璧合,他们的主持成为《快乐大本营》成功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的电视台如法炮制,找来年轻靓丽的男女主持,让他们从衣着到形体再到声音语调都去模仿李湘、何炅,结果是削足适履、适得其反。

收视率颇高的另一台节目——北京电视台的《欢乐总动员》,女主持人换了一任又一任,而男主持人程前的位置却没什么变动,虽然他受到的非议很多。同何炅相比,他有年龄上的弱势(指主持娱乐节目),他以近40岁的年龄去做和何炅一样的事情,而且他常常和搭档刘孜不合拍。刘孜在节目中说不了几句话,唯一不受程前干扰的动作是和程前一起在耳朵边摇着装成电话听筒的手说:“请别忘了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有些地方台不知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找了中年男性来主持,不是说中年男人就不能主持,台湾的著名主持胡瓜就人近中年,但是要在这个年龄阶段中找到像胡瓜那样能胜任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好比大海捞针。

(二)节目内容虽然热闹却低俗不堪

《快乐大本营》是通过大量游戏来娱乐观众的,注重观众的参与,包括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因此体现了一种大众文化,简单的说就是大众化娱乐,不过大众化很容易被曲解成为庸俗化、刺激化。电视作为商品后这样的情况更常见,港台的一些娱乐节目就是先例。几年前,曾志伟主持一档节目因为玩笑开得太过分,弄得没有女明星愿意参加,他自己也很窝火。

《快乐大本营》红火之后,有些节目的编导为了赶超它,就把节目制作得更热闹,认为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他们采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折磨嘉宾和主持人,嘉宾在综艺节目中被当猴耍,已屡见不鲜。他们把类似“闹洞房”的低俗游戏也派上了用场,在节目里,观众当然看不到“丢手绢”那种纯真的童趣,而只见男女嘉宾被蒙住双眼彼此用脸颊去共同“感觉”吊在耳边的“神秘物件”——鞋垫、鞋、CD等,有时还被主持人“恩准”咬上被猜的物品一口。更为可笑的是,当几对嘉宾两人一组脚被捆绑在一起往气垫上坐时,主持人竟介绍说这个项目主要是看谁屁股大。这不禁让人汗颜,观众也逐渐不能接受节目情调的低俗不堪,这种节目的收视率走向低谷成为必然的趋势。实际上,在娱乐别人这方面,自虐和虐他都是走向衰落的标志,大众化、通俗化,绝不是低级化、庸俗化,轻松娱乐也绝不是无聊瞎闹。

(三)市场运作失误使节目后劲不足

娱乐节目的大众化属性,使其容易获得一个相当大的收视群,从而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份额,像《快乐大本营》这样一档火爆的娱乐节目极受广告商的青睐,能取得不菲的广告收入。当然,在节目制作的投入上也是相当大的。一期节目的制作成本在20万元至40万元之间,一个月下来就得花费上百万元,而这种节目在前几期内往往收不回投资,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充分信心,节目往往会中途夭折。许多模仿《快乐大本营》的娱乐节目就是因为市场应对方面没有得到良性循环,很快因为后劲不足就偃旗息鼓了。

二、“创新”使娱乐综艺栏目获得新生

大同小异的节目内容,千篇一律的节目形式,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缺乏创新、缺乏内部潜在的发展动力,同质化严重、发展后劲不足的怪圈。娱乐节目一度失去了收视热潮,人们对娱乐节目的新鲜感与热情日益褪去。在经历了爆炸性的发展之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少了些喧嚣和狂热,多了些理智和思考,电视工作者认识到,克隆节目带来的暂时性的收视热潮并不是电视市场和电视节目发展的长久之计,一种类型的节目因为过于泛滥而走向衰败也是合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法则的。而在这场克隆冲击波里,《快乐大本营》依然保持较好的收视率,这引起圈内圈外,实践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兴趣。探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创新”是该栏目的致胜法宝。《快乐大本营》引发湖南电视现象,代表着不断进取的湖南电视文化的特色,代表着变革求新的湖湘精神,而这一切的核心便是“创新”。湖南电视台党委书记刘一平说:“成熟的东西就会迅速死亡。创新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同时,创新也是一种改革。”

创新就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或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敢于标新立异,超越自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尤其是电视创新,不仅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且需要勇气、智慧和毅力。总的来说创新有三种,一是对已有品牌栏目在不改变总体风格、品位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更加符合当代特定受众群需求的变革。二是善于捕捉市场空白,制作各类人心中所有、荧屏所无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栏目。三是根据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高瞻远瞩,创新推出具有极强预见和引导色彩的电视节目,真正发挥电视媒介的特殊功能,培育自己受众市场的同时,起到教育人、培育人、影响人、改变人的积极作用,变被动反映社会生活而为主动介入对社会生活的改造,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是一家电视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实基础。

编导人员必须保持学习和创新的热情,才能保证节目的常办常新,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则是节目最致命的敌人。综艺娱乐类节目在荧屏上要保持权威性,同行之间切忌一哄而上,互相“克隆”,关键是电视从业人员要克服浮躁心态,根据观众的需求,适时地调整节目内容,不断跟上快节奏的时代步伐,做节目必须勇于尝试,锐意创新。随着电视节目的开发及大众明星的挖掘,只有让观众真正参与到节目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才能真正吸引观众视线,在已有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

