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党的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党的总路线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从总体上看,主要似有以下四点:一、以宣传党的总路线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使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因此,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上述要求,成为保障新闻工作党性的一项纪律。

受命于党 服务于民———探析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好地继承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并且把继承优良传统同开拓创新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是在几十年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在毛泽东的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其中,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核心、精髓。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和“四人帮”对毛泽东新闻理论的歪曲与篡改,由于拨乱反正后新闻理论工作者还没有下工夫全面系统地、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新闻理论与实践,当今中青年新闻工作者(有些已经或将要走上新闻工作领导岗位)对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知之甚少,有的甚至茫然无知。因此,有必要对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作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完整的科学的阐述。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并求教于新闻界的老前辈。

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论述,从总体上看,主要似有以下四点:

一、以宣传党的总路线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世上无论哪张报纸,无论哪个记者、编辑,都有强烈的使命感。资产阶级报纸的老板虽然讳言报纸固有的阶级属性,也还是大谈其责任感、使命感,那只是用超阶级的使命感掩饰其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真实使命罢了。唯有无产阶级的新闻工作者,才光明正大地公开表白:其使命来自无产阶级政党。

毛泽东1941年在为中央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开宗明义道出了党报的使命:

本报之使命为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也就是本报的使命。[1]

党的总路线集中体现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在一个历史时期内的根本利益和奋斗目标。党的机关报以党的总路线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表明它直接受命于党,是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党报离开党所赋予的政治使命,就不成其为党的机关报了。党中央的机关报是如此,各地各级党委的机关报也同样以宣传党中央制定的总路线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毛泽东曾针对报纸宣传中出现的偏差强调指出:“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2]因此,就政治使命而言,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报是一致的,没有什么特殊性,更不允许有独立性。

党之所以要有自己的各级机关报,是要“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3]这就是向群众作宣传。为了“使我们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4],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深刻地领会党的路线政策,否则就难于完成党所赋予的使命,甚至偏离或违反政策而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因此,增强政策观念,就是增强新闻工作的党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使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但是,教训也是存在的,有的还很严重。理论研究方面,有“淡化宣传”的主张。在某些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手法上,宣传味不宜太浓的问题当然是可以探讨的。但是,对于一张党报来说,必须以大量新闻、言论、通讯、文章,实现其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使命,宣传味浓是确定无疑的。淡化宣传,难免淡化新闻工作者宣传党的路线的政治使命感,淡化政策观念。在新闻实践方面,一度出现宣传上片面性,未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没有进行理直气壮的批判。这种错误倾向,虽然在1981年中央已严肃批评,但却未能克服;一些报刊竟公开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在1989年春夏那场政治风波中听命于策划动乱的“精英”,演变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舆论工具。这些教训使人们清醒起来:以宣传党的总路线为自己的崇高使命———毛泽东指出的新闻工作这一党性观念,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淡化、不得偏离的。

二、在重要问题和重大新事件的宣传报道上向上级请示,与中央步调一致。

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客观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党要根据党内外、国内外新出现的问题和情况确定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才能使党的纲领路线得以实现。1942年9月,毛泽东针对延安《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解放日报》有很大进步,但尚未成为真正的党的机关报。“七·七”宣言以后的社论、印度问题、参议会、自卫军几篇社论有错误,有些消息如党校学生自杀是不应该登的。报纸未能和中央息息相关,虽然总的路线是对的。报纸不能有独立性,自由主义在报社内不能存在。以后凡有重要问题,小至消息大至社论,均须与中央商量。[5]1949年,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电报中又强调:“凡属处理较重要的新事件,均须事前向上级请示,以免犯了错误,收不回来,影响很坏。”[6]