(一)节目形式的创新

《快乐大本营》自2006年以后推出了全新改版的节目形式,“摆脱明星束缚,发掘民间文化资源”,树立了以全民娱乐和主持人脱口秀为主体的节目模式,使明星娱乐转向平民娱乐,收视率表现稳中有升。新节目播出一个月,在全国31省会城市收视率就高达1.78%,位居全台自办栏目第一位。

全民参与越来越成为综艺节目的一个走势方向,观众对于娱乐的要求从欣赏逐步转向互动参与。2006年2月新录制并播出的主题性综艺节目,就突出了“全民娱乐”的新概念,淡化了明星嘉宾的参与,打破了《快乐大本营》长期以来的板块式结构,为普通观众或团体打造一个展现个性的“全民娱乐”平台和分享快乐的机会,同时也极力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推介时尚、新奇的文艺表演形式,传递“快乐至上”的娱乐精神,放大了“快乐为本”的节目宗旨,突出了以观众为主体的“娱乐天下”的节目概念。每期改版节目都围绕某个文艺主题深入展开设计,加强了主题性策划,冠以相对固定的名称,如“翩翩起舞”、“模秀争霸”、“五朵金花”、“魔幻演唱会”、“鼓舞中国”等,根据主题设计拓展了原先以明星、歌舞为主的表现空间,同时节目充分运用了娱乐化的表现形式,加强了现场主持人“脱口秀”的设计,使节目整体性更强,增加了可视性。如“鼓舞中国”特别节目围绕“鼓”的主题,充分发掘了各种不同“鼓”的表演形式,既有令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绝的表演秀,又有让观众捧腹大笑、轻松宣泄的调侃和明星整蛊等搞笑设计,绝对让观众想看、爱看、要看。普通观众带来的令人叫绝的“吹树叶”、“旦角反串”等表演,民间团体“肚皮舞俱乐部”、“唐山老年艺术队”的精彩演出,还有导演煞费苦心寻找的“侗家相思歌”、“纳西民歌”等民间、民俗特色浓郁的表演形式,集欣赏性、时尚性于一体,同时也为优秀的表演人才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

与改版以前以文艺性表演为主的主题相比,2006年5月份播出的节目主题更加生活化、娱乐化(如“飞扬的青春”、“泡吧”等),带来的“全民娱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宽泛,题材更加灵活:既有影视红星,也有酒吧里的服务生,还有残疾人艺术团的聋哑人,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导演组都尽量在节目设计中突出他们的本色表现。导演组的前期设计也充分考虑发掘节目资源,如“飞扬的青春”播出时正逢主持人谢娜生日,导演组特别安排了为她庆祝生日的感人环节。而“舞林外传”播出第二天就是世界“助残日”,导演邀请上海残疾人艺术团作为特别嘉宾,并设计了全场一起学习手语歌《老鼠大米》的环节。

新改版的节目以“娱乐天下”为口号贯彻始终,并通过不同侧面、不同电视手段来表现主题,淡化了明星嘉宾的参与。主持人“脱口秀”的互动形式和游戏、录像片等多元化、娱乐化的表达方式激发了观众收视兴趣。参加节目的表演嘉宾在节目中展示快乐;主持人放下架子将生活中的笑料信手拈来宣泄快乐;电视机前的观众全家一起分享快乐,甚至不少观众反映改版后的节目把重点转向“平民”,节目更加精彩,快乐也不再只是“隔靴搔痒”,快乐更加贴近观众。

(二)主持方式的创新

栏目组充分运用了新老主持人资源,明确了主持人的分工定位:何炅作为“当家主持”把握全场,“闪亮新主播”杜海涛、吴昕配合何炅逐渐融入节目,经验丰富的维嘉、谢娜则组成“嘉娜评审团”随时插科打诨,热闹气氛。主持群的配合经过一个月的磨合渐入佳境,也获得了观众的支持和认可。主持人各有明晰的分工定位,既烘托了节目的主题和气氛,又对各个主持人的特质提供了充分的表现空间。

三、改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

将创新体现在节目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便是“改版”。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类节目,新闻类节目的变化过程很慢,播出的内容和形式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因而由盛转衰的过程很长。娱乐节目的生命周期只有2~3年,节目的编播制作者要想节目生命长青,维持更强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不断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改版是娱乐节目必须经历的过程。

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日益升级的观众欣赏水平,中国的娱乐节目正在寻求自身的突破,从中央到地方,改版成为当下娱乐节目的共同趋势。中央电视台改版的范围波及各个频道,改版栏目有《同一首歌》、《开心辞典》、《非常6+1》、《幸运52》等名牌栏目,地方台也经历着一波又一波的改版热潮。

湖南卫视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运作开启了国内电视的新娱乐时代,代表着国内娱乐的新方向。所谓新娱乐,第一要点就是与以往的明星娱乐大众的方式不同,由大众来娱乐大众。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来说,“平民偶像”更能取悦他们,观众参与表现欲越来越强,普通人也能成为明星的梦想更能刺激他们。

《快乐大本营》9年来经历了数次大的调整和改版,内容也一变再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三月一调整,一年一大改”,改版的规模有大有小,每次改版也取得不同的效果。但是,从《快乐大本营》数次改版的资料,以及对其节目的分析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其中的共同点与主要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