这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敌我之间军事斗争和宣传舆论斗争交织在一起,情势极为复杂和严峻,宣传工作对重要问题和重要的新事件处理不慎不当,会给党造成被动,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或使党的斗争目标不能实现。因此,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的上述要求,成为保障新闻工作党性的一项纪律。由于严格执行这项纪律,党的宣传舆论工作在对敌斗争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例如,1943年国民党反动派趁共产国际解散之机大造反共舆论、准备武力进攻陕甘宁边区时,毛泽东运用革命舆论,严密组织对反共舆论的闪电式反击,使对方无法招架,乱了计划,我党赢得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赞许。可见在重大事件上的宣传舆论战,也是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在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这种宣传舆论战显然是很少的。日常的大量的宣传报道,新闻单位应独立负责,提倡独立思考,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国际上重大问题和重大新事件可能涉及我国外交政策和反和平演变的战略策略;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重大新事件,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否顺利实现;社会生活中重大的突发性事件也可能涉及党群关系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宣传报道这些事关大局而又复杂的新问题和新事件之前,新闻单位仍应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应向上级请示或商量,切不可为争时效、抢新闻而贸然发稿。而当中央和地方党委对于某一重大问题或重大事件已有明确指示时,新闻单位必须无条件地不折不扣贯彻在自己的宣传报道之中,这更是新闻工作的党性所要求的纪律。

前几年新闻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有些人公开提出“淡化党性”,向党要“新闻自由”。这只能导致新闻工作摆脱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摆脱党的纪律。还有人认为,党报可以批评同级党委。照此办理,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还会有自己的机关报吗?这些错误论调,同毛泽东所强调的党报不能有独立性是背道而驰的。在这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一些新闻单位在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居然真的摆脱了党的领导,对中央发出的“旗帜鲜明地制止动乱”的声音置若罔闻,或大唱反调,对政治动乱推波助澜,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惨痛的教训足以使一时糊涂的人们警醒,毛泽东曾强调的党的新闻工作的纪律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不可动摇的,增强党性的关键是增强纪律性,因为纪律是党性的保证。

三、向党负责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这是毛泽东经常用来教育干部的一项党性原则,新闻工作者毫不例外。党报和党的其他宣传工具直接受命于党,它们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纲领、路线所决定了的。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说过:“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现在共产党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就是合乎人民公意的政策。”[7]事实上,无论在中国,在外国,也无论在过去,在现今,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公意”的,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共产党。党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为的是要使群众懂得真理,认识自己的利益,“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8]这是毛泽东阐明的一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因此,新闻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同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同向广大人民群众负责,是完全一致的。

毛泽东认为,新闻工作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就必须随时考察群众情绪,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他自己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时,毛泽东在写给陆定一同志的一封信中,作了这样精辟的分析:“在解放区军民中,目前的中心问题不是对美蒋的幻想问题,存在这种幻想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目前解放区军民心目中的中心问题是能否胜利与如何取得胜利,尤其在失了一些地方之后大家很关心。因此我们的文章与新闻立论之重点,不是说敌人如何压迫,如何凶狠,而是要解释敌人虽有二百师兵力,虽有美国援助,虽已经占去一些地方与还可能占去一些地方,但是有种种条件我军必胜蒋军必败。……”[9]由此可见,党报工作也就是群众工作,党报的工作路线就是群众路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许多论述,从报纸的功能到书记抓报纸,从宣传方针到报道内容(例如,关于灾情,他认为“一点也不要隐瞒”,“要如实公开报道”,以唤起人民抗争),从记者作风到新闻文风(如要生动、形象,“使人一看就懂”),等等,都着眼于群众。他说:“报纸是要有领导的,但是领导要适合客观情况,马克思主义是按情况办事的,情况就包括客观效果。群众爱看,证明领导得好;群众不爱看,领导就不那么高明吧?”[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继承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在联系群众、面向群众方面有了新的开拓,新闻事业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指引下出现了繁荣兴旺的景象。但在发展中也有偏差和曲折。有些新闻报道(主要是一些社会新闻)迎合读者中的落后意识、低级趣味,纯属猎奇。记者深入车间、田间走得太少,以普通工人、农民为题材的报道不多。新闻理论上出现的“人民性高于党性”、“党性来源于人民性”,也是错误的。党性与人民性,在毛泽东的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向来是统一的。对党的领导机关负责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表明:党性包含着人民性,人民性就在党性之中。而党性,只能来源于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了现代,不再有离开无产阶级党性的所谓“人民性”。因而贬低党性,也就贬低了人民性。

自从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发表以来,愈来愈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宣传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使命,奔向工厂、农村和一切群众生活、劳动的场所,特别是群众防洪抗灾的现场,许多生动形象的现场新闻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这是在批判和摒弃了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之后出现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复归,党和人民是满意的。

四、要有严肃的科学的态度。

毛泽东历来主张报纸宣传要旗帜鲜明,又强调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他所阐述的新闻工作应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政策,处理重要问题和重要新事件时向上级请示,向党负责同向人民负责一致,其中就包含着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增强新闻工作的党性,也就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是针对有些领导机关放弃对报纸的领导,或抓得不紧,听任许多错误观点广泛流行,毛泽东在提出尖锐的批评时,要求各地领导同志“必须以严肃的科学的态度对待宣传工作”[11]

同新闻界存在的“新闻无学”的观念相反,毛泽东认为新闻是门学问。他在1951年和1957年都谈到“新闻学”,要求领导干部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同时,还要学习文学、新闻学、教育学,这些都是学问,要“下苦功”学习。他劝告省委书记“认真研究”省报,并教以研究方法:“钻进去,想了又想,分析又分析,同各省报纸比较又比较,几个月时间就可以找出一条道路来的。”[12]

毛泽东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表明,他是精通这门学问的。他早年学过新闻学。他后来主编《湘江评论》、《政治周报》,在革命根据地普遍举办《时事简报》,创造性地运用新闻学的基本知识,成为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新闻实践是毛泽东一生伟大革命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新闻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无产阶级新闻实践结合的产物。从确定宣传方针到讲究宣传艺术,从注重新闻政策到尊重新闻规律,从把握舆论导向到关注社会舆情,都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其中最宝贵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毛泽东是把有没有科学态度提到有没有党性的高度来看的。他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13]因此,党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中,就包含着科学性。

诚然,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言论并非每一句都是科学的、正确的。特别是在他晚年错误地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似乎没有再提新闻学,而操纵新闻舆论工具煽风点火的“四人帮”始终讳言新闻学,其结果便是新闻事业十年遭殃。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我国新闻理论工作有了新的建树,理论研讨会空前活跃,“新闻无学论”没有市场了。但也还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现象,理论工作中多少存在着轻视本国新闻实践的倾向,实践方面也存在着轻视新闻理论或缺少兴趣与钻劲,常把经验体会当理论的现象,两方面又都缺乏对毛泽东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

作为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科学论述的以上四点,是紧密相关的统一整体;本文联系实际作了初步探析,其现实意义已约略可见,这里再归纳一下:

一是掌握这四点,会使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新闻单位的领导干部,自觉地在政治上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和各级党委息息相通。我们是在复杂而又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和反对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是严重的政治斗争,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保持政治警觉。这样才能充分领会党中央在目前条件下提出的宣传方针、新闻政策,在可能出现的重大新事件面前与中央步调一致,使党和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掌握这四点,会使广大新闻工作者努力同人民群众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时刻关心群众生活,考察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令广大群众更加喜闻乐见。只有这样,才能使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进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真正走上成才之道,从而在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掌握这四点,将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拓创新有更大的作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开拓创新。但也有一些看似开拓创新,如“三个面向”的提出与实践,1986年火灾和今年水灾的如实报道,其实毛泽东早已有过这样的主张和要求,只是相对于“十年内乱”中新闻事业一片荒芜,才给人们以创新之感。又如作为新闻研究新课题的新闻价值理论研讨,也可以从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受到许多启发。开拓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创新要新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科学论述,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核心,也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继承优良传统,增强党性观念,非但不会妨碍我们开拓创新,相反地,会使开拓创新有高远的目标,有丰厚和坚实的基础,有科学的头脑和无穷的智慧,因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更大的作为和更新的成果。

1983年初稿,1991年修改

(刊于《新闻大学》1992年夏季号)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页。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98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新闻研究资料》第17期,第18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60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90页。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49页。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34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55页。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页。

[1